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頁
洛春鳩將自己的宅子賣掉,帶著最後一點資產來了曲繡繡坊,過起了悠哉的退休生活。
第127章 斗轉星移
從趙長夏開始推廣高產的糧食作物開始, 在短短七年時間內,朝廷便讓各地都種上了這些高產的糧食,使得百姓的生活水漲船高。
當然, 有些地方也少不得會出現一些「興, 百姓苦;亡, 百姓苦」的情況, 只是官家是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他不搞先帝在位晚年四處封禪、好大喜功的那一套, 反而在糧食產量提高的情況下,也沒有增收賦稅。
這種情況下,國庫反而充盈了!
在等待時機成熟、國庫充盈後, 官家便借著「大夏國王」李德明攻打吐蕃、西州回鶻,大周接到西州回鶻的求救為由,出兵攻打「大夏」。
「大夏」在大周與西州回鶻之中,而李德明之父在前朝被封為「夏國公」,其本人又被契丹封為大夏國王。他不僅向契丹稱臣,還向大周請和, 以麻痹兩國,好暗中發展勢力。
大周的許多文人之前都認為沒必要興兵,增加國庫的負擔。不過如今國庫充盈了, 不必擔心財政問題,自然該繼承太宗的遺志,收復幽雲及隴右的失地。
官家雄心壯志,並且一改武將受制於監軍的情況, 讓監軍的職責回歸監察,而不能沾手行軍作戰,以免外行人指導內行人, 貽誤了戰機。
官家此舉讓不少武將得以放開手腳,因而前線的作戰雖然有小敗,但總體而言戰線還是不斷推進的。
李德明迫於無奈,趕緊朝契丹求救,大周就防著契丹興兵,也想趁此機會擺脫受制於人的窘境,因而也跟契丹打了起來。
在老家過著退休生活的趙長夏也被官家起復,讓她負責屯田的事務。
若是之前,趙長夏肯定會推辭,可如今戰事起,她骨子裡還是有著那熱血的一面的,因此覺得在家國大義面前,自己的私慾不足為道,因而毅然地接受了朝廷的詔令。
曲清江沒有勸阻她,反而因為繡坊的經營已經步入正軌,所以她將繡坊交給洛春鳩打理後,帶著小木頭及虎娃跟隨趙長夏再度進京。
虎娃是她們一年前、小木頭三歲的時候,在曲家的竹林里撿到的,——說是撿到的,實際上是老虎叼來的,當時幼小的她在襁褓之中,被已經年邁的老虎咬著襁褓叼到曲家的竹林里,交給了正在帶著小木頭挖筍的趙長夏。
養一個孩子是養,養兩個也綽綽有餘,所以趙長夏跟曲清江商議過後,便決定將她留下來跟小木頭做個伴,乳名「虎娃」,大名趙杭,對外說是小木頭的妹妹。
□□對一些子嗣不多的家庭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操作了,因此並沒有人議論她們的行為。不過她們並不希望虎娃會有一種「我是被收養的,故而我不是這個家的孩子」的疏離和自卑感,因而叮囑了身邊的人,莫要刻意地在她面前提及她的身世。
一家四口這番進京,一直待到戰事結束。
大周打得李德明俯首稱臣,還將曾經攻占的夏州、靈州、肅州等十幾座州府給收復了。李德明被奪走夏國王的頭銜,降為西平軍節度使。
至於大周跟契丹的對戰則要艱難得多,不過因大周的糧草充足,跟大契丹耗得起,打了兩年,契丹便有些撐不住了。
這時,契丹又因為戰事太持久,內部矛盾重重,發生了內亂,大周趁機發起猛烈的攻勢,得以收復瀋州、雲州以南的領土。
趙長夏一聽說瀋州收復了,腦海中立馬就浮現了「東北大米」的念頭。她就說,系統的流動農貿市場怎麼會忽然多了十幾種適合在東北種植的水稻品種,原來是系統的業務也拓展到了東北。
於是趙長夏又主動請纓,跑到了東北去種水稻。
這回曲清江跟小木頭、虎娃沒有跟著去,主要是大的戰事雖然停了,可還是有些小場面的戰事,趙長夏不放心。她一個人跑去那邊,一來是為了試驗,二來也是為了及時給守邊的將士補充軍糧。只有後勤有保障,武將們才能沒有後顧之憂,作戰英勇。
官家封趙長夏為沈遼勸農使,升正五品的中大夫,權發遣轉運使。為了讓趙長夏也沒有後顧之憂,官家特意賜了趙長夏一座宅子,讓她安置妻女。
趙長夏到了瀋州後,先是對各地的墒情開展了調查,最後劃出了合適種植水稻的區域。
在挑選水稻品種時,鑑於天下還未完全安定,而這裡又接近前線,為避免契丹派人來收購谷種,她特意挑選了雜交水稻品種,——當然,其實她巴不得契丹派奸細來收購谷種,等對方種了一年,發現產量不高,甚至種不出稻穀來,那損失可就大了,矛盾還不加深?
趙長夏只將這件事告訴官家,並且讓官家別外傳,以免契丹打聽到這事後,不派人來收購谷種了。
官家:「……」
他以為趙長夏是個老實的,只會種田,沒想到種田還能給對方挖坑?
他有些期待看到契丹發現大量購進這種「雜交水稻」的谷種後,發現產量少得可憐的時候的懵逼狀了!
……
趙長夏在沈遼的水稻種植區種出了畝產九石的喜人成果,並且她不遺餘力地讓人將這個消息傳到契丹的上京,——契丹原定的國都為大定府,不過因和大周的戰事持久,被大周收復了諸多失地後,前線離大定府太近,契丹皇帝便決定遷都上京。
第127章 斗轉星移
從趙長夏開始推廣高產的糧食作物開始, 在短短七年時間內,朝廷便讓各地都種上了這些高產的糧食,使得百姓的生活水漲船高。
當然, 有些地方也少不得會出現一些「興, 百姓苦;亡, 百姓苦」的情況, 只是官家是個勵精圖治的好皇帝,他不搞先帝在位晚年四處封禪、好大喜功的那一套, 反而在糧食產量提高的情況下,也沒有增收賦稅。
這種情況下,國庫反而充盈了!
在等待時機成熟、國庫充盈後, 官家便借著「大夏國王」李德明攻打吐蕃、西州回鶻,大周接到西州回鶻的求救為由,出兵攻打「大夏」。
「大夏」在大周與西州回鶻之中,而李德明之父在前朝被封為「夏國公」,其本人又被契丹封為大夏國王。他不僅向契丹稱臣,還向大周請和, 以麻痹兩國,好暗中發展勢力。
大周的許多文人之前都認為沒必要興兵,增加國庫的負擔。不過如今國庫充盈了, 不必擔心財政問題,自然該繼承太宗的遺志,收復幽雲及隴右的失地。
官家雄心壯志,並且一改武將受制於監軍的情況, 讓監軍的職責回歸監察,而不能沾手行軍作戰,以免外行人指導內行人, 貽誤了戰機。
官家此舉讓不少武將得以放開手腳,因而前線的作戰雖然有小敗,但總體而言戰線還是不斷推進的。
李德明迫於無奈,趕緊朝契丹求救,大周就防著契丹興兵,也想趁此機會擺脫受制於人的窘境,因而也跟契丹打了起來。
在老家過著退休生活的趙長夏也被官家起復,讓她負責屯田的事務。
若是之前,趙長夏肯定會推辭,可如今戰事起,她骨子裡還是有著那熱血的一面的,因此覺得在家國大義面前,自己的私慾不足為道,因而毅然地接受了朝廷的詔令。
曲清江沒有勸阻她,反而因為繡坊的經營已經步入正軌,所以她將繡坊交給洛春鳩打理後,帶著小木頭及虎娃跟隨趙長夏再度進京。
虎娃是她們一年前、小木頭三歲的時候,在曲家的竹林里撿到的,——說是撿到的,實際上是老虎叼來的,當時幼小的她在襁褓之中,被已經年邁的老虎咬著襁褓叼到曲家的竹林里,交給了正在帶著小木頭挖筍的趙長夏。
養一個孩子是養,養兩個也綽綽有餘,所以趙長夏跟曲清江商議過後,便決定將她留下來跟小木頭做個伴,乳名「虎娃」,大名趙杭,對外說是小木頭的妹妹。
□□對一些子嗣不多的家庭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操作了,因此並沒有人議論她們的行為。不過她們並不希望虎娃會有一種「我是被收養的,故而我不是這個家的孩子」的疏離和自卑感,因而叮囑了身邊的人,莫要刻意地在她面前提及她的身世。
一家四口這番進京,一直待到戰事結束。
大周打得李德明俯首稱臣,還將曾經攻占的夏州、靈州、肅州等十幾座州府給收復了。李德明被奪走夏國王的頭銜,降為西平軍節度使。
至於大周跟契丹的對戰則要艱難得多,不過因大周的糧草充足,跟大契丹耗得起,打了兩年,契丹便有些撐不住了。
這時,契丹又因為戰事太持久,內部矛盾重重,發生了內亂,大周趁機發起猛烈的攻勢,得以收復瀋州、雲州以南的領土。
趙長夏一聽說瀋州收復了,腦海中立馬就浮現了「東北大米」的念頭。她就說,系統的流動農貿市場怎麼會忽然多了十幾種適合在東北種植的水稻品種,原來是系統的業務也拓展到了東北。
於是趙長夏又主動請纓,跑到了東北去種水稻。
這回曲清江跟小木頭、虎娃沒有跟著去,主要是大的戰事雖然停了,可還是有些小場面的戰事,趙長夏不放心。她一個人跑去那邊,一來是為了試驗,二來也是為了及時給守邊的將士補充軍糧。只有後勤有保障,武將們才能沒有後顧之憂,作戰英勇。
官家封趙長夏為沈遼勸農使,升正五品的中大夫,權發遣轉運使。為了讓趙長夏也沒有後顧之憂,官家特意賜了趙長夏一座宅子,讓她安置妻女。
趙長夏到了瀋州後,先是對各地的墒情開展了調查,最後劃出了合適種植水稻的區域。
在挑選水稻品種時,鑑於天下還未完全安定,而這裡又接近前線,為避免契丹派人來收購谷種,她特意挑選了雜交水稻品種,——當然,其實她巴不得契丹派奸細來收購谷種,等對方種了一年,發現產量不高,甚至種不出稻穀來,那損失可就大了,矛盾還不加深?
趙長夏只將這件事告訴官家,並且讓官家別外傳,以免契丹打聽到這事後,不派人來收購谷種了。
官家:「……」
他以為趙長夏是個老實的,只會種田,沒想到種田還能給對方挖坑?
他有些期待看到契丹發現大量購進這種「雜交水稻」的谷種後,發現產量少得可憐的時候的懵逼狀了!
……
趙長夏在沈遼的水稻種植區種出了畝產九石的喜人成果,並且她不遺餘力地讓人將這個消息傳到契丹的上京,——契丹原定的國都為大定府,不過因和大周的戰事持久,被大周收復了諸多失地後,前線離大定府太近,契丹皇帝便決定遷都上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