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七月的時候她在體育場裡參加畢業典禮,老公和女兒就等在體育場外的咖啡館中。
等到典禮散了同學們蜂擁去校園裡拍畢業照,沐雲河穿著一身學士服來找蘇江寧,咖啡館的服務員都驚訝級了。
本來只看到一名年輕帥哥與一名阿姨帶著一個嬰兒,沒想到孩子的媽媽居然是今天的畢業生。
外頭天氣太熱就不帶寶寶出去了,讓阿姨給他們一家三口拍了張紀念照。
三年後參加碩士生畢業典禮,還是老樣子,蘇江寧帶著三歲的女兒在那家咖啡館等她。
典禮散了她直奔咖啡館,一家三口又拍了一張合影。
雖然過去有讀研讀博的宏大理想,但本科期間沐雲河猶豫很久還是覺得不讀了,因為全日制有點浪費她的時間。她迫不及待要把她的公司正式運轉起來,而不僅僅是當個出租船隻的收租婆了。
可是懷孕把這個計劃給打亂了。本科畢業孩子太小,當媽的總不能一點不管,不如順勢保個研,等畢業孩子三歲左右就差不多了。
畢業後的沐雲河開始大刀闊斧改造她的船隊。
一些年數已久的船隻該淘汰的淘汰,該維修保養的維修保養,到期拿回船隻使用權的同時,也借著與日本人開合資企業打卡國際航線。
讀書期間,沐雲河也沒少做倒船賣船的事,所以如今她的手裡有一支非常漂亮的貨運船隊,既有走大宗貨物的干散貨船,也有能運高附加值商品的貨櫃船。
當然,沐雲河沒忘記,黃沙島和竺浦島競爭大橋的年份快到了。
她一邊鼓動公公到兄弟政府那裡吹風,一邊積極參股當地一家名叫融成集團的旅遊休閒類企業。前生她在有關這座橋建成的豆腐乾新聞里,讀到過這家公司是參與建橋的民營資本主力。
若是國家特大型基礎建設項目,自然投資方眾多,民間力量踴躍,銀行搶著貸款。但這座橋不同,造出來後僅惠及東嶼群島的發展,建造資金從立項開始就比較緊張。
黃沙島和竺浦島半斤八兩,各有利弊,對省里來說橋的另一頭通在哪裡都差不多。
雖然很對不起竺浦島人民,但沐雲河花了兩年的時間上下打點,直接參與到項目融資中,最後可行性報告方案批下來,確認跨海橋聯通的是賈門縣縣城與黃沙島。
若說費大力氣弄這座橋,目的是投資基建靠過橋費盈利,那顯然不太現實,畢竟小島人口也就這些。
但這座橋,將給小島帶來跨時代的變化,把黃沙島也變成大陸的「神經末梢」。給村民生活帶來實質性改變的同時,也能將更多遊客順暢地帶到島上。
最制約小島發展的交通問題得到了解決。
建橋的同時,沐雲河開始改造島上的旅遊設施,從村民手中收取不住人的老屋進行現代風格漁家樂的改建,並開設海鮮餐廳、奶茶店、酒吧、咖啡廳、漫畫吧等等旅遊服務配套店鋪。
大橋建成後,與沿海地區的旅行社合作,制定休閒旅遊路線。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到海洋生態牧場和釣島的建設中。
在市政府主導的航運企業重組中,她又摻和到了客運上。不同於過去客運航線更多承擔渡船的功能,她投資的客運方向著重於旅遊體驗,以兜風的快艇和適合海釣的高級遊艇居多。
前塵往事不作數,僅從這輩子算起,沐雲河本是個講究風光與榮譽的實幹家,既然是她做的厲害事,那就欣然接受與之相匹配的名聲與光榮。
但自從嫁了蘇江寧,被一種莫名的情緒感染,越來越躲避周遭閒雜人等的目光,也逐漸變得低調起來。
比如暑假帶著孩子回島第一件事,不是回家,也不是拜親訪友,而是訂了自家酒店的一間景觀房。
這家酒店,就是昔日相家造在半山腰上的別墅,幾經轉手,百無一用,最後被沐蘇夫婦買了改造成別墅酒店。
彼時單獨二孩政策放開不久,沐雲河再次懷孕。
這一年,女兒揚揚已八歲,在三樓的露台上支了架子畫風景寫生。
近處樹冠如海,遠處茫茫一片,陽光萬里,大地被炙烤得熱氣騰騰。
蘇江寧奉沐雲河旨意,上樓喊女兒寫暑假作業,被拒絕。便不再言語,也不走開,叉著兩隻手站在女兒背後看她畫。
直到沐雲河自己攆上樓來,揚揚才從椅子上騰地彈起,咻地鑽回房間,裝模作樣在書桌前寫了起來。
沐雲河從兜里摸出幾塊黑巧克力,放在女兒的桌上。自己則走到了外面露台上。
看見蘇江寧正在女兒的畫作上接著畫。他身材修長,執筆而立,從後側方看去十分有藝術家的氣息。
沐雲河本想叫他別搗亂,一看居然畫得很不錯,把話又咽了回去。
結婚這麼多年,她竟還不知道蘇江寧會畫畫,也是平時忙暈了,很少有機會這樣一家人很悠閒地相處。
她想自己這輩子是與藝術無緣了。
以前夢想開一家服裝店,擁有自己的女裝品牌,可總也沒時間弄。女兒或許可以繼承這個夢想。
揚揚會畫畫,就可以搞服裝設計,也可以搞珠寶設計,隨她喜歡,大人都支持。
興趣最重要。
但也未必有興趣,孩子可能也有自己想做的事。
至少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女兒喜歡的是畫畫本身,而不是把畫畫當成一門變現的技能或工具。
等到典禮散了同學們蜂擁去校園裡拍畢業照,沐雲河穿著一身學士服來找蘇江寧,咖啡館的服務員都驚訝級了。
本來只看到一名年輕帥哥與一名阿姨帶著一個嬰兒,沒想到孩子的媽媽居然是今天的畢業生。
外頭天氣太熱就不帶寶寶出去了,讓阿姨給他們一家三口拍了張紀念照。
三年後參加碩士生畢業典禮,還是老樣子,蘇江寧帶著三歲的女兒在那家咖啡館等她。
典禮散了她直奔咖啡館,一家三口又拍了一張合影。
雖然過去有讀研讀博的宏大理想,但本科期間沐雲河猶豫很久還是覺得不讀了,因為全日制有點浪費她的時間。她迫不及待要把她的公司正式運轉起來,而不僅僅是當個出租船隻的收租婆了。
可是懷孕把這個計劃給打亂了。本科畢業孩子太小,當媽的總不能一點不管,不如順勢保個研,等畢業孩子三歲左右就差不多了。
畢業後的沐雲河開始大刀闊斧改造她的船隊。
一些年數已久的船隻該淘汰的淘汰,該維修保養的維修保養,到期拿回船隻使用權的同時,也借著與日本人開合資企業打卡國際航線。
讀書期間,沐雲河也沒少做倒船賣船的事,所以如今她的手裡有一支非常漂亮的貨運船隊,既有走大宗貨物的干散貨船,也有能運高附加值商品的貨櫃船。
當然,沐雲河沒忘記,黃沙島和竺浦島競爭大橋的年份快到了。
她一邊鼓動公公到兄弟政府那裡吹風,一邊積極參股當地一家名叫融成集團的旅遊休閒類企業。前生她在有關這座橋建成的豆腐乾新聞里,讀到過這家公司是參與建橋的民營資本主力。
若是國家特大型基礎建設項目,自然投資方眾多,民間力量踴躍,銀行搶著貸款。但這座橋不同,造出來後僅惠及東嶼群島的發展,建造資金從立項開始就比較緊張。
黃沙島和竺浦島半斤八兩,各有利弊,對省里來說橋的另一頭通在哪裡都差不多。
雖然很對不起竺浦島人民,但沐雲河花了兩年的時間上下打點,直接參與到項目融資中,最後可行性報告方案批下來,確認跨海橋聯通的是賈門縣縣城與黃沙島。
若說費大力氣弄這座橋,目的是投資基建靠過橋費盈利,那顯然不太現實,畢竟小島人口也就這些。
但這座橋,將給小島帶來跨時代的變化,把黃沙島也變成大陸的「神經末梢」。給村民生活帶來實質性改變的同時,也能將更多遊客順暢地帶到島上。
最制約小島發展的交通問題得到了解決。
建橋的同時,沐雲河開始改造島上的旅遊設施,從村民手中收取不住人的老屋進行現代風格漁家樂的改建,並開設海鮮餐廳、奶茶店、酒吧、咖啡廳、漫畫吧等等旅遊服務配套店鋪。
大橋建成後,與沿海地區的旅行社合作,制定休閒旅遊路線。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到海洋生態牧場和釣島的建設中。
在市政府主導的航運企業重組中,她又摻和到了客運上。不同於過去客運航線更多承擔渡船的功能,她投資的客運方向著重於旅遊體驗,以兜風的快艇和適合海釣的高級遊艇居多。
前塵往事不作數,僅從這輩子算起,沐雲河本是個講究風光與榮譽的實幹家,既然是她做的厲害事,那就欣然接受與之相匹配的名聲與光榮。
但自從嫁了蘇江寧,被一種莫名的情緒感染,越來越躲避周遭閒雜人等的目光,也逐漸變得低調起來。
比如暑假帶著孩子回島第一件事,不是回家,也不是拜親訪友,而是訂了自家酒店的一間景觀房。
這家酒店,就是昔日相家造在半山腰上的別墅,幾經轉手,百無一用,最後被沐蘇夫婦買了改造成別墅酒店。
彼時單獨二孩政策放開不久,沐雲河再次懷孕。
這一年,女兒揚揚已八歲,在三樓的露台上支了架子畫風景寫生。
近處樹冠如海,遠處茫茫一片,陽光萬里,大地被炙烤得熱氣騰騰。
蘇江寧奉沐雲河旨意,上樓喊女兒寫暑假作業,被拒絕。便不再言語,也不走開,叉著兩隻手站在女兒背後看她畫。
直到沐雲河自己攆上樓來,揚揚才從椅子上騰地彈起,咻地鑽回房間,裝模作樣在書桌前寫了起來。
沐雲河從兜里摸出幾塊黑巧克力,放在女兒的桌上。自己則走到了外面露台上。
看見蘇江寧正在女兒的畫作上接著畫。他身材修長,執筆而立,從後側方看去十分有藝術家的氣息。
沐雲河本想叫他別搗亂,一看居然畫得很不錯,把話又咽了回去。
結婚這麼多年,她竟還不知道蘇江寧會畫畫,也是平時忙暈了,很少有機會這樣一家人很悠閒地相處。
她想自己這輩子是與藝術無緣了。
以前夢想開一家服裝店,擁有自己的女裝品牌,可總也沒時間弄。女兒或許可以繼承這個夢想。
揚揚會畫畫,就可以搞服裝設計,也可以搞珠寶設計,隨她喜歡,大人都支持。
興趣最重要。
但也未必有興趣,孩子可能也有自己想做的事。
至少從目前的趨勢來看,女兒喜歡的是畫畫本身,而不是把畫畫當成一門變現的技能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