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第二日,我親往山中,花費整整一天時間觀察山岩,傾聽元素的生長,揣測岩王的造物,但這僅僅是血肉。
第三日,我蒙上雙眼,隨心所欲地在璞玉上雕刻切削,隨心而起,隨心而止。這才是靈魂。
黑袍女子抬手指向自己,問話:「寒氏的匠人,你覺得我為岩王帝君嗎?玉匠給我的答案是正確的嗎?」
鐵匠將玉牌還回,搖了搖頭,回答說:「我不知。但塵世間何其多的人,擁有這份知識的,也許只是我還未見得。如果你是岩王爺,那我更要謝你了。如果不是,我還是要謝你,肯跟我說到這些東西。」
「碎石落入江河,使河水渾濁不清,可是歲月會前行。等到一段時間後,砂礫沉積,河水重新清澈,魚群也會歸來往返,」女子說著話,「通路形成後,山岩重新穩固,高山低谷將會以新的方式跟人共存共生。」
她說:「璃月啊,是註定跟山岩相伴的地方。」
女子把玩玉牌,沒有給鐵匠回答的機會,淺笑道:「至於這些問題,尚未到問山的時刻,且向山上去,去到更遠更高的地方。」
他們的對話持續了一整日。從日出時分,到現在快要日落。
高山遮掩日光,沉墜一線亮紅。鐵匠再眨眼,池塘前已經沒有對方的蹤影,塘中清水倒映染紅的柔雲,那清泉底部沉著幾枚摩拉,很快就隨水而去。
那幾枚摩拉被人拾取起來,是一個身後背負大劍的男人,大劍無鞘無鋒,隱隱含著幽光。
「你要上山去?」男人問他。
鐵匠點頭稱是。
「勸你迷途知返,這座山可不是你這種普通人能爬的。」劍客嗤笑一聲。
仿佛看穿了他的想法,劍客繼續說:「這裡是璃月,但這裡也不是你所想的那個璃月。」
「什麼意思?」鐵匠呆愣了一下。
「且到高處且問山,」劍客開始練劍,念著,「劍道難行,唯有鍥而不捨方能看見終點。你也同樣如此,做好準備就繼續走吧。」他也是個怪人,日落了才開始練劍。劍客白日喜好遊蕩山野間,總說世間大美風景看不夠。
當鐵匠自討沒趣,前進一步的時候,突然聽見身後,劍客的大聲宣告:「你要記得我的名字,我叫古華,我會成為天底下最了不起的劍客!」
那幾枚摩拉被古華揮擲過來,鐵匠狼狽接住。
與鐵匠擺手道別的劍客,俠氣盡顯,他在山林間持劍而行,長袍垂袖,目含銳光。
從山腳到山腰,鐵匠聽見有人說話的聲音,低落、沉緩、落寞的,仿佛摻雜了眾生的淚水。
「這場洪災後,我們要從歸離原離去,一片土地所面臨的危險與考驗,遠比我們所想的更多。大旱、洪澇、暴雨、颶風、地震、海嘯、火災、惡疾……」
「我曾分出萬千化身,點燃原野上每戶人家的爐灶。」
「而洪水退去後,我也曾陪伴眾生走過荒蕪的平原,來到現今的港口,造起民房,生起爐火……」
這段路,是非常寂寞的,除卻這個聲音,沒有別的東西。哪怕青山依舊,綠樹常青,山岩靜默,萬物蕭然。
當鐵匠差點走到山腰處,回望時,落日已沉。天地無光,暮鴉都尋不得方向。
道路兩旁有火光燃起,恰似世間第一盞夜燈也是這般的姿態被點亮。鐵匠登山的路途也被照亮。
火光在鐵匠的身後,光亮使影子拉得極長。影子比鐵匠先行抵達了半山腰。
他的身側,正是常見於山道邊的燈,被眾人稱為「退邪燈」。傳說某位夜叉曾扮作游商,背負行囊,以扁擔挑懸兩枚燈籠,夜行於兇險之地,引誘妖邪,將其斬除。
可是在這個夜叉之前的歲月呢?
他想起,那陪伴他走過寂寞山路的聲音,那麼是誰守護著我們?
鐵匠是如此迫切地想知曉這個答案,於是他仰頭問山:「我願登山,求解火光中的純粹。」
他的影子最末端,白袍男子手提小燈一盞,直視他的眼睛。
「為何?這並不是你所求之物。你可以不知道答案。」
鐵匠低語:「我想知道是誰一直在守護我們。」
契約達成,男子便為他解惑:「這片土地上,有一位被遺忘的神明。」
「他奉獻自己全部力量和知性給大地,力圖使磐岩永固,風調雨順。他將帶來幸福的菜式與爐火的奧秘告知岩王帝君。」
而陪伴鐵匠走過山路的聲音,順著匠人的腳步抵達此處,開始訴說往日的光景:「在第一批先人們到達這裡,開始墾荒的時候,他們用石頭壘起了爐灶,又用石頭互相碰撞,點起了火。有了火,就能做飯了,有了熱菜熱飯,人們才有力氣幹活。」
男子說道:「這些都是來源於「石頭」,於是眾生所說就是岩王爺的恩賜。」
男子否定講:「並不是。當帝君通過這位神明知曉爐火的奧妙,才能創造出打火石。」
「這是世間最純粹的爐灶之火,也是你鍛兵所用到的鑄煉之火,如此純粹……」男子指向火光,亦指向火光中的那聲音。
鐵匠知道了答案,顧首看了看那團火,應答:「登山路途遙遠,我不拿走。理應使他繼續照亮這方黑暗。」
那個聲音悠然順風而來,對寒氏匠人說:「那麼接下來我所說的是頂頂重要的事,人生在世得吃飽肚皮才好趕路。」
第三日,我蒙上雙眼,隨心所欲地在璞玉上雕刻切削,隨心而起,隨心而止。這才是靈魂。
黑袍女子抬手指向自己,問話:「寒氏的匠人,你覺得我為岩王帝君嗎?玉匠給我的答案是正確的嗎?」
鐵匠將玉牌還回,搖了搖頭,回答說:「我不知。但塵世間何其多的人,擁有這份知識的,也許只是我還未見得。如果你是岩王爺,那我更要謝你了。如果不是,我還是要謝你,肯跟我說到這些東西。」
「碎石落入江河,使河水渾濁不清,可是歲月會前行。等到一段時間後,砂礫沉積,河水重新清澈,魚群也會歸來往返,」女子說著話,「通路形成後,山岩重新穩固,高山低谷將會以新的方式跟人共存共生。」
她說:「璃月啊,是註定跟山岩相伴的地方。」
女子把玩玉牌,沒有給鐵匠回答的機會,淺笑道:「至於這些問題,尚未到問山的時刻,且向山上去,去到更遠更高的地方。」
他們的對話持續了一整日。從日出時分,到現在快要日落。
高山遮掩日光,沉墜一線亮紅。鐵匠再眨眼,池塘前已經沒有對方的蹤影,塘中清水倒映染紅的柔雲,那清泉底部沉著幾枚摩拉,很快就隨水而去。
那幾枚摩拉被人拾取起來,是一個身後背負大劍的男人,大劍無鞘無鋒,隱隱含著幽光。
「你要上山去?」男人問他。
鐵匠點頭稱是。
「勸你迷途知返,這座山可不是你這種普通人能爬的。」劍客嗤笑一聲。
仿佛看穿了他的想法,劍客繼續說:「這裡是璃月,但這裡也不是你所想的那個璃月。」
「什麼意思?」鐵匠呆愣了一下。
「且到高處且問山,」劍客開始練劍,念著,「劍道難行,唯有鍥而不捨方能看見終點。你也同樣如此,做好準備就繼續走吧。」他也是個怪人,日落了才開始練劍。劍客白日喜好遊蕩山野間,總說世間大美風景看不夠。
當鐵匠自討沒趣,前進一步的時候,突然聽見身後,劍客的大聲宣告:「你要記得我的名字,我叫古華,我會成為天底下最了不起的劍客!」
那幾枚摩拉被古華揮擲過來,鐵匠狼狽接住。
與鐵匠擺手道別的劍客,俠氣盡顯,他在山林間持劍而行,長袍垂袖,目含銳光。
從山腳到山腰,鐵匠聽見有人說話的聲音,低落、沉緩、落寞的,仿佛摻雜了眾生的淚水。
「這場洪災後,我們要從歸離原離去,一片土地所面臨的危險與考驗,遠比我們所想的更多。大旱、洪澇、暴雨、颶風、地震、海嘯、火災、惡疾……」
「我曾分出萬千化身,點燃原野上每戶人家的爐灶。」
「而洪水退去後,我也曾陪伴眾生走過荒蕪的平原,來到現今的港口,造起民房,生起爐火……」
這段路,是非常寂寞的,除卻這個聲音,沒有別的東西。哪怕青山依舊,綠樹常青,山岩靜默,萬物蕭然。
當鐵匠差點走到山腰處,回望時,落日已沉。天地無光,暮鴉都尋不得方向。
道路兩旁有火光燃起,恰似世間第一盞夜燈也是這般的姿態被點亮。鐵匠登山的路途也被照亮。
火光在鐵匠的身後,光亮使影子拉得極長。影子比鐵匠先行抵達了半山腰。
他的身側,正是常見於山道邊的燈,被眾人稱為「退邪燈」。傳說某位夜叉曾扮作游商,背負行囊,以扁擔挑懸兩枚燈籠,夜行於兇險之地,引誘妖邪,將其斬除。
可是在這個夜叉之前的歲月呢?
他想起,那陪伴他走過寂寞山路的聲音,那麼是誰守護著我們?
鐵匠是如此迫切地想知曉這個答案,於是他仰頭問山:「我願登山,求解火光中的純粹。」
他的影子最末端,白袍男子手提小燈一盞,直視他的眼睛。
「為何?這並不是你所求之物。你可以不知道答案。」
鐵匠低語:「我想知道是誰一直在守護我們。」
契約達成,男子便為他解惑:「這片土地上,有一位被遺忘的神明。」
「他奉獻自己全部力量和知性給大地,力圖使磐岩永固,風調雨順。他將帶來幸福的菜式與爐火的奧秘告知岩王帝君。」
而陪伴鐵匠走過山路的聲音,順著匠人的腳步抵達此處,開始訴說往日的光景:「在第一批先人們到達這裡,開始墾荒的時候,他們用石頭壘起了爐灶,又用石頭互相碰撞,點起了火。有了火,就能做飯了,有了熱菜熱飯,人們才有力氣幹活。」
男子說道:「這些都是來源於「石頭」,於是眾生所說就是岩王爺的恩賜。」
男子否定講:「並不是。當帝君通過這位神明知曉爐火的奧妙,才能創造出打火石。」
「這是世間最純粹的爐灶之火,也是你鍛兵所用到的鑄煉之火,如此純粹……」男子指向火光,亦指向火光中的那聲音。
鐵匠知道了答案,顧首看了看那團火,應答:「登山路途遙遠,我不拿走。理應使他繼續照亮這方黑暗。」
那個聲音悠然順風而來,對寒氏匠人說:「那麼接下來我所說的是頂頂重要的事,人生在世得吃飽肚皮才好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