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頁
第53章 [VIP] 第 53 章
長公子卻不卑不亢地上前行禮, 在眾人或惋惜或探究或懷疑的眼神過程中,他淡淡然的樣子,不知是有恃無恐, 還是真的問心無愧。
那些大人極力保持著鎮定的樣子, 然而很快卻不由得譁然一片,只因有人拿出了一項又一項證據,證明謝家早已投靠了叛軍。
拿出證據的人是其他皇子的人,早就對公主涉政有所不滿, 再加上太子年幼, 於是想要趁機博上一把。
長公子成了他們的突破口。
這些證據中不乏有些可笑的事,例如謝家百年來雖幾乎隱居,但其實按照籠絡朝中大臣, 貪污受賄等,卻不知正是謝家外榮內衰,所以才極需要一場「從龍之功」重新改變僵局。
也有一些模稜兩可, 退可攻亦可受的事情,例如將在外, 君命有可不受,長公子曾帶軍, 難免會有這些, 只是大多不痛不癢罷了, 此刻竟被重新翻了出來。
然而最重要的, 也是最致命的, 就是「通敵」的罪名。
那是一封信,一封來自於謝秦兩家的信。
信上說讓其主動接近公主, 爭取時間,獲得信任, 和他們起義軍裡應外合,屆時可在十二月舉事。
長公子一直以來從容不迫的表情終於有了裂隙,他盡力地面不改色,可還是難掩驚訝,不由地看著這封信。
很顯然,這是一封還未到達他手中的信。
字跡也確實是秦家那位家主的字,但是……
明明他已暗示自己可能已經引起懷疑,秦家怎麼會還用這種方式來傳信,且信上也未曾說著什麼有用的信息。
信,是用來交換信息的,可這封信,更像是一個總結。
總結他的過往。
他一瞬間就想到了這封信的用處。
判定。
這是為了判定他的罪。
可到底是誰破解了他的「十二月」的謎語,又是誰寫了這封信?
他很快知道了。
在那位言官幾乎是滿意地看到皇帝震怒的表情時,公主求見,皇帝思索過後同意了,只見公主面容蒼白的進殿,顯然已經聽到,整個人已經搖搖欲墜。
她先是說明了自己為何而來,只因聽說駙馬突然進宮,心中有些思念,卻不想在門外聽到了這種事情。
將信交給的皇帝的那位言官似笑非笑地看著公主,責問道:「公主,您毫不知情嗎?」
他們的目標根本就不是這個如今已經沒有實權的駙馬,只是想要拉公主下水而已。
長公子幾乎就是在一瞬間之間明白了所有的事情,他看著公主慘白的臉苦笑一聲,看了一眼自己之後,她說:「大人說的是。夫妻原本一體,我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呢?」
她話是那麼說,可她的表情卻那麼悲傷,仿佛悲傷的整個人都要融化了,癱軟在了地上。
所謂「夫妻本是一體」,在外人看來,更像是對於夫君的忠貞和自嘲。
忠貞於原本一體,奈何被背叛;
自嘲於駙馬受難,她也難逃其咎。
公主的這一番舉動,明顯地讓眾人遲疑了一下。
有另外一個大臣站了出來,他跪拜在地,向皇帝祈求道:「陛下,公主是您從小看到大的孩子,金枝玉葉,乃是我朝人人皆知的事情,她又如何會勾結叛軍?且公主協助太子殿下治國,那一項不是矜矜業業,若真叛國,又何須利用這種卑劣的手段,陛下三思啊?」
沒有動機,手段也不甚符合身份,又是自己最喜愛的孩子,陛下看著公主悲痛的默默垂淚的樣子,不由地沉默。
皇帝嘆了一口氣,讓人上前扶起公主,他說:「溶月,父皇相信你並未參與,你是父皇最疼愛的女兒,如何會背叛朕?可你畢竟年輕,被人蒙蔽了雙眼是可能的事。」
他說到這時看了一眼長公子,眼神微眯,眼中閃過凌厲的光芒,他說:「駙馬叛國通敵,你說如何處置?」
公主擦擦淚,努力堅強地在侍女的攙扶下站起來,輕聲說道:「就讓我親手殺了他罷。」
言官一聽,不由大驚,這和他設想的完全不一樣,眼看公主就要棄帥保車,借親手除掉長公子來洗清自己的嫌疑,也就是完全切掉自己的後路。
皇帝雖會對這件事情將信將疑,可他畢竟年邁,如今不能一朝擊斃公主,就已經輸了。
他還想說些什麼,可又有大臣站了出來,說道:「公主一心為國,便是任何人,也不能威脅到陛下您啊。」
他從皇帝動容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的失敗,幾乎是看到自己前途性命不保的未來,驚慌失措之下,不由地看向公主,又不自覺地跟著公主的目光看向了長公子。
這位曾經如此輝煌的駙馬,如今卻即將被處死。他以為他會恐慌,求饒,卻未想到他如此淡定。
他的嘴角甚至淺淺帶笑。
看著公主接過呈上來的刀,緩步走上來,他看著自己的妻子,目光專注,只等她走進,才笑著輕聲說道:「來吧。」
公主眼淚將垂未落,她說:「駙馬,你……準備好了嗎?」
他點頭:「好了。」
長公子卻不卑不亢地上前行禮, 在眾人或惋惜或探究或懷疑的眼神過程中,他淡淡然的樣子,不知是有恃無恐, 還是真的問心無愧。
那些大人極力保持著鎮定的樣子, 然而很快卻不由得譁然一片,只因有人拿出了一項又一項證據,證明謝家早已投靠了叛軍。
拿出證據的人是其他皇子的人,早就對公主涉政有所不滿, 再加上太子年幼, 於是想要趁機博上一把。
長公子成了他們的突破口。
這些證據中不乏有些可笑的事,例如謝家百年來雖幾乎隱居,但其實按照籠絡朝中大臣, 貪污受賄等,卻不知正是謝家外榮內衰,所以才極需要一場「從龍之功」重新改變僵局。
也有一些模稜兩可, 退可攻亦可受的事情,例如將在外, 君命有可不受,長公子曾帶軍, 難免會有這些, 只是大多不痛不癢罷了, 此刻竟被重新翻了出來。
然而最重要的, 也是最致命的, 就是「通敵」的罪名。
那是一封信,一封來自於謝秦兩家的信。
信上說讓其主動接近公主, 爭取時間,獲得信任, 和他們起義軍裡應外合,屆時可在十二月舉事。
長公子一直以來從容不迫的表情終於有了裂隙,他盡力地面不改色,可還是難掩驚訝,不由地看著這封信。
很顯然,這是一封還未到達他手中的信。
字跡也確實是秦家那位家主的字,但是……
明明他已暗示自己可能已經引起懷疑,秦家怎麼會還用這種方式來傳信,且信上也未曾說著什麼有用的信息。
信,是用來交換信息的,可這封信,更像是一個總結。
總結他的過往。
他一瞬間就想到了這封信的用處。
判定。
這是為了判定他的罪。
可到底是誰破解了他的「十二月」的謎語,又是誰寫了這封信?
他很快知道了。
在那位言官幾乎是滿意地看到皇帝震怒的表情時,公主求見,皇帝思索過後同意了,只見公主面容蒼白的進殿,顯然已經聽到,整個人已經搖搖欲墜。
她先是說明了自己為何而來,只因聽說駙馬突然進宮,心中有些思念,卻不想在門外聽到了這種事情。
將信交給的皇帝的那位言官似笑非笑地看著公主,責問道:「公主,您毫不知情嗎?」
他們的目標根本就不是這個如今已經沒有實權的駙馬,只是想要拉公主下水而已。
長公子幾乎就是在一瞬間之間明白了所有的事情,他看著公主慘白的臉苦笑一聲,看了一眼自己之後,她說:「大人說的是。夫妻原本一體,我怎麼可能會不知道呢?」
她話是那麼說,可她的表情卻那麼悲傷,仿佛悲傷的整個人都要融化了,癱軟在了地上。
所謂「夫妻本是一體」,在外人看來,更像是對於夫君的忠貞和自嘲。
忠貞於原本一體,奈何被背叛;
自嘲於駙馬受難,她也難逃其咎。
公主的這一番舉動,明顯地讓眾人遲疑了一下。
有另外一個大臣站了出來,他跪拜在地,向皇帝祈求道:「陛下,公主是您從小看到大的孩子,金枝玉葉,乃是我朝人人皆知的事情,她又如何會勾結叛軍?且公主協助太子殿下治國,那一項不是矜矜業業,若真叛國,又何須利用這種卑劣的手段,陛下三思啊?」
沒有動機,手段也不甚符合身份,又是自己最喜愛的孩子,陛下看著公主悲痛的默默垂淚的樣子,不由地沉默。
皇帝嘆了一口氣,讓人上前扶起公主,他說:「溶月,父皇相信你並未參與,你是父皇最疼愛的女兒,如何會背叛朕?可你畢竟年輕,被人蒙蔽了雙眼是可能的事。」
他說到這時看了一眼長公子,眼神微眯,眼中閃過凌厲的光芒,他說:「駙馬叛國通敵,你說如何處置?」
公主擦擦淚,努力堅強地在侍女的攙扶下站起來,輕聲說道:「就讓我親手殺了他罷。」
言官一聽,不由大驚,這和他設想的完全不一樣,眼看公主就要棄帥保車,借親手除掉長公子來洗清自己的嫌疑,也就是完全切掉自己的後路。
皇帝雖會對這件事情將信將疑,可他畢竟年邁,如今不能一朝擊斃公主,就已經輸了。
他還想說些什麼,可又有大臣站了出來,說道:「公主一心為國,便是任何人,也不能威脅到陛下您啊。」
他從皇帝動容的眼神中看到了自己的失敗,幾乎是看到自己前途性命不保的未來,驚慌失措之下,不由地看向公主,又不自覺地跟著公主的目光看向了長公子。
這位曾經如此輝煌的駙馬,如今卻即將被處死。他以為他會恐慌,求饒,卻未想到他如此淡定。
他的嘴角甚至淺淺帶笑。
看著公主接過呈上來的刀,緩步走上來,他看著自己的妻子,目光專注,只等她走進,才笑著輕聲說道:「來吧。」
公主眼淚將垂未落,她說:「駙馬,你……準備好了嗎?」
他點頭:「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