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頁
這樣一說,月芙便想起許多人和事。
鄭承瑜,徐夫人,劉夫人,還有小郎君寬兒。
「現下已過年了,寬兒當算七歲了。都說小兒長得快,幾日不見就變了樣,如今咱們回長安已有兩個月了,也不知寬兒是不是又長高了。」
她掖著被角,趴在他的半邊肩膀上,喃喃低語。
他盯著床頂,臉上沒有太多表情,也沒說話,只靜靜聽著她在耳邊的絮語,擱在被衾底下的手輕輕撫著她。
直到她感到困意如海浪般陣陣襲來,逐漸闔眼入睡時,才恍惚聽見一聲低嘆。
「還是在涼州的時候好啊。」
月芙困極了,再睜不開眼,心裡卻記住了這一聲嘆。
他應當很想回到那裡,繼續做個無拘無束的宗室親王。
可世事弄人,現下再要自請離京,恐怕有些艱難了。
二月里,天氣一點點回暖,蕭條了整個冬日的長安,終於開始恢復生機。
枯黃的草木重抽嫩芽,星星點點的野花為萬物染上鮮亮的色彩,好似作畫的人甩了一把手中飽蘸染料的畫筆。
廢黜太子的風波看似暫時得到平息,皇帝終於恢復清晨的朝會。
只是,到底受了不小的刺激,本就不大強健的身子每況愈下,即便開了朝會,也須得隔三差五叫停一次。
焦急不已的朝臣們再坐不下去,紛紛上奏,請立儲君。
其中,支持八王者最眾。
然而,送到皇帝面前的奏疏卻都像如石沉大海一般,毫無回應。
他分明看見了,也並無其他中意的人選,卻偏又對一切置若罔聞。
朝臣們一時疑惑不解,反覆揣度、商討過後,一致猜測,是上元那一日,皇帝與八王父子之間的一番爭執,還未和解。
細想來,近一個月的時間,父子兩個未曾見過,自然沒有緩和的機會。
一個是才承受過長子的背叛,臥病在床的天子,一個是才立過大功,告假在家的皇子。若要緩和,實得尋個和事佬。
思來想去,唯有暫代宰相之職的邱思鄺最為合適。
邱思鄺素來敢於出頭,此時擔著宰相的重任,絲毫沒有猶豫,當日午後,便往太極宮中單獨面見趙義顯。
其時,趙義顯才歇過午覺,在大監親自服侍下飲了湯藥,令整間屋子都瀰漫著一股濃濃的藥味。
已是春日,他的身上仍舊圍著冬日厚重的披風,半佝僂著背,盤腿坐在榻上,瘦削了不少的身子骨使他看起來越顯虛弱。
「邱相公,坐吧,朕身子不適,恐怕撐不住太久,有什麼話,直說便是。」
邱思鄺本也不是會在皇帝面前兜圈子說場面話的人,見狀一點也不含糊,略一拱手,沉聲道:「臣此來,是受諸位同僚的囑託,特來求聖上,早日定下儲君人選,以穩社稷。」
趙義顯的臉色灰白,一雙與廢太子趙懷憫有幾分相似的狹長眼眸隱隱閃現幾分陰鬱,與平日的溫和仁厚大相逕庭。邱思鄺的話一點也沒讓他驚訝。
他冷冷牽動嘴角,語氣平淡道:「朕知道了。你們可是要勸朕,立八郎為儲?」
邱思鄺並不忌諱表明自己的立場,毫不猶豫地點頭:「臣以為,楚王恆品性正直,為人謙恭,行事有度,亦心懷黎民與社稷,實是擔此大任之不二人選,想來諸位同僚與臣皆是這樣想的。」
趙義顯聽他這幾句話,不知怎的,腦袋中一陣嗡嗡響動,待恢復平靜後,方道:「你們這樣想,有何用?八郎無心政務,不赴朝會,不理公事,任外頭天翻地覆,皆只顧帶著王妃閉門謝客。這天下,缺了誰都照舊會有日升月落,春秋交替。朕還沒死,你們這樣著急,難道要朕低聲下氣地將儲君的位子奉到他的面前?」
「受命於天」這幾個字,如尖刺一般刺在他的心口。親子教養的嫡長子庸庸碌碌,甚至走上歧途,成了那副樣子,偏這個小的,日日說著無心權位的話,卻成了眾望所歸。這便是天意嗎?
他這番話說到後頭有些急,才說完,便捂著口咳起來,直到臉龐漲紅,才停下來急喘幾聲。
邱思鄺連忙將方才大監留下的巾帕遞上去,又斟了一杯溫茶,奉至案邊。皇帝的話,自不能直接反駁。但他仍舊忍不住皺了皺眉。
身為天子,說出這樣的話,好似在與兒子置氣一般。也不知有什麼樣的深仇大恨,在如此大事上,也要分個高下。
分明只有八王一人了,卻不肯直接下旨,反要八王先低頭服軟,放下面子主動求取。
依他看,此舉到底有失天子風度了。
然而,他十分清楚自己的目的,無非是要促成立儲之事,既然皇帝這一頭難走得通,便無須多費心思。
「臣明白了。今日擾了聖上歇息,實是臣的罪過,臣這便退下。」
說罷,在趙義顯的擺手中,起身離開甘露殿,往衙署的方向行去。
尚書省中,好幾位官員正聚在一處,一見他回來,趕緊迎上去,問:「邱相公,聖上如何說?可准了相公的懇請?」
邱思鄺肅著臉搖頭,在廳中坐下,沉聲道:「依聖上的意思,八王根基不穩,又無心朝政,仍欠些火候,要促成此事,得先請八王出府,重歸朝堂才好。」
幾位官員不由面面相覷,其中一個說:「可八王近來閉門謝客,誰也不見,說句不該說的,要見他一面,倒比見聖上還難了,這要我等如何去請?」
鄭承瑜,徐夫人,劉夫人,還有小郎君寬兒。
「現下已過年了,寬兒當算七歲了。都說小兒長得快,幾日不見就變了樣,如今咱們回長安已有兩個月了,也不知寬兒是不是又長高了。」
她掖著被角,趴在他的半邊肩膀上,喃喃低語。
他盯著床頂,臉上沒有太多表情,也沒說話,只靜靜聽著她在耳邊的絮語,擱在被衾底下的手輕輕撫著她。
直到她感到困意如海浪般陣陣襲來,逐漸闔眼入睡時,才恍惚聽見一聲低嘆。
「還是在涼州的時候好啊。」
月芙困極了,再睜不開眼,心裡卻記住了這一聲嘆。
他應當很想回到那裡,繼續做個無拘無束的宗室親王。
可世事弄人,現下再要自請離京,恐怕有些艱難了。
二月里,天氣一點點回暖,蕭條了整個冬日的長安,終於開始恢復生機。
枯黃的草木重抽嫩芽,星星點點的野花為萬物染上鮮亮的色彩,好似作畫的人甩了一把手中飽蘸染料的畫筆。
廢黜太子的風波看似暫時得到平息,皇帝終於恢復清晨的朝會。
只是,到底受了不小的刺激,本就不大強健的身子每況愈下,即便開了朝會,也須得隔三差五叫停一次。
焦急不已的朝臣們再坐不下去,紛紛上奏,請立儲君。
其中,支持八王者最眾。
然而,送到皇帝面前的奏疏卻都像如石沉大海一般,毫無回應。
他分明看見了,也並無其他中意的人選,卻偏又對一切置若罔聞。
朝臣們一時疑惑不解,反覆揣度、商討過後,一致猜測,是上元那一日,皇帝與八王父子之間的一番爭執,還未和解。
細想來,近一個月的時間,父子兩個未曾見過,自然沒有緩和的機會。
一個是才承受過長子的背叛,臥病在床的天子,一個是才立過大功,告假在家的皇子。若要緩和,實得尋個和事佬。
思來想去,唯有暫代宰相之職的邱思鄺最為合適。
邱思鄺素來敢於出頭,此時擔著宰相的重任,絲毫沒有猶豫,當日午後,便往太極宮中單獨面見趙義顯。
其時,趙義顯才歇過午覺,在大監親自服侍下飲了湯藥,令整間屋子都瀰漫著一股濃濃的藥味。
已是春日,他的身上仍舊圍著冬日厚重的披風,半佝僂著背,盤腿坐在榻上,瘦削了不少的身子骨使他看起來越顯虛弱。
「邱相公,坐吧,朕身子不適,恐怕撐不住太久,有什麼話,直說便是。」
邱思鄺本也不是會在皇帝面前兜圈子說場面話的人,見狀一點也不含糊,略一拱手,沉聲道:「臣此來,是受諸位同僚的囑託,特來求聖上,早日定下儲君人選,以穩社稷。」
趙義顯的臉色灰白,一雙與廢太子趙懷憫有幾分相似的狹長眼眸隱隱閃現幾分陰鬱,與平日的溫和仁厚大相逕庭。邱思鄺的話一點也沒讓他驚訝。
他冷冷牽動嘴角,語氣平淡道:「朕知道了。你們可是要勸朕,立八郎為儲?」
邱思鄺並不忌諱表明自己的立場,毫不猶豫地點頭:「臣以為,楚王恆品性正直,為人謙恭,行事有度,亦心懷黎民與社稷,實是擔此大任之不二人選,想來諸位同僚與臣皆是這樣想的。」
趙義顯聽他這幾句話,不知怎的,腦袋中一陣嗡嗡響動,待恢復平靜後,方道:「你們這樣想,有何用?八郎無心政務,不赴朝會,不理公事,任外頭天翻地覆,皆只顧帶著王妃閉門謝客。這天下,缺了誰都照舊會有日升月落,春秋交替。朕還沒死,你們這樣著急,難道要朕低聲下氣地將儲君的位子奉到他的面前?」
「受命於天」這幾個字,如尖刺一般刺在他的心口。親子教養的嫡長子庸庸碌碌,甚至走上歧途,成了那副樣子,偏這個小的,日日說著無心權位的話,卻成了眾望所歸。這便是天意嗎?
他這番話說到後頭有些急,才說完,便捂著口咳起來,直到臉龐漲紅,才停下來急喘幾聲。
邱思鄺連忙將方才大監留下的巾帕遞上去,又斟了一杯溫茶,奉至案邊。皇帝的話,自不能直接反駁。但他仍舊忍不住皺了皺眉。
身為天子,說出這樣的話,好似在與兒子置氣一般。也不知有什麼樣的深仇大恨,在如此大事上,也要分個高下。
分明只有八王一人了,卻不肯直接下旨,反要八王先低頭服軟,放下面子主動求取。
依他看,此舉到底有失天子風度了。
然而,他十分清楚自己的目的,無非是要促成立儲之事,既然皇帝這一頭難走得通,便無須多費心思。
「臣明白了。今日擾了聖上歇息,實是臣的罪過,臣這便退下。」
說罷,在趙義顯的擺手中,起身離開甘露殿,往衙署的方向行去。
尚書省中,好幾位官員正聚在一處,一見他回來,趕緊迎上去,問:「邱相公,聖上如何說?可准了相公的懇請?」
邱思鄺肅著臉搖頭,在廳中坐下,沉聲道:「依聖上的意思,八王根基不穩,又無心朝政,仍欠些火候,要促成此事,得先請八王出府,重歸朝堂才好。」
幾位官員不由面面相覷,其中一個說:「可八王近來閉門謝客,誰也不見,說句不該說的,要見他一面,倒比見聖上還難了,這要我等如何去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