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頁
虞太后瞧瞧薛恕又瞧瞧他,嘆息道:「你若當真喜歡他,母后也不攔你。只是你到底是皇帝,莫要忘了肩上的責任。」她想起殷承玉不願立後納妃之事,還是勸說道:「此事若是傳出去,到底叫人詬病。但若你有了後宮子嗣豐足,這件事也就成了不足一提的小事。」
皇嗣事關國本,充盈後宮開枝散葉亦是皇帝的責任之一。若是有了子嗣,朝臣也管不到皇帝寵幸誰。
虞太后這一番話,已是多番思索之後,推心置腹之言。
她不反對殷承玉寵幸薛恕,甚至將以後可能會有的禍患都考慮周全了,全然是在為兒子打算。
站在殷承玉的立場,薛恕甚至挑不出一句錯來。
他靜默立於暗處,面上的神情瞧不出絲毫變化,藏在袖中的手卻已緊握成拳。需要以全部的理智束縛,才能克制住胸中叫囂的憤怒和不甘;才能克制住上前的衝動,安靜侯在原地,忐忑地等待一個不敢奢求的答案。
殷承玉眼角餘光瞥了暗處的人一眼,思索片刻,握著虞太后的手,認真道:「母后的擔憂不無道理,但兒臣如今所為,都已經過深思熟慮。兒臣自小見後宮明爭暗鬥,母后身為中宮皇后,卻因不得父皇寵愛,處處被文貴妃壓一頭,過得謹小慎微。更不說幾個兄弟為了皇位互相傾軋。自那時起,兒臣便已經想過日後若是登基,絕不在納後宮,只迎娶中宮皇后。」
眼見虞皇后似想說什麼,他加重力道握住了對方的手,又繼續道:「但這都是從前的打算了。」
他側臉看了薛恕一眼,緩聲道:「我與薛恕之間經歷許多,母親或許並不了解。」他沒有在用敬稱,而是用上了更為親昵的稱呼,像天底下最普通的兒子一般,同母親訴說自己的心意,請求得到她的理解與支持:「但薛恕曾不顧性命數次救我於險境,待我一心一意別無二心。這世上在找不出第二個這般全心待我之人,我之付出或許尚不及他所做二三。如今所為,只是不願辜負這樣一顆真心罷了。」
母子之間便是在親近,隨著年齡增長,也少有這樣開誠布公的時候。
虞太后對這個兒子了解,但也不那麼了解,孩子長大得太快,她被拘在深宮裡,許多事情都無法參與。
她印象中的兒子,瞧著溫文可親,實則骨子裡有些冷清。他是一個完美的儲君,也是個完美的兒子。但過於完美的人總是叫人有種不真實感,仿佛無法觸及他的內心。
至少這麼多年來,她從未見過殷承玉為了某樣東西或者某個人露出這樣的神情,更是從未懇求過她。
薛恕於他,並不是一時興起,而是處心積慮、相濡以沫。
虞太后愣愣開口:「可這皇位……總要有人繼承的。」
「不是還有岄兒?」殷承玉溫聲道。
從未想過的選項被擺到面前,虞太后已是心神大亂:「岄兒還這么小,他如何能擔得起?若是……若是日後不成……」
「日後時間還長著。」殷承玉安撫地覆住她的手背,用不疾不徐的語調道:「我本也沒有打算這麼快提起此事。我已經請了外祖父為岄兒開蒙,等他在大一些,能令群臣信服時,在提不遲。」
連開蒙老師都已經安排妥當了,顯然是思慮已久。
虞太后在說不出旁的話來,只愣愣看著他,回不過神。
「在這之前,若是有朝臣求到母親這裡來,還請母親為兒子擋一擋。」他望著虞太后,語氣夾雜著示弱與懇求。
虞太后無法拒絕。
從前都是這孩子庇護著她,如今她總不能在跟著外人一道去扎他的心。
看著引以為傲的兒子,她深深嘆了一口氣,抬手撫了撫他的側臉,到底還是選擇了妥協:「母后知道了。」
第136章
待虞太后用過湯藥歇下後,殷承玉才與薛恕一道告辭離開。
殷承玉走在前頭,薛恕一開始落後半步亦步亦趨跟在他身後。但走著走著,兩人就變成了並肩而行,中間相隔的距離明顯逾了矩,幾乎是手臂挨著手臂。殷承玉甚至能感受到微涼的衣料之下、微微發燙的肌膚。
他斜睨了對方一眼,就見薛恕正偏著頭看他,目光如沸水滾燙,帶著極強的侵略性。只不過礙著身後跟著的依仗隊伍,方才克制著沒有太過出格。
殷承玉嘴角勾了勾。
薛恕注意到他上揚的唇角,狹長的眸子眯了眯。在經過景運門時,回首說了朝儀仗隊了句「你們侯在此處」,便獨自跟隨殷承玉穿過了景運門。
景運門在奉先殿西南方,再往前走便連接著乾清門前的廣場。廣場各處有禁軍值守,但都相距甚遠,看不分明。薛恕仗著這一點,大步追上前將人困在了抄手遊廊的廊柱與胸膛之間。
殷承玉似早有所料,並不驚訝,只挑眉看他。
薛恕垂首,熾熱雙唇若有似無落在他的面頰、唇角,像對待珍貴的寶物一般,不捨得立即吞吃下腹,先試探地淺嘗滋味。
「我好高興……」他低聲喃喃:「從未這麼高興過。」
沿著唇角最終覆上那兩瓣形狀漂亮飽滿的唇,感受著唇。瓣相貼的觸感,他並未急於掠奪,而是輕輕摩挲著,描繪它的形狀,感受它的溫度。
那是種和攻城略地截然不同的悸動。
殷承玉呼吸微微快了些,按著他的肩不輕不重斥了一聲「放肆」,卻並不見多生氣。
皇嗣事關國本,充盈後宮開枝散葉亦是皇帝的責任之一。若是有了子嗣,朝臣也管不到皇帝寵幸誰。
虞太后這一番話,已是多番思索之後,推心置腹之言。
她不反對殷承玉寵幸薛恕,甚至將以後可能會有的禍患都考慮周全了,全然是在為兒子打算。
站在殷承玉的立場,薛恕甚至挑不出一句錯來。
他靜默立於暗處,面上的神情瞧不出絲毫變化,藏在袖中的手卻已緊握成拳。需要以全部的理智束縛,才能克制住胸中叫囂的憤怒和不甘;才能克制住上前的衝動,安靜侯在原地,忐忑地等待一個不敢奢求的答案。
殷承玉眼角餘光瞥了暗處的人一眼,思索片刻,握著虞太后的手,認真道:「母后的擔憂不無道理,但兒臣如今所為,都已經過深思熟慮。兒臣自小見後宮明爭暗鬥,母后身為中宮皇后,卻因不得父皇寵愛,處處被文貴妃壓一頭,過得謹小慎微。更不說幾個兄弟為了皇位互相傾軋。自那時起,兒臣便已經想過日後若是登基,絕不在納後宮,只迎娶中宮皇后。」
眼見虞皇后似想說什麼,他加重力道握住了對方的手,又繼續道:「但這都是從前的打算了。」
他側臉看了薛恕一眼,緩聲道:「我與薛恕之間經歷許多,母親或許並不了解。」他沒有在用敬稱,而是用上了更為親昵的稱呼,像天底下最普通的兒子一般,同母親訴說自己的心意,請求得到她的理解與支持:「但薛恕曾不顧性命數次救我於險境,待我一心一意別無二心。這世上在找不出第二個這般全心待我之人,我之付出或許尚不及他所做二三。如今所為,只是不願辜負這樣一顆真心罷了。」
母子之間便是在親近,隨著年齡增長,也少有這樣開誠布公的時候。
虞太后對這個兒子了解,但也不那麼了解,孩子長大得太快,她被拘在深宮裡,許多事情都無法參與。
她印象中的兒子,瞧著溫文可親,實則骨子裡有些冷清。他是一個完美的儲君,也是個完美的兒子。但過於完美的人總是叫人有種不真實感,仿佛無法觸及他的內心。
至少這麼多年來,她從未見過殷承玉為了某樣東西或者某個人露出這樣的神情,更是從未懇求過她。
薛恕於他,並不是一時興起,而是處心積慮、相濡以沫。
虞太后愣愣開口:「可這皇位……總要有人繼承的。」
「不是還有岄兒?」殷承玉溫聲道。
從未想過的選項被擺到面前,虞太后已是心神大亂:「岄兒還這么小,他如何能擔得起?若是……若是日後不成……」
「日後時間還長著。」殷承玉安撫地覆住她的手背,用不疾不徐的語調道:「我本也沒有打算這麼快提起此事。我已經請了外祖父為岄兒開蒙,等他在大一些,能令群臣信服時,在提不遲。」
連開蒙老師都已經安排妥當了,顯然是思慮已久。
虞太后在說不出旁的話來,只愣愣看著他,回不過神。
「在這之前,若是有朝臣求到母親這裡來,還請母親為兒子擋一擋。」他望著虞太后,語氣夾雜著示弱與懇求。
虞太后無法拒絕。
從前都是這孩子庇護著她,如今她總不能在跟著外人一道去扎他的心。
看著引以為傲的兒子,她深深嘆了一口氣,抬手撫了撫他的側臉,到底還是選擇了妥協:「母后知道了。」
第136章
待虞太后用過湯藥歇下後,殷承玉才與薛恕一道告辭離開。
殷承玉走在前頭,薛恕一開始落後半步亦步亦趨跟在他身後。但走著走著,兩人就變成了並肩而行,中間相隔的距離明顯逾了矩,幾乎是手臂挨著手臂。殷承玉甚至能感受到微涼的衣料之下、微微發燙的肌膚。
他斜睨了對方一眼,就見薛恕正偏著頭看他,目光如沸水滾燙,帶著極強的侵略性。只不過礙著身後跟著的依仗隊伍,方才克制著沒有太過出格。
殷承玉嘴角勾了勾。
薛恕注意到他上揚的唇角,狹長的眸子眯了眯。在經過景運門時,回首說了朝儀仗隊了句「你們侯在此處」,便獨自跟隨殷承玉穿過了景運門。
景運門在奉先殿西南方,再往前走便連接著乾清門前的廣場。廣場各處有禁軍值守,但都相距甚遠,看不分明。薛恕仗著這一點,大步追上前將人困在了抄手遊廊的廊柱與胸膛之間。
殷承玉似早有所料,並不驚訝,只挑眉看他。
薛恕垂首,熾熱雙唇若有似無落在他的面頰、唇角,像對待珍貴的寶物一般,不捨得立即吞吃下腹,先試探地淺嘗滋味。
「我好高興……」他低聲喃喃:「從未這麼高興過。」
沿著唇角最終覆上那兩瓣形狀漂亮飽滿的唇,感受著唇。瓣相貼的觸感,他並未急於掠奪,而是輕輕摩挲著,描繪它的形狀,感受它的溫度。
那是種和攻城略地截然不同的悸動。
殷承玉呼吸微微快了些,按著他的肩不輕不重斥了一聲「放肆」,卻並不見多生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