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旁敲側聽了一些關於兩人的小道消息,她總結了一下,總而言之這對夫婦不和歸不和,其實也沒吵過架紅過眼,單純的就是帝卿從頭到尾的單方面無視他夫人,他夫人則氣急敗壞後乾脆也無視帝卿了。
木析打眼瞧著帝卿夫人也不像傳言中對帝卿沒意思看不上的樣子,倒是帝卿殿下……她感覺有點像家庭冷暴力。
不過這都是長輩的私事,要不是牽扯到了小穀雨,她壓根就不會關心,所幸就當不知道。
之後就不放心把孩子交給這位不靠譜的帝卿夫人了。
唐侯府和許老這些長輩則是把小穀雨放在心尖上寵愛,許老更是,起先對她的嚴厲教導,對上了小穀雨是一絲都看不到了。
怕孩子被寵壞了,木析只能做那個嚴母嚴厲教導,反正這小傢伙是不缺寵愛的。
木析在國子監的位置上待了五年,第四年的時候許老過世了。
這位享壽八十七歲的老人,去世的時候身上看不到分肉,許老的夫郎在一年前就走了,許老堅持了一年,還是沒有堅持下來。
她走之前,除了對木析和其他徒弟的囑咐之外,還逗了下懵懵懂懂,什麼都沒明白的小穀雨。
小穀雨一點都不明白這是發生了什麼。
但是當大家哭的時候,她也忍不住哭了,哭得比誰都傷心哀慟,倒顯得周圍那些大人們哭的不真心的樣子。
許老過世的次年,吏部尚書致仕,吏部考功清吏司的侍郎上任了吏部侍郎,木析則兼任了正五品的考功清吏司侍郎。
別看這個官位才正五品,權勢遠遠要比從四品的國子監祭酒大,甚至一些排位靠後的衙門主官都沒有吏部的侍郎權利大。
吏部四司中,考功司和文選司的權利要更大些,大部分的吏部尚書也都是從這兩個位置往上爬的,這次木析能不受打壓就拿下這個位置。
一來她年齡資歷都不差,二來也確實跟許老過世有很大關係。
可能是補償,也可能是朝堂上寒門跟世家的平衡,總而言之聖人直接就把這個位置給了木析。
實話實說,也確實沒有別的更合適的人選。
第一次進入六部,哪怕其實裡面衙門的那點子潛規則她都知道,但也實打實的摸索了很久,許老走了,實際上她背後的靠山也就沒了,總是不比從前走的順的。
哪怕聖人依舊眷顧她,但許老在時跟許老不在時,到底是不一樣的。
所幸木析這麼多年風風雨雨都走過來了,很快也就習慣了沒有老師庇護的日子。
作為朝廷隱向的寒門.派.系裡少數幾個背後勢力乾淨,且身居高位的官員,她背後依靠著她的人更多。
她慢慢的學會看人,學會在暗濤洶湧的朝堂上明哲保身,學會一點點暗暗的改變周圍。
最終成長為像許老一樣,足以頂天立地成為依靠的參天大樹。
聖人駕崩前,將她外放到東北,臨近京城的故安府做正四品知府。
跨過了正四品這個門檻,才真正算得上是朝臣。
故安府算得上富貴之地,但如果以現代的眼光來看,經濟其實也算不上發達。
木析不敢明晃晃的搞經濟,但打擦邊球會打得很,乾脆就以給學院遷址的名義,悄摸摸得搞起了學院經濟。
讓學院引人流量,合理規劃,慢慢帶動甚至是盤活整個府城的經濟。
別的地方不敢說,最起碼帶動府城的經濟是不成問題的。
這種方式最溫和,可行性也最高。
不過其實經濟並不算古代政績的衡量標準,所以木析這個小動作,對府城周圍百姓的影響很大,卻並不會入到上頭眼裡。
上頭最多會覺得,在木析治下,故安府更富貴了。
不愧是帶財的大人,到一處地兒,一處地兒就富貴起來了。
吏部的大人想著,真想讓這位木大人到每個貧困府貧困府貧困州都去一趟,奈何估摸著這位新帝也不會同意。
木析教過新帝,新帝也心知肚明這位背後勢力可以說是乾乾淨淨的木大人是她母皇留給她的大臣。
新帝上任後,沈實就辭了正四品錦衣衛指揮僉使的位置,他和木析身為夫妻,卻同居高位,太扎眼了。
若還是先帝執政,以先帝的才能和對沈實的寵愛,絕不至於猜忌他,但新帝雖然因為先帝的原因,和沈實關係尚可,但也沒有到對他完全信任的地步。
新帝的資質才能,也遠不如先帝,沈實看得分明,自然不敢越過這條線。
哪怕先帝早早就給新帝把路鋪好鋪平了,但新帝突然接手整個國家,說不茫然是不可能的,很多政務都是茫茫然的去做,自己都看得不分明。
沈實致仕這事兒,在當時的新帝眼裡,連個水花兒都沒有,更別說看到背後的深意了。
她當時還覺得,木攏溪這麼好的妻主,沈實早就該致仕照顧家裡了,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也是好多年後,新帝才咂摸到這個意味。
所以說新帝後面重用木析這位前朝大臣,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沒有領導不喜歡這樣有分寸的下屬。
新帝五年,新帝和吏部尚書失和,僵持許久,最終以吏部尚書上書致仕為結果。
新上任的帝王,又是年輕人,總是有些血.性.的,到底沒有先帝那般運籌帷幄,朝堂上都是世家的人,各大世家在對上帝王這件事上,某種意義上又同氣連枝,新帝自然難受。
木析打眼瞧著帝卿夫人也不像傳言中對帝卿沒意思看不上的樣子,倒是帝卿殿下……她感覺有點像家庭冷暴力。
不過這都是長輩的私事,要不是牽扯到了小穀雨,她壓根就不會關心,所幸就當不知道。
之後就不放心把孩子交給這位不靠譜的帝卿夫人了。
唐侯府和許老這些長輩則是把小穀雨放在心尖上寵愛,許老更是,起先對她的嚴厲教導,對上了小穀雨是一絲都看不到了。
怕孩子被寵壞了,木析只能做那個嚴母嚴厲教導,反正這小傢伙是不缺寵愛的。
木析在國子監的位置上待了五年,第四年的時候許老過世了。
這位享壽八十七歲的老人,去世的時候身上看不到分肉,許老的夫郎在一年前就走了,許老堅持了一年,還是沒有堅持下來。
她走之前,除了對木析和其他徒弟的囑咐之外,還逗了下懵懵懂懂,什麼都沒明白的小穀雨。
小穀雨一點都不明白這是發生了什麼。
但是當大家哭的時候,她也忍不住哭了,哭得比誰都傷心哀慟,倒顯得周圍那些大人們哭的不真心的樣子。
許老過世的次年,吏部尚書致仕,吏部考功清吏司的侍郎上任了吏部侍郎,木析則兼任了正五品的考功清吏司侍郎。
別看這個官位才正五品,權勢遠遠要比從四品的國子監祭酒大,甚至一些排位靠後的衙門主官都沒有吏部的侍郎權利大。
吏部四司中,考功司和文選司的權利要更大些,大部分的吏部尚書也都是從這兩個位置往上爬的,這次木析能不受打壓就拿下這個位置。
一來她年齡資歷都不差,二來也確實跟許老過世有很大關係。
可能是補償,也可能是朝堂上寒門跟世家的平衡,總而言之聖人直接就把這個位置給了木析。
實話實說,也確實沒有別的更合適的人選。
第一次進入六部,哪怕其實裡面衙門的那點子潛規則她都知道,但也實打實的摸索了很久,許老走了,實際上她背後的靠山也就沒了,總是不比從前走的順的。
哪怕聖人依舊眷顧她,但許老在時跟許老不在時,到底是不一樣的。
所幸木析這麼多年風風雨雨都走過來了,很快也就習慣了沒有老師庇護的日子。
作為朝廷隱向的寒門.派.系裡少數幾個背後勢力乾淨,且身居高位的官員,她背後依靠著她的人更多。
她慢慢的學會看人,學會在暗濤洶湧的朝堂上明哲保身,學會一點點暗暗的改變周圍。
最終成長為像許老一樣,足以頂天立地成為依靠的參天大樹。
聖人駕崩前,將她外放到東北,臨近京城的故安府做正四品知府。
跨過了正四品這個門檻,才真正算得上是朝臣。
故安府算得上富貴之地,但如果以現代的眼光來看,經濟其實也算不上發達。
木析不敢明晃晃的搞經濟,但打擦邊球會打得很,乾脆就以給學院遷址的名義,悄摸摸得搞起了學院經濟。
讓學院引人流量,合理規劃,慢慢帶動甚至是盤活整個府城的經濟。
別的地方不敢說,最起碼帶動府城的經濟是不成問題的。
這種方式最溫和,可行性也最高。
不過其實經濟並不算古代政績的衡量標準,所以木析這個小動作,對府城周圍百姓的影響很大,卻並不會入到上頭眼裡。
上頭最多會覺得,在木析治下,故安府更富貴了。
不愧是帶財的大人,到一處地兒,一處地兒就富貴起來了。
吏部的大人想著,真想讓這位木大人到每個貧困府貧困府貧困州都去一趟,奈何估摸著這位新帝也不會同意。
木析教過新帝,新帝也心知肚明這位背後勢力可以說是乾乾淨淨的木大人是她母皇留給她的大臣。
新帝上任後,沈實就辭了正四品錦衣衛指揮僉使的位置,他和木析身為夫妻,卻同居高位,太扎眼了。
若還是先帝執政,以先帝的才能和對沈實的寵愛,絕不至於猜忌他,但新帝雖然因為先帝的原因,和沈實關係尚可,但也沒有到對他完全信任的地步。
新帝的資質才能,也遠不如先帝,沈實看得分明,自然不敢越過這條線。
哪怕先帝早早就給新帝把路鋪好鋪平了,但新帝突然接手整個國家,說不茫然是不可能的,很多政務都是茫茫然的去做,自己都看得不分明。
沈實致仕這事兒,在當時的新帝眼裡,連個水花兒都沒有,更別說看到背後的深意了。
她當時還覺得,木攏溪這麼好的妻主,沈實早就該致仕照顧家裡了,一點都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也是好多年後,新帝才咂摸到這個意味。
所以說新帝後面重用木析這位前朝大臣,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沒有領導不喜歡這樣有分寸的下屬。
新帝五年,新帝和吏部尚書失和,僵持許久,最終以吏部尚書上書致仕為結果。
新上任的帝王,又是年輕人,總是有些血.性.的,到底沒有先帝那般運籌帷幄,朝堂上都是世家的人,各大世家在對上帝王這件事上,某種意義上又同氣連枝,新帝自然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