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宋瑾修了解秦君恩,知道那是一隻會撓人的貓,要她百依百順倒是失了樂趣,那還不如直接娶一隻兔子回來。
何況即為夫妻,夫自有體貼,保護對方的責任與義務,宋瑾修還是情願將她寵著,即便讓自己對她百依百順,卻也無不可。
於是這輕輕一腳,幾乎的微不可查的程度。
秦君恩甚至沒聽到,也沒感受到,就聽見媒婆支吾一聲,結巴又帶著驚奇的喊道。
「新娘落轎。」
宋瑾修微微彎腰,他伸出手來。
秦君恩出轎的時候抓了一把門沿,這蓋頭遮住視野不說,裙擺還大的完全限制了人行走,她根本看不見宋瑾修站在哪個方向,也看不見他的手在什麼地方。
只等自己彎腰探出頭的時候,環視一周,才看到了那雙熟悉的鞋子,和那件大紅色的衣擺。
秦君恩試探著將自己的手伸出去。
她沒能摸到宋瑾修,取而代之的是對方伸手一把緊緊將她的手於風中握住。
「入禮堂。」
媒婆喊畢這一聲後,圍觀的群眾便被徹底隔絕在外,不能再跟進王府里去。
鞭炮聲又起,禮花灑的漫天都是。
宋瑾修引著秦君恩來到花堂,堂前點了香,小丫鬟們快速的拿了兩隻軟墊上前來。
媒婆引著人站好,又遞上兩炷香來。
這是西鄞的規矩,皇族貴胄喜事大婚之前,都要先向諸天敬香,以乞求國富民安,風調雨順。
「跪,獻香。」
「再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起了幾番輪迴,秦君恩拖著自己這一身厚重和滿頭珠翠,起起立立竟是還帶了幾分喘息來。
這可是比上戰場帶兵打戰還要累人的多了。
待撤了祭天用品,移開軟墊,敬上一尊宋瑾修生母牌位來,拜天地的大禮才算正式開始。
秦君恩深吸一口氣。
上輩子這輩子,這是她第一回 拜堂,又要如何才能不緊張。
不過好在這個過程之中,宋瑾修都有一直牢牢握住她的手。
上輩子她和這個男人幾乎是沒有任何交集,甚至見面的次數都趨近於零,秦君恩不是沒聽過他的名字,但由著陰差陽錯以及各方勢力的交匯,導致他們幾乎連見面打個招呼的機會都沒有。
後來心裡盪起的那一絲感激,也是在秦家倒台,回天乏術,甚至秦君恩自己都有些心灰意冷之際,恍然間聽聞路過長樂宮的宮婢耳語。
「聽說了嗎?今日在朝堂之上,晉王頂著眾臣的壓力,堅持為秦家喊冤呢。」
「這晉王平常幾百年不見上朝,一來金鑾殿就敢頂撞陛下,倒也是有幾分膽識在的。」
「開什麼玩笑,晉王是什麼人物,縱是皇帝陛下,瞧見他循禮也該叫一聲皇叔的,何況秦家風光他未見攀附,秦家落魄他敢站出來喊冤,這是什麼心胸?」
「就是,既然晉王都說秦家是冤枉的,那說不定還真就有些其他的說頭。」
宮婢小聲議論著而去,這時秦君恩前世第一次聽見宋瑾修的名字,她第一次知道,原來滿朝文武,還是有人知道她們秦家喊冤,也有人願意站出來。
即便知道救不了,也努力想要試一試。
這也就是為什麼,她睜眼醒來,第一眼看見這個男人,就想緊緊抱住他的大腿。
秦君恩知道,從以前到現在,不管出於何種利益,宋瑾修一定不會害她。
也一定不會害秦家。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對拜。」
這一拜,雙手交疊抬至眉間,意為舉案齊眉。
秦君恩鄭重的朝著對面那個男人拜下,帶著前世的感激,也帶著今生的真心與實意。
從今往後,我們恩恩愛愛,白頭到老,再也無人能將你我分開。
-----
鄞十一年春,文帝駕崩,太子無能,晉王受朝臣扶持,眾民愛戴,故登位大統。
新帝在位期間,興修水利,減輕賦稅及徭役,加固邊疆防守,鞏固政權,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
但後宮有女秦氏,恃寵而驕,私心扶持秦陸二家,發展外戚勢力,且肚量狹小,多次拒絕朝臣提出充盈後宮之說,且利用娘家施壓。
獨占後宮後位,為後不賢。
(正文完)
何況即為夫妻,夫自有體貼,保護對方的責任與義務,宋瑾修還是情願將她寵著,即便讓自己對她百依百順,卻也無不可。
於是這輕輕一腳,幾乎的微不可查的程度。
秦君恩甚至沒聽到,也沒感受到,就聽見媒婆支吾一聲,結巴又帶著驚奇的喊道。
「新娘落轎。」
宋瑾修微微彎腰,他伸出手來。
秦君恩出轎的時候抓了一把門沿,這蓋頭遮住視野不說,裙擺還大的完全限制了人行走,她根本看不見宋瑾修站在哪個方向,也看不見他的手在什麼地方。
只等自己彎腰探出頭的時候,環視一周,才看到了那雙熟悉的鞋子,和那件大紅色的衣擺。
秦君恩試探著將自己的手伸出去。
她沒能摸到宋瑾修,取而代之的是對方伸手一把緊緊將她的手於風中握住。
「入禮堂。」
媒婆喊畢這一聲後,圍觀的群眾便被徹底隔絕在外,不能再跟進王府里去。
鞭炮聲又起,禮花灑的漫天都是。
宋瑾修引著秦君恩來到花堂,堂前點了香,小丫鬟們快速的拿了兩隻軟墊上前來。
媒婆引著人站好,又遞上兩炷香來。
這是西鄞的規矩,皇族貴胄喜事大婚之前,都要先向諸天敬香,以乞求國富民安,風調雨順。
「跪,獻香。」
「再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起了幾番輪迴,秦君恩拖著自己這一身厚重和滿頭珠翠,起起立立竟是還帶了幾分喘息來。
這可是比上戰場帶兵打戰還要累人的多了。
待撤了祭天用品,移開軟墊,敬上一尊宋瑾修生母牌位來,拜天地的大禮才算正式開始。
秦君恩深吸一口氣。
上輩子這輩子,這是她第一回 拜堂,又要如何才能不緊張。
不過好在這個過程之中,宋瑾修都有一直牢牢握住她的手。
上輩子她和這個男人幾乎是沒有任何交集,甚至見面的次數都趨近於零,秦君恩不是沒聽過他的名字,但由著陰差陽錯以及各方勢力的交匯,導致他們幾乎連見面打個招呼的機會都沒有。
後來心裡盪起的那一絲感激,也是在秦家倒台,回天乏術,甚至秦君恩自己都有些心灰意冷之際,恍然間聽聞路過長樂宮的宮婢耳語。
「聽說了嗎?今日在朝堂之上,晉王頂著眾臣的壓力,堅持為秦家喊冤呢。」
「這晉王平常幾百年不見上朝,一來金鑾殿就敢頂撞陛下,倒也是有幾分膽識在的。」
「開什麼玩笑,晉王是什麼人物,縱是皇帝陛下,瞧見他循禮也該叫一聲皇叔的,何況秦家風光他未見攀附,秦家落魄他敢站出來喊冤,這是什麼心胸?」
「就是,既然晉王都說秦家是冤枉的,那說不定還真就有些其他的說頭。」
宮婢小聲議論著而去,這時秦君恩前世第一次聽見宋瑾修的名字,她第一次知道,原來滿朝文武,還是有人知道她們秦家喊冤,也有人願意站出來。
即便知道救不了,也努力想要試一試。
這也就是為什麼,她睜眼醒來,第一眼看見這個男人,就想緊緊抱住他的大腿。
秦君恩知道,從以前到現在,不管出於何種利益,宋瑾修一定不會害她。
也一定不會害秦家。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對拜。」
這一拜,雙手交疊抬至眉間,意為舉案齊眉。
秦君恩鄭重的朝著對面那個男人拜下,帶著前世的感激,也帶著今生的真心與實意。
從今往後,我們恩恩愛愛,白頭到老,再也無人能將你我分開。
-----
鄞十一年春,文帝駕崩,太子無能,晉王受朝臣扶持,眾民愛戴,故登位大統。
新帝在位期間,興修水利,減輕賦稅及徭役,加固邊疆防守,鞏固政權,百姓安居樂業,國泰民安。
但後宮有女秦氏,恃寵而驕,私心扶持秦陸二家,發展外戚勢力,且肚量狹小,多次拒絕朝臣提出充盈後宮之說,且利用娘家施壓。
獨占後宮後位,為後不賢。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