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二次出場就有名了。黃忠要被斬首了,魏延出來英雄救美:「忽然一將揮刀殺入,砍死刀手,救起黃忠,大叫曰:『黃漢升乃長沙之保障,今殺漢升,是殺長沙百姓也!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當眾共殛之,願隨我者便來!』眾視其人,面如重棗,目若朗星,乃義陽人魏延也。自襄陽趕劉玄德不著,來投韓玄;玄怪其傲慢少禮,不肯重用,故屈沉於此。當日救下黃忠,教百姓同殺韓玄,袒臂一呼,相從者數百餘人。黃忠攔當不住。魏延直殺上城頭,一刀砍韓玄為兩段,提頭上馬,引百姓出城,投拜雲長。」

  厲害吧,一次很成功的內部政變。但注意此段文字中,第一次對魏延有了評價:「玄怪其傲慢少禮」。休小看此數字,含義巨大。幾乎是蓋棺定論。但這次魏延還是很酷的,救了黃忠,取了長沙。還有,能夠一呼間讓長沙人民反了韓玄,一方面借重了黃忠的魄力,一方面亦可見魏延的厲害。可是,之後就是諸葛亮忽然變臉,要殺魏延了:「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孔明指魏延曰:『吾今饒汝性命。汝可盡忠報主,勿生異心,若生異心,我好歹取汝首級。』」

  我看了大大不以為然。如果以此為標準,法正呢?孟達呢?馬超呢?劉備軍團叛將多矣,何故就對此人耿耿於懷?我後來看了《三國志》才知道此乃虛構。老羅此處設這段話無非是要說諸葛亮有先見之明,其實是間接惡化了孔明的形象。

  魏延歸了劉備後,屢立戰功,一直發展到他和黃忠隨劉備入川,已經由剛開始的降將一躍成為僅次於關張趙三大猛將的重要人物了。後來在與冷苞鄧賢的作戰中還算有功勞——雖然多次被黃忠搭救,但多少是有功勞的,算得是猛將。在孔明策劃的幾次軍事行動中,他都乾淨利落地完成任務。可是後來與馬岱一戰頗沒面子:「魏延只道是馬超,舞刀躍馬迎之。與岱戰不十合,岱敗走。延趕去,被岱回身一箭,中了魏延左臂。」

  但注意此後的一段:「馬岱大怒曰:『汝焉敢小覷我!』挺槍躍馬,直取張飛。戰不十合,馬岱敗走。」

  雖然單挑不是簡單的加減法,但是畢竟能在十合中挑敗馬岱的人不是很多——魏延和張飛都是在十合中打敗馬岱,雖然考慮到馬岱與魏延挑時的詐敗因素,依然可以視為魏延勇武的象徵。

  還有,可能魏延沒想到。此時射他一箭的男人,二十年後還取了他的首級。

  後來就是漢中之役。魏延先是跟著張飛大破張合,然後在與曹操斜谷會戰中:「操招魏延歸降,延大罵。……忽一彪軍撞至面前,大叫:『魏延在此!』拈弓搭箭,射中曹操。操翻身落馬。延棄弓綽刀,驟馬上山坡來殺曹操。刺斜里閃出一將,大叫:『休傷吾主!』視之,乃龐德也。……」

  原來被魏延射中人中,折卻門牙兩個。

  魏延的功勞很大了。射中曹操(之前審配和陳宮都有射中曹操麾蓋的記錄,但是射中本人印象里似乎沒有),而且大戰龐德(龐令名的勇武我不多談了,大家都清楚),真是驍勇無雙的猛將。還有,此處曹操對魏延招降,魏延「大罵」。可見其忠。

  漢中平定後,魏延升任漢中太守,在《三國志》里有一段精彩無比的文章談論此事。我一直奇怪,為何如此漂亮的傳奇沒有被老羅收錄,想來是因為魏延是叛將,不能美化他。但無論如何,都很動人:「先主為漢中王,遷治成都,當得重將以鎮漢川,眾論以為必在張飛,飛亦以心自許。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先主大會群臣,問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對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先主稱善,眾咸壯其言。」

  要知道,漢中的重要性不亞於荊州。而劉備不託馬超黃忠趙雲,獨托魏延,可見對他將才的信任。而魏延之言(對不起我想再重複一遍,太帥了)「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實在氣吞山河。而事實上,在他鎮守下,漢中固若金湯,確實如此。要注意,他承受的壓力比關羽荊州大——關羽在荊州擁有絕對獨轄權,而且兵力強大。而魏延在漢中是被控制使用的,可是在曹操那麼大的壓力下依然可以堅守。不能說其將才超越關羽,但顯然沒有決定性差距。

  三國的猛將陸續謝幕後,魏延和趙雲成為諸葛亮僅有的可依靠的人。在平雲南之役,魏延起到了以老帶新的作用,把一些年輕將領拉到前台,而他依然是定海神針。值得注意的是,在與藤甲兵會戰中,他第一次擔任了丟人的角色,連丟十五個營寨,如鼠賊一般逃跑。魏延「面有怨色」。換了我也是。舉世名將,當時天下屈指可數的猛將,居然要這麼丟人的逃竄。當然不爽了。我開始認為諸葛亮對魏延的這種使用,幾乎算得上折辱,此類活要王平高翔做豈非更適合?但後來一直到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時,卻有了一個新看法:

  諸葛亮策劃了一個很漂亮的戰役。要求幾個將領先與張合作戰,牽制其兵,另幾員將領做埋伏合擊。而司馬老兒大軍擁來時,這些將領必須以少打多,強行與其周旋,而姜維率軍偷襲司馬老兒大營,迫使其退兵,所有人馬可以隨之掩殺。在選擇那個負責獨戰張合和司馬的人時,諸葛亮說:「非智勇之將不能當此任。」還「目視魏延」。但此刻「延低首不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