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楚瀅直視著她,一時之間,沒有尋出話來駁她。

  殿內復又響起竊竊私語聲,由小漸大,百官交頭接耳之間,一句兩句飄進她的耳朵里。

  「李大人此言不錯。」

  「受災如此,民怨必起,若是懲處不能平民憤,恐將後患無窮啊。」

  她立在殿上,只覺得此情此景,仿佛與前世交疊。

  同樣是眾怒滔天,同樣是滿朝文武你一言我一語,逼著她處置蘇錦。事隔經年,並沒有過絲毫分別。

  一恍惚間,身後忽地一動,那被她握住的手竟趁她不備,從她掌心掙脫。

  她猛然心驚,不過一分神的工夫,竟就來不及攔他。

  蘇錦從她身後走出,走到大殿上百官之前,端端正正,雙膝跪下。

  「請陛下降罪。」

  第59章 權宜 蘇大人,你可真行啊。

  一時之間, 滿殿皆驚。

  他直挺挺跪在地下,原本緊盯著楚瀅的道道目光,轉眼間全投向他。

  或有驚疑, 或有不忍,更多的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晦澀——他以男子之身, 在帝師任上,又深受陛下的信賴, 越了兵部的權,親自監造了火器廠,原本就已惹了許多人的忌諱。

  落到今日的地步上, 似乎合情合理, 甚至可以說是, 咎由自取。

  楚瀅望著他, 只覺得心一瞬間慌得厲害, 身上陣陣發冷。背在身後的掌心裡,仍舊是黏黏膩膩的一片汗水,已辨不清是誰的, 讓風吹得微涼。

  他竟就這樣站了出去。

  他知不知道, 她正在拼了力氣保他?

  殿中眾人瞥著他,議論聲從四面八方傳來,其中說的最多的便是:「他倒有些膽量, 敢自個兒站出來。」

  也有人小聲道:「哪兒啊,釀出這樣大的禍事, 他出不出來的,也是坐實了。自己開口請罪,許是還能落些好呢。」

  蘇錦就跪在這一片紛亂中,神色寧靜, 雲淡風輕。

  好像周遭唇槍舌劍,與他都沒有什麼干係一樣。

  平靜得讓人恨不能將他揪起來,攥著他的衣領,問問他究竟知不知道,他面對的是什麼。

  楚瀅幾乎是勃然大怒,無奈在百官之前,即便咬碎了一口銀牙,也要守著冷靜自持。

  她若是亂了,蘇錦只會落到更任人拿捏的地步。

  「蘇大人,」她垂眸望著他,神色微涼,「你急著請什麼罪?」

  蘇錦低著頭,並不看她,聲音似是無波無瀾。

  只她平日裡聽久了,才辨得出來,其中那一分不易察覺的顫抖。

  「火器廠是臣監造,如今釀成禍事,臣罪無可恕,理當受懲。」

  楚瀅望著他,半晌沒有說話。

  殿上的議論聲漸漸低下來,多少雙眼睛,只在二人之間逡巡,像要在她開口之前,提前窺得一些什麼。

  畢竟,再論也沒有什麼可論的,如今單看她這位陛下,肯不肯將蘇錦處置了。

  只消她一句話,若她不肯,她們自然多的是辦法,軟硬兼施來逼迫她。

  這朝堂,終究從不是一言堂。哪怕她身為帝王,也做不到。

  楚瀅背著手在身後,指甲深深刻進掌心,面上卻並不如何,唇角甚至向上微揚了揚。

  「蘇大人是覺得,你此刻自請降罪,朕就會心疼一些嗎?」

  「……」

  她的聲音並不大,落在殿中,卻像忽然拂過了一陣涼風,諸人噤聲,目瞪口呆,只瞧著這位陛下立在跟前,眉目如霜。

  就連蘇錦,也忍不住抬了頭,望著她的眸子裡驚愕難掩。

  他雙唇微動了動,卻終究沒能說出什麼。

  楚瀅臉色冷淡,話音倒和緩,只是沉沉的,帶著令人不安的氣息。

  「當初威寧大將軍提議,軍中將士深感火器於作戰有益,蘇大人深以為然,力主興建火器廠。其後從廠房建造,到招募工匠,再到制樣生產,儘是蘇大人與葉將軍一手操持,朕信賴你二人,至今連親往察看一次都不曾。」

  她唇角抿成一線,眸子晦暗。

  「沒料想,才不過半年的光景,竟就鬧出這樣大的禍事。」

  殿中極靜,人人屏息,偶有一絲風從殿門外進來,拂動衣角,輕微窸窣之聲,竟顯得極不合分寸。

  她緩緩從玉階上下來,站定在蘇錦跟前。

  蘇錦仰頭望著她,目中神色難言,而她只垂眸凝視著他,似乎有那麼一瞬,仍舊透出幾分不忍,卻很快被冷意掩蓋。

  「事到如今,不是你跪下請一聲罪,朕就能隨著心意罰了的。如今朕已命大理寺前往細查,待葉將軍從雍州回來,也一樣要查。事出何故,該是何人的責任,其中又有無貪贓受賄、人浮於事,都要查個水落石出,半分不得遮掩。

  「若不是你的罪責,朕並不能加於你一身。但若要有你的份,朕卻也決不姑息。」

  她的目光落在他臉上,仿佛沒有一絲溫度。

  「大理寺卿何在?」她揚聲道。

  那被點到名的立刻上來,懷著小心,「臣在。」

  「過往對聽候審查之官員,當如何處置?」

  一語既出,百官神色皆訝然。

  只有這時候,才使人感到,她仍是一位極年輕的皇帝,哪怕如今在朝堂上,一言一行,降旨訓示,看起來已經頗有章法,但歸根結底,她仍舊是稚嫩的。

  例如,在這樣的事上,她並沒有經驗,還要向大理寺卿詢問成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