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4頁
青鶴居士悶哼一聲,被這一劍洞穿了肩頭,若不是他躲閃及時,已經被這一劍穿心而過。趁此時機,青鶴居士也召回了戒尺,發動戒尺的神妙,從戒尺上綻出一團清光,護住他全身上下,飛劍不能進,劍氣不能傷。
便在這時,李玄都本尊從背後貼近了青鶴居士,一掌拍出,掌間有六氣涌動,已是全力用出「逍遙六虛劫」。青鶴居士修煉有「浩然氣」,不動如山,李玄都的「逍遙六虛劫」固然奈何不得他,可戒尺上的清光卻不是不被克制的「浩然氣」,在「逍遙六虛劫」的侵蝕分解之下,層層剝落,轉眼間已經是搖搖欲墜。
青鶴居士不得已之下,只能暫且拋開戒尺,使其虛立空中,散發出重重清光,鎮壓住劍陣和諸多星辰劍氣,讓李玄都無法再以「星轉斗移」不斷挪移,然後一掌推出,逼退李玄都。
李玄都的元嬰與本尊重歸一體,伸手握住「人間世」,人隨劍走,沒有恢宏浩大的劍氣,也沒有凌厲逼人的劍意,與李道虛出劍一般,樸實無華,刺向青鶴居士。
青鶴居士又是一掌拍出。
李玄都身形飄忽,在手中「人間世」的牽引之下,竟然躲過了青鶴居士這一掌,劍鋒斜斜挑向他的肩頭。青鶴居士身形一轉,以兩指捻住「人間世」的劍鋒,便要折斷「人間世」,卻不曾想他剛一發力,李玄都也隨之而動,根本無處著力,反而被李玄都趁機撤走「人間世」,身形飄飄蕩蕩環繞青鶴居士一周,又是一劍朝他的後心刺來。
剎那之間,青鶴居士鶴氅鼓盪如球,以柔克剛,卻是讓李玄都的一劍如同刺在棉花里,不得不無功而返。這並非「浩然氣」,也不是「正氣歌」,而是心學聖人的「心力」。
李玄都輕輕「咦」了一聲,不過手中運劍不停,不再刻意收斂劍氣,長劍劃空留痕,凝而不散,圍繞著青鶴居士以劍氣和劍招軌跡布下一座小陣,也就是陣中之陣,這儼然與秦清以刀法開闢小世界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時間兩人四周劍氣縱橫,霞蔚雲蒸。
雖然有劍陣阻隔,但場外宋政還是看得分明,這一連串交手下來,李玄都先後所用手段中,竟是分別有李道虛、張靜修、秦清、徐無鬼四人的痕跡,可謂是一人兼具四家之長。假以時日,那個道門大掌教的說法,恐怕不是一句戲言。
第二十四章 百步飛劍
宋政看得出來,身為當事人的青鶴居士當然也看得出來,他明白了一個事實,在大報恩寺的李玄都未盡全力,而李玄都所作的太玄榜,其實也是故意藏拙,否則李玄都絕不可能屈居第五人的位置。
想到此處,青鶴居士心中的惱怒可想而知,可到了如今境地之中,他也別無他法可想,只能傾力出手,謀求那越來越渺茫的勝機。
青鶴居士奮力出手之下,被戒尺鎮住的劍陣開始搖搖欲墜,李玄都也不去管劍陣,一意出劍,手中「人間世」崢嶸畢露,號稱攻伐第一的「逆天劫」劍氣肆意潑灑。
終於轟然一聲,李玄都的劍陣徹底崩潰,劍氣再無阻隔,所過之處,百花盡殺。本來一處美景,先是被李道虛一劍開山,又被宋政撈取一汪湖水,最後還被李玄都斬盡百花,只剩下一片狼藉。
兩人重新恢復起先遙遙對峙的位置。只是青鶴居士的雙手之上,儘是血痕,儒門的「浩然氣」雖然是萬法辟易,但也有缺點,很難癒合傷口,比不得佛門的「漏盡通」,也比不得道門的「太素玄功」。先前青鶴居士敢於以肉掌硬接李玄都的「人間世」,除了因為是木劍的緣故之外,也是因為李玄都未曾真正催動劍氣,待到李玄都用出攻伐最強的「逆天劫」劍氣之後,青鶴居士就再難毫髮無傷了。
除了青鶴居士、宋政、司空道玄、寧奇四人之外,其餘儒門中人都是第一次見到這位大名鼎鼎的清平先生,均是大感驚訝。
青鶴居士作為七隱士中最常在世間行走之人,一身修為之高,固然算不得七位隱士中的第一人,卻也在前三之列,還有理學聖人的戒尺為依仗,竟然落了下風?若是白繡裳、張海石這些老面孔也就罷了,一個未到而立之年的年輕人,怎的如此霸道?
悲觀之人難免又要想到「氣數」二字,難道真是儒門氣數將盡了嗎?這些年來道門英才輩出,老一輩中有李道虛、張靜修、徐無鬼等人,壯年一輩中有宋政、秦清、澹臺雲等人,如今年輕一輩中有李玄都、上官莞這些已經能夠獨當一面後起之秀,就算拋開西北一派不談,那也不可小覷。反觀儒門,固然實力不弱,可放眼望去,哪個不是白髮蒼蒼,哪個不是垂垂老矣,都是從心學聖人時代走過來的老傢伙。到了如今,道門能派出一個年輕小輩出來邀戰,而儒門這邊還得讓一大把年紀足夠做人家祖輩的青鶴居士親自擼袖子揮拳頭,且不論一時勝負,等到他們這些老傢伙都不在人世了,又有誰能再去跟李玄都擼袖子揮拳頭呢?
幾位儒門高人相互對視,已然明白各自心中所想,竟都無語。
青鶴居士此時卻沒想這麼多,他性子好強,明知再打下去勝算不大,也不肯認輸,怒喝一聲,伸手握住戒尺,再度朝李玄都攻去。
李玄都也不避讓,再度用出「南斗二十八劍訣」迎了上去。
李道虛還是第一次看到這套劍訣,以他的眼力,不僅看出了「北斗三十六劍訣」的影子,也看出了「太陰十三劍」、「慈航普渡劍典」、「天問九式」的痕跡,不由笑道:「能將如此多的絕學融會貫通,難能可貴。」
便在這時,李玄都本尊從背後貼近了青鶴居士,一掌拍出,掌間有六氣涌動,已是全力用出「逍遙六虛劫」。青鶴居士修煉有「浩然氣」,不動如山,李玄都的「逍遙六虛劫」固然奈何不得他,可戒尺上的清光卻不是不被克制的「浩然氣」,在「逍遙六虛劫」的侵蝕分解之下,層層剝落,轉眼間已經是搖搖欲墜。
青鶴居士不得已之下,只能暫且拋開戒尺,使其虛立空中,散發出重重清光,鎮壓住劍陣和諸多星辰劍氣,讓李玄都無法再以「星轉斗移」不斷挪移,然後一掌推出,逼退李玄都。
李玄都的元嬰與本尊重歸一體,伸手握住「人間世」,人隨劍走,沒有恢宏浩大的劍氣,也沒有凌厲逼人的劍意,與李道虛出劍一般,樸實無華,刺向青鶴居士。
青鶴居士又是一掌拍出。
李玄都身形飄忽,在手中「人間世」的牽引之下,竟然躲過了青鶴居士這一掌,劍鋒斜斜挑向他的肩頭。青鶴居士身形一轉,以兩指捻住「人間世」的劍鋒,便要折斷「人間世」,卻不曾想他剛一發力,李玄都也隨之而動,根本無處著力,反而被李玄都趁機撤走「人間世」,身形飄飄蕩蕩環繞青鶴居士一周,又是一劍朝他的後心刺來。
剎那之間,青鶴居士鶴氅鼓盪如球,以柔克剛,卻是讓李玄都的一劍如同刺在棉花里,不得不無功而返。這並非「浩然氣」,也不是「正氣歌」,而是心學聖人的「心力」。
李玄都輕輕「咦」了一聲,不過手中運劍不停,不再刻意收斂劍氣,長劍劃空留痕,凝而不散,圍繞著青鶴居士以劍氣和劍招軌跡布下一座小陣,也就是陣中之陣,這儼然與秦清以刀法開闢小世界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時間兩人四周劍氣縱橫,霞蔚雲蒸。
雖然有劍陣阻隔,但場外宋政還是看得分明,這一連串交手下來,李玄都先後所用手段中,竟是分別有李道虛、張靜修、秦清、徐無鬼四人的痕跡,可謂是一人兼具四家之長。假以時日,那個道門大掌教的說法,恐怕不是一句戲言。
第二十四章 百步飛劍
宋政看得出來,身為當事人的青鶴居士當然也看得出來,他明白了一個事實,在大報恩寺的李玄都未盡全力,而李玄都所作的太玄榜,其實也是故意藏拙,否則李玄都絕不可能屈居第五人的位置。
想到此處,青鶴居士心中的惱怒可想而知,可到了如今境地之中,他也別無他法可想,只能傾力出手,謀求那越來越渺茫的勝機。
青鶴居士奮力出手之下,被戒尺鎮住的劍陣開始搖搖欲墜,李玄都也不去管劍陣,一意出劍,手中「人間世」崢嶸畢露,號稱攻伐第一的「逆天劫」劍氣肆意潑灑。
終於轟然一聲,李玄都的劍陣徹底崩潰,劍氣再無阻隔,所過之處,百花盡殺。本來一處美景,先是被李道虛一劍開山,又被宋政撈取一汪湖水,最後還被李玄都斬盡百花,只剩下一片狼藉。
兩人重新恢復起先遙遙對峙的位置。只是青鶴居士的雙手之上,儘是血痕,儒門的「浩然氣」雖然是萬法辟易,但也有缺點,很難癒合傷口,比不得佛門的「漏盡通」,也比不得道門的「太素玄功」。先前青鶴居士敢於以肉掌硬接李玄都的「人間世」,除了因為是木劍的緣故之外,也是因為李玄都未曾真正催動劍氣,待到李玄都用出攻伐最強的「逆天劫」劍氣之後,青鶴居士就再難毫髮無傷了。
除了青鶴居士、宋政、司空道玄、寧奇四人之外,其餘儒門中人都是第一次見到這位大名鼎鼎的清平先生,均是大感驚訝。
青鶴居士作為七隱士中最常在世間行走之人,一身修為之高,固然算不得七位隱士中的第一人,卻也在前三之列,還有理學聖人的戒尺為依仗,竟然落了下風?若是白繡裳、張海石這些老面孔也就罷了,一個未到而立之年的年輕人,怎的如此霸道?
悲觀之人難免又要想到「氣數」二字,難道真是儒門氣數將盡了嗎?這些年來道門英才輩出,老一輩中有李道虛、張靜修、徐無鬼等人,壯年一輩中有宋政、秦清、澹臺雲等人,如今年輕一輩中有李玄都、上官莞這些已經能夠獨當一面後起之秀,就算拋開西北一派不談,那也不可小覷。反觀儒門,固然實力不弱,可放眼望去,哪個不是白髮蒼蒼,哪個不是垂垂老矣,都是從心學聖人時代走過來的老傢伙。到了如今,道門能派出一個年輕小輩出來邀戰,而儒門這邊還得讓一大把年紀足夠做人家祖輩的青鶴居士親自擼袖子揮拳頭,且不論一時勝負,等到他們這些老傢伙都不在人世了,又有誰能再去跟李玄都擼袖子揮拳頭呢?
幾位儒門高人相互對視,已然明白各自心中所想,竟都無語。
青鶴居士此時卻沒想這麼多,他性子好強,明知再打下去勝算不大,也不肯認輸,怒喝一聲,伸手握住戒尺,再度朝李玄都攻去。
李玄都也不避讓,再度用出「南斗二十八劍訣」迎了上去。
李道虛還是第一次看到這套劍訣,以他的眼力,不僅看出了「北斗三十六劍訣」的影子,也看出了「太陰十三劍」、「慈航普渡劍典」、「天問九式」的痕跡,不由笑道:「能將如此多的絕學融會貫通,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