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頁
……
自家這閨女是個皮厚耐收拾的,她不怕挨訓,只怕被輕忽。
之前村里人不知道說過多少怪話,何嬌杏沒聽全,也猜到有人在她閨女耳邊嘀咕過。她早先就想好了,尤其是在兒子出生之後,反而要比之前更關心冬菇,讓她知道外面的人說的都是假話,家裡人還是很在意她,這樣姐弟兩個才好相處。
何嬌杏做得不錯,不光是她,程家興也做了許多努力,效果肉眼可見。
小胖妞喜歡她弟弟,天天都要趴在小床邊看一會兒,經常想伸手去碰。何嬌杏並不攔著,只是讓她輕輕的,不要使勁,說弟弟肉嫩,就跟豆腐似的,摸一摸可以,使點勁一戳就壞了。
阿娘沒哄過她,阿娘都這麼說,小胖妞哪敢下重手?
她平時都忍著不去摸弟弟,實在忍不住了才拿小肉手輕輕碰一下。
二娃在娘胎里養得也好,出生之後得到妥帖的照顧,他跟冬菇當初差不多,也胖乎,看著就很健康。比起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度旺盛的冬菇,他要聽話一些,讓吃奶就乖乖吃奶,讓他學爬學坐學站學走路他都配合,一歲的時候小豆丁不用扶牆就能走幾步,又過了兩個月,他就走得非常穩當。
二娃學走路的時候,冬菇在聽他爹講三字經故事,等二娃能走會跑,冬菇已經能背好長一段。
而何嬌杏已經試著在教她筆畫,點橫豎撇捺,一筆一筆的教,興許因為鄉下女人都沒有識字的,冬菇能有這機會就顯得尤為難得,興許是她奶跟她爹吹了不少風,胖閨女在這件事上熱情高漲,等她把筆畫全都寫順了,開始學一些簡單的字,這時候二娃都滿兩歲。
因著家裡兩個娃,其中一個還很小,程記的買賣一停就是兩年,他們重返縣城是在兒子一歲多的時候。以前那些熟客都當盼不到這天,結果他們家鋪子很突然的又重新開張。
偶然經過的發現程記又開門了還覺得稀奇,問了才知道前段時間他們小舅子就找了人來幫忙收拾,老闆一家的確才出來沒兩天,可店裡早就清掃出來,樓上房間布置好了,小倉庫里也填滿了,鍋碗瓢盆都重新涮過,烤爐也拾掇出來……買賣明明停了兩年,又好像沒停過一樣,何嬌杏撿了個香味兒重的一上貨,縣裡的饕客溜達出來遠遠聞到那味兒就摸過來,過來一看,呵!程老闆重新出山,他店門口又排成長隊了。
程記還是那個程記,賣的東西新鮮又好吃。但又有些變化,他們店裡重新裝潢過,瞧著比之前要好,店裡又多出個胖乎乎的小少爺,還有就是站櫃檯的從舅子變成了侄子,就是大房的鐵牛,他對讀書興趣不大,把字認得差不多就離開了學堂,本來應該給自家幫忙的,他娘瞅著三房缺人手,說自家店小不用他來添亂,把他扔到程記。
鐵牛也樂得過來,他現在是半個大人了,長得壯實,瞅著也挺穩重,可這人吧本性是很難改變的,他是學了不少規矩,貪嘴這點還是沒改掉。自家賣那兩樣他吃膩了,在程記這邊只要踏實幹活經常都能從三嬸那裡得到獎賞,每次要上新貨三嬸也讓他幫忙嘗味道,鐵牛喜歡在這邊待。
這一年,劉棗花又懷了一胎,她遠沒有何嬌杏這麼講究,懷著娃也照樣開門做生意,天天樂呵呵的數錢,沒見哪兒不舒坦。
程家興說讓鐵牛回去,她還說不用,說她有程家富就得了。
何嬌杏勸她去看看大夫,聽大夫咋說。
大夫說她挺好的,就這樣保持住。
……
大夫這麼說,程家興他們也沒轍,幸而鐵牛是個孝順的娃,他娘不讓他回去他就白天在三叔這邊站櫃檯,回去再幫家裡刷鍋洗碗。
劉棗花那邊賣的東西簡單,她隨季節變,兩樣換著來,每天的準備工作比較單一,鐵牛兩頭跑也能幫著分擔很多,真沒累著他娘。
又要說到另一個在縣裡安家的,就是東子。
他那年娶了肖氏進門,之後就像計劃中那樣,跟老丈人談了合作,大刀闊斧整改酒樓,力求挽救福滿園的生意。
隨著一樣樣的辦法想出來,酒樓的生意還真有了起色,他老丈人更信任他,按照說好的給他算了紅利,並且將人請去他酒樓,東子在福滿園待了一年多,看生意穩定下來才又把自己負責那些活計交回給肖家,他則捏著這些年掙回來的錢做了其他打算,好像是跟哪個朋友一起搞了個商隊,一年有大半年都在外頭,做的事情也就是把本地盛產的東西拉去稀缺的地方賣高價,再將其他地方的東西運回來。
他生意做得活,也不是固定在兩地之間往返,還會根據天候判斷行情,撿著緊俏的買賣做,頭一年就掙了錢,掙了錢不說還從外面捎了許多東西回來。
他拿著東西來看姐姐姐夫,說了自己的經歷,何嬌杏這時候才覺得東子長大了,不光成了家,也有了謀生手段,靠姐姐幫襯掙到第一桶金後,他另外走了條合適自己的路,在徵得老姐同意之後把花生米的買賣轉交給家裡大哥。
出去闖蕩的頭一年,他嘗到跑商的甜頭,當時就想反哺,他穩了一手,又熬了一段時間等最艱難那陣子過去了,商路鋪開,才回來找老姐,問她要不要把手裡的閒錢投到商隊這邊,商隊這邊錢多能吃的貨多,買賣大出去也好談,還是不用他們出面,每年年底給送錢來。
何嬌杏他們是看著東子一步步走過來的,信得過他,沒太多猶豫就投了錢。
自家這閨女是個皮厚耐收拾的,她不怕挨訓,只怕被輕忽。
之前村里人不知道說過多少怪話,何嬌杏沒聽全,也猜到有人在她閨女耳邊嘀咕過。她早先就想好了,尤其是在兒子出生之後,反而要比之前更關心冬菇,讓她知道外面的人說的都是假話,家裡人還是很在意她,這樣姐弟兩個才好相處。
何嬌杏做得不錯,不光是她,程家興也做了許多努力,效果肉眼可見。
小胖妞喜歡她弟弟,天天都要趴在小床邊看一會兒,經常想伸手去碰。何嬌杏並不攔著,只是讓她輕輕的,不要使勁,說弟弟肉嫩,就跟豆腐似的,摸一摸可以,使點勁一戳就壞了。
阿娘沒哄過她,阿娘都這麼說,小胖妞哪敢下重手?
她平時都忍著不去摸弟弟,實在忍不住了才拿小肉手輕輕碰一下。
二娃在娘胎里養得也好,出生之後得到妥帖的照顧,他跟冬菇當初差不多,也胖乎,看著就很健康。比起活潑好動好奇心極度旺盛的冬菇,他要聽話一些,讓吃奶就乖乖吃奶,讓他學爬學坐學站學走路他都配合,一歲的時候小豆丁不用扶牆就能走幾步,又過了兩個月,他就走得非常穩當。
二娃學走路的時候,冬菇在聽他爹講三字經故事,等二娃能走會跑,冬菇已經能背好長一段。
而何嬌杏已經試著在教她筆畫,點橫豎撇捺,一筆一筆的教,興許因為鄉下女人都沒有識字的,冬菇能有這機會就顯得尤為難得,興許是她奶跟她爹吹了不少風,胖閨女在這件事上熱情高漲,等她把筆畫全都寫順了,開始學一些簡單的字,這時候二娃都滿兩歲。
因著家裡兩個娃,其中一個還很小,程記的買賣一停就是兩年,他們重返縣城是在兒子一歲多的時候。以前那些熟客都當盼不到這天,結果他們家鋪子很突然的又重新開張。
偶然經過的發現程記又開門了還覺得稀奇,問了才知道前段時間他們小舅子就找了人來幫忙收拾,老闆一家的確才出來沒兩天,可店裡早就清掃出來,樓上房間布置好了,小倉庫里也填滿了,鍋碗瓢盆都重新涮過,烤爐也拾掇出來……買賣明明停了兩年,又好像沒停過一樣,何嬌杏撿了個香味兒重的一上貨,縣裡的饕客溜達出來遠遠聞到那味兒就摸過來,過來一看,呵!程老闆重新出山,他店門口又排成長隊了。
程記還是那個程記,賣的東西新鮮又好吃。但又有些變化,他們店裡重新裝潢過,瞧著比之前要好,店裡又多出個胖乎乎的小少爺,還有就是站櫃檯的從舅子變成了侄子,就是大房的鐵牛,他對讀書興趣不大,把字認得差不多就離開了學堂,本來應該給自家幫忙的,他娘瞅著三房缺人手,說自家店小不用他來添亂,把他扔到程記。
鐵牛也樂得過來,他現在是半個大人了,長得壯實,瞅著也挺穩重,可這人吧本性是很難改變的,他是學了不少規矩,貪嘴這點還是沒改掉。自家賣那兩樣他吃膩了,在程記這邊只要踏實幹活經常都能從三嬸那裡得到獎賞,每次要上新貨三嬸也讓他幫忙嘗味道,鐵牛喜歡在這邊待。
這一年,劉棗花又懷了一胎,她遠沒有何嬌杏這麼講究,懷著娃也照樣開門做生意,天天樂呵呵的數錢,沒見哪兒不舒坦。
程家興說讓鐵牛回去,她還說不用,說她有程家富就得了。
何嬌杏勸她去看看大夫,聽大夫咋說。
大夫說她挺好的,就這樣保持住。
……
大夫這麼說,程家興他們也沒轍,幸而鐵牛是個孝順的娃,他娘不讓他回去他就白天在三叔這邊站櫃檯,回去再幫家裡刷鍋洗碗。
劉棗花那邊賣的東西簡單,她隨季節變,兩樣換著來,每天的準備工作比較單一,鐵牛兩頭跑也能幫著分擔很多,真沒累著他娘。
又要說到另一個在縣裡安家的,就是東子。
他那年娶了肖氏進門,之後就像計劃中那樣,跟老丈人談了合作,大刀闊斧整改酒樓,力求挽救福滿園的生意。
隨著一樣樣的辦法想出來,酒樓的生意還真有了起色,他老丈人更信任他,按照說好的給他算了紅利,並且將人請去他酒樓,東子在福滿園待了一年多,看生意穩定下來才又把自己負責那些活計交回給肖家,他則捏著這些年掙回來的錢做了其他打算,好像是跟哪個朋友一起搞了個商隊,一年有大半年都在外頭,做的事情也就是把本地盛產的東西拉去稀缺的地方賣高價,再將其他地方的東西運回來。
他生意做得活,也不是固定在兩地之間往返,還會根據天候判斷行情,撿著緊俏的買賣做,頭一年就掙了錢,掙了錢不說還從外面捎了許多東西回來。
他拿著東西來看姐姐姐夫,說了自己的經歷,何嬌杏這時候才覺得東子長大了,不光成了家,也有了謀生手段,靠姐姐幫襯掙到第一桶金後,他另外走了條合適自己的路,在徵得老姐同意之後把花生米的買賣轉交給家裡大哥。
出去闖蕩的頭一年,他嘗到跑商的甜頭,當時就想反哺,他穩了一手,又熬了一段時間等最艱難那陣子過去了,商路鋪開,才回來找老姐,問她要不要把手裡的閒錢投到商隊這邊,商隊這邊錢多能吃的貨多,買賣大出去也好談,還是不用他們出面,每年年底給送錢來。
何嬌杏他們是看著東子一步步走過來的,信得過他,沒太多猶豫就投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