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朱慈烺悲涼的道。

  「謝陛下……」顏靈璧哭,他知道,這是太子最好的結局了。

  ……

  「陛下。」上午,李晃進入,將錦衣衛調查的一些所得,呈到御前。

  其他無所謂,都在隆武帝的預料中,但在搜查蕭漢俊的住處時,卻意外從他榻前銅爐的灰燼中,找到了一封殘存的信箋,準確的說,整個信箋都已經被燒光,只殘存的兩個字依稀可辨。

  知悉。

  隆武帝的眉角微微跳,因為這好像就是遼王的筆跡啊?

  難道蕭漢俊和遼王也有勾結?

  又或者,這是蕭漢俊臨死前的離間?

  「陛下,奴婢正在徹查。」李晃跪著請罪。

  稍微嘆息之後,隆武帝輕聲道:「不必了,此事到此為止吧。」說著,將「知悉」兩字壓到茶杯里,很快就消散無形。

  「是。奴婢告退。」李晃悄然退出,留下隆武帝一人坐在御案後發呆……

  第1238章 敬天法祖

  太子帶兵作亂,試圖奪門進宮的事件,震驚了整個朝堂,也震驚了天下。

  首輔史可法目瞪口呆,掩面流淚。

  如此,即便太子是嫡長子,即便有眾多官員的支持,即便有大明朝有不廢太子的祖制,但面對大逆之罪,誰也無法為他出聲求情。

  史可法自感失職,請求致仕。

  隆武帝不准。

  但史可法心志堅定,連續上疏。

  最終,隆武帝只能同意,令左懋第暫代首輔。

  史可法拒絕了隆武帝的送行宴和一切賞賜,交接完公務之後,就兩匹青騾車,攜帶家人,返回開封老家了。

  因太子謀逆案的牽連,眾多保守派被貶斥出京,有的更直接被削職為民,加上首輔史可法的致仕,朝堂一夜巨變。

  ……

  一月後,史可法在自責中病故。

  ……

  乾清宮。

  隆武帝長長嘆息,追諡「文貞」,配享太廟。

  ……

  很快,太子之亂的責罰就做了出來,太子朱和埕貶為庶民,流放海外,終身不得回朝。

  王輔臣,周顯,姚啟聖,馮干,何勝,汪興等人皆斬。

  照律法,大逆之罪是要株連家人的,但隆武帝特赦,免去他們家人的死罪,改流放邊疆。

  這其中,周顯和鞏承恩都是皇親,他們兩人一個是隆武帝的妹夫,一個是隆武帝的表弟,因此其家人特許留在京中,但兩人的爵位,卻都是到此為止,無法傳續了。

  行刑日,鞏承恩大哭對不起陛下和太子。

  姚啟聖和王輔臣都默然。

  ……

  隆武三十三年。

  五月。

  京師長亭外。

  清早。

  一隊兵馬忽然封鎖了這裡。

  不久,太子一行將近百人,來到了這裡。

  ——流放海外,太子府人員,從太子妃到太子年幼的兩女一子,連同府中的僕人,都一同跟隨太子,要去往海外英吉利國,順天府派兵護送,然後在天津坐船,轉廣東福建,最後再出海。

  車馬停下,已經是一身庶民打扮的朱和埕走下馬車,第一反應,就是回望京師的方向。

  他知道,這一去,他永遠不可能再回來,眼前的一切,也是永遠不可能再見了。

  看一眼,就少一眼了。

  官員將朱和埕連同他的「太子妃」和兩女一子都領到了一座臨時搭起的大帳篷前。

  隆武帝坐在帳中,錦衣衛都指揮使顏靈璧和司禮監掌印唐亮站在他身後左右。

  「化外草民朱和埕,拜見大明皇帝陛下!」

  朱和埕的表情似悲似怒,又似嘲諷,一進帳,就跪下了。

  朱慈烺望著兒子,心如刀絞,他知道,兒子還在恨自己,還不能原諒自己,還在賭氣,而對於事情的起因,以及他的苦心,兒子遠遠還不能理解。

  朱和埕跪在那裡,完全不把他這個皇帝當父親。

  「唉。」

  朱慈烺輕輕嘆口氣,他不想責難,朱和埕帶兵謀亂,雖然可惡、荒唐,是大逆之罪,但已經是付出了代價。

  惋惜,恨鐵不成鋼,想要抽他一個嘴巴,痛罵,好好教訓他一下的衝動,在這段時間裡,早已經漸漸消去。

  此時此刻,作為父親,他也沒有必要再傷口撒鹽,給兒子更多的刺激。

  因此,他也不想解釋,也解釋不了,兒子,早就已經聽不見他的諄諄教誨了,只希望海外流放能令兒子開闊眼界,明白一些在太子府永遠也明白不了的事理。

  朱慈烺心中悲苦,臉上卻是露出笑,向跟在兒子身後的孫子孫女揮手:「來,到爺爺身邊來。」

  孫子孫女都還小,都還不能完全明白髮生了什麼事,愣了一後,他們都奔了上來。

  朱慈烺抱著他們,眼眶紅了。

  身後的顏靈璧已經是泣不成聲。

  ……

  車輪轔轔。

  朱和埕一家漸漸遠去。

  隆武帝站在道邊,表情蕭瑟,但眼神卻堅定。

  送子雖然痛苦,但他不後悔,他開創的改革事業,必須被繼續推行,任何人,即便是他的兒子,也不能開歷史的倒車!

  ……

  太子作亂被廢,儲君空懸。

  誰為儲君,立刻就成了大明朝堂的第一大事。

  廢太子朱和埕原是嫡長子,身份尊貴,未滿七歲之時,就被冊立為太子,身份地位無人可以動搖。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