第125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廷尉府後來提拔的千辦,百辦,那麼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葉先生教導出來的。

  在廷尉府各職權衙門之外,還有一個專門培訓後起之秀的地方,這個地方就是葉先生在主掌。

  這次出發葉先生帶著十二位千辦,其中四個來自軍機司不必多說什麼。

  另外的八個,其中五個是後來葉先生培養出來的人才,另外三個也要向他叫一聲老師。

  因為就算他們三個不是直接培養出來的人,可在日常之中,受葉先生指點也有很多。

  虞紅衣帶著一支數十人的黑騎隊伍為先鋒,他們在大隊人馬前邊二十里左右開路。

  虞紅衣身邊還有一個年輕的百辦,看起來只有二十歲上下,名為謝晚舟,和葉小千手下千辦謝晚歌是親兄弟。

  所以有些時候不得不感慨在這樣的非常時代,年輕人出頭的機會會更大更多。

  用楚國打個比方,楚國相對於廷尉府來說,大概就是當初劉崇信掌管的緝事司。

  以楚國朝廷的腐壞程度,在緝事司中想要做到類似於百辦的官職,如果沒有錢去疏通門路,干一輩子也未必能到。

  就算是本事超群的那類人,但出身平凡,又不會溜須拍馬,想做到如百辦一樣的級別也基本沒有多大可能。

  可是在廷尉府就不一樣,又趕上了這樣一個時代,所以只要有真本事,年輕人出頭的機會太多了。

  謝晚舟和謝晚歌都是百辦,其實還有一個兄弟,名為謝晚漁也是百辦,且三人是同一時期從葉先生手下結業的。

  進入廷尉府之後,三個人就分開做事,歷經數年的積累,三人又差不多幾乎同時做到了百辦的位子。

  這兄弟三人的名字,連起來其實是漁歌晚舟,而他們雖然都出身謝家,但和江南謝家又沒有多少關係。

  北方的謝家已經敗落,尤其是在李叱得冀州之後,冀州城內的世家基本上都被連根拔起。

  謝家在這樣的大潮之中也難以倖免,不過好在家族足夠龐大,冀州城裡的謝家沒了,冀州治內還有謝家的分支。

  可實際上,正因為家族龐大,所以這些旁枝末節的族人,日子過的並不是很好。

  李叱能把北方謝家的人用起來,一是因為他們確實天賦極強,二是用於平衡。

  荊州謝家如今已經恢復過來,在荊州依然有著超然的地位。

  但正因為如此,荊州謝家的人,行事極為謹慎,他們又不是不了解寧王。

  寧王也一樣了解這些世家,內部的鬥爭其實比他們與外界的鬥爭還要殘酷。

  重新提拔北方謝家的人,對於南方謝家的人來說,也是一種壓力,一種制衡。

  而這也是給北方被打壓了多年的各大家族一個信號,要聽話,聽話有出路。

  所以謝家這三兄弟,如今就是一個標杆。

  三人之中,謝晚歌最大,謝晚舟是老二,謝晚漁是老三。

  謝晚舟在虞紅衣手下做事,謝晚漁在葉先生身邊,兩個年輕人都是絕對的萬里挑一的人才。

  這次出發去漠北,對他們兄弟來說,同樣是機會。

  天下已近乎於大定,寧王稱帝也只是在等大典籌備而已。

  所以對於他們來說,能儘快提升自己的機會越來越少,漠北這一行,兇險不假,機遇也不小。

  「大人。」

  謝晚舟看向虞紅衣:「大人以前去過漠北嗎?」

  虞紅衣搖頭:「沒有,可能大家都沒有去過。」

  謝晚舟道:「屬下聽聞,漠北那邊的馬賊山匪,兇殘至極,他們殺人甚至都不是為了劫財,而是為了行樂。」

  虞紅衣道:「我也聽說過,那邊太久沒有法制,所以……」

  他稍稍停頓片刻後笑道:「廷尉府去給他們普及一下什麼是法制。」

  謝晚舟從懷裡翻出來一個本子,在馬背上打開看了看。

  「從北疆送回來的密報說,如今漠北一帶,最大的馬賊隊伍是憾三州。」

  憾三州是綽號,沒有人知道這大馬賊的真名叫什麼,可能連他自己都快忘了吧。

  這些馬賊的兇悍程度,遠超普通人的想像。

  殺人越貨對他們來說只是家常便飯,屠族滅門的事也一樣稀鬆平常。

  傳聞中,憾三州的馬賊隊伍規模已經極大,至少有三四千人規模。

  據說這支馬賊連黑武的騎兵都不願意輕易招惹,倒也不是真的害怕了一支馬賊隊伍,而是沒有必要。

  黑武人若是調集重兵剿滅憾三州,當然不是什麼太難的事。

  可是不值得啊,殺了憾三州,滅了馬賊,毫無收穫可言,還會損兵折將。

  漠北那片地方,如果真的有價值的話,黑武人早就遷移百姓過來了。

  這地方不說是寸草不生,也是滿目荒涼。

  據說在大概一兩百年前,漠北至少一半的地方和外草原還差別不大,也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場。

  可是漠北風沙大,將近二百年前,楚國邊軍和黑武人一戰之後,徹底失去了白山和黑山一線。

  這地方沒人管,沒人治理,黑武人剛剛得到的時候只知索取不知保護。

  以至於草場被沙漠逐漸吞噬,只一百多年,風沙就把漠北變成了荒蕪之地。

  已經成了這個樣子,黑武人就更不想要了,這裡也就成了真空地帶,成了罪惡的樂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