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亦風想了想,無言以對。
我和亦風疲憊地回到小屋,我幾乎癱軟了,白天的畫面像演電影一樣在我眼前閃,我抱著一線希望問亦風:「你看清格林了嗎?」
亦風搖搖頭。兩人一臉的失落,想起白天遇到的狼群,腦子裡更是一團糨糊。狼是不會打無謂之戰的,可這群狼到底在開什麼玩笑啊?按狼理說今天絕不是個追獵的好天氣,狼喜歡利用天時作戰,例如下大雪颳大風對狼追獵而言就是絕佳的天氣,笨重的牛在厚雪上邁不開步,狼便占盡了優勢,利於圍攻。像這種積雪很薄的時候,氂牛腳踏實地跑得風快,狼還有什麼優勢可言呢。
對這點亦風倒是有不同看法:「我不太了解狼的習慣,但是我覺得正是這種薄雪才利於牛奔跑沖坡,也正是這種濕滑的天氣才會讓牛群栽了這麼大的跟斗。我看狼這次不僅用了天時而且占了地利。」
亦風拿紙筆畫了當時的地形和狼群埋伏點,經他一分析,一場狡詐的打圍戰更加一目了然。這應該是好幾個群體的狼集結在一起,看好雪薄濕滑的天氣和斜坡環圍的有利地勢,分頭驅趕嚇唬牛群,只是搖旗吶喊就能製造自傷踩踏事件!如果比起殺傷力,狼牙遠不如牛角,狼力也遠不如牛勁,狼太善於觀察獵物的弱點和優勢,並把對方最大的優勢和對方的弱點一嫁接,轉化為自己的利器。以牛之角攻牛之肋,以牛之力壓牛之身,牛群優勢越大,對自身造成的殺傷力也越大,而狼群則坐收漁利。
兩人分析完這番策略,不由得又驚詫又敬畏。這種縝密的戰法安排,人都不一定想得到,而狼卻用得得心應手,真是狼不厭詐。這種借力打力的「太極戰法」,三十六計里估計也沒這招。而這麼複雜的戰略,狼群之間又是怎麼溝通默契的呀?狼還有多少我們所不了解的戰術和智慧啊。
「狼還是老的辣!」我嘆道,對這狼王的敬意油然而生。想起最初的時候,這狼王給我的印象還是在我的營地周圍撿剩食,像丐幫幫主似的形影相弔,也沒幫手,沒想到冬季一聚集,竟然是這麼出色的領導者。狼王既能委曲求全,獨步荒野,又能指揮狼軍團巧攻智取,不傷一兵一卒拿下越冬口糧,看來真正的領袖也並不是隨時都威風八面不可一世的,關鍵時刻才顯示出他的王者之風!我們以為格林從小就夠詭計多端了,相比狼王,格林還缺乏大智慧,得好好淬淬火!
想起格林,我們心裡又一陣牽掛。我們聽見的「花花」聲是真的,還是幻覺?那回頭的狼到底是不是格林?
「明天一早,我們再去冰面上對照一下爪印,順便看看那群牛怎麼樣了,狼既然打了圍,不可能不吃。」亦風說。
我點點頭,猶豫了一下,又搖搖頭:「還是晚點去吧,我怕遇到人。」
「也好,明天咱們把對講機帶上,有什麼事兒你也就不擔心了。你把鐵鏈也帶上,萬一有狗!」
第二天下午,我和亦風來到狼群圍攻氂牛的山坡下,積雪已融化露出枯草,天空中,兀鷲盤旋低飛。幾頭大氂牛死在山腳下,身上大大小小的血窟窿扎得像蜂窩,一頭氂牛肋骨上還戳著一根折斷的牛角。我和亦風心下凜然,可以想像氂牛滾摔下山的慘狀。不遠處,一隻小牛犢的殘骸躺在草地上,幾隻烏鴉還在殘骸上尋找著肉渣,烏鴉看見我們走近,呼啦一下全飛走了。小牛犢的肉已被啃食乾淨,只剩下半張牛皮包裹著一段粗大的脊椎骨以及頭顱和殘缺的牛蹄。牛皮上留著很多狼牙洞,殘骸周圍的血爪印踩成怪異的狼圈,混雜著食肉猛禽的爪印和羽毛,雜亂得無法辨認。
若爾蓋大草原上的生生死死每天都在上演,自然法則本就如此,哪一個生命不是在天敵的眼皮子下降生的呢?生物鏈中一物降一物,如果哪個物種已經沒誰降得住了,那麼這個物種就太可怕了。相信昨天那一戰必將為氂牛群體的每個成員注入更多的膽氣、力量和危機感。
亦風納悶道:「為什麼狼群把一頭小牛啃得這麼幹淨,其他死牛卻一口不動啊?」
「大約是小牛肉嫩,比較好撕咬吧。」我猜測。
既然這麼多的死牛在這裡,狼群必定還會來。我和亦風連續數日來到這裡觀察,然而每天都只看見頭天還完整的牛,第二天就成了一堆帶血的骨頭和皮毛。兀鷲、烏鴉、狐狸甚至還有一兩隻我們不認識的動物分享著殘骸,這群分享者能在半個小時之內把一頭氂牛的殘骸處理得乾乾淨淨,就連牛骨也被專吃骨頭的胡兀鷲一塊塊帶上天空,準確地扔在岩石上砸碎,然後囫圇吞掉全部骨髓和骨渣。最後氂牛的皮毛會被渡鴉們一點點分解叼走築巢。只剩下誰都拖不走的碩大牛頭留給細菌,用不了多久也會化為風中白骨。
多日來看著這群盛宴的分享者,我醒悟過來:狼群每天只剖食一隻死牛,其實是有意義的。兀鷲這些猛禽能在頃刻間解決完腐肉,但他們的爪喙卻無法撕扯開堅硬的氂牛皮,必須等狼牙來為他們「開飯」,而狼群則一天一頭牛地按計劃「放糧」。否則,一旦牛屍都剖開,狼食就變成鳥食了,而大量的牛肉吃不完也會迅速腐爛風乾。我們一直以為狼進食一定是東撕西扯,遍地血肉「一片狼藉」,誰知道狼群進食竟然是這麼有計劃有步驟,讓每一個分享者都消費不浪費。或許真正的「狼藉」乃是井然有序的。
我和亦風疲憊地回到小屋,我幾乎癱軟了,白天的畫面像演電影一樣在我眼前閃,我抱著一線希望問亦風:「你看清格林了嗎?」
亦風搖搖頭。兩人一臉的失落,想起白天遇到的狼群,腦子裡更是一團糨糊。狼是不會打無謂之戰的,可這群狼到底在開什麼玩笑啊?按狼理說今天絕不是個追獵的好天氣,狼喜歡利用天時作戰,例如下大雪颳大風對狼追獵而言就是絕佳的天氣,笨重的牛在厚雪上邁不開步,狼便占盡了優勢,利於圍攻。像這種積雪很薄的時候,氂牛腳踏實地跑得風快,狼還有什麼優勢可言呢。
對這點亦風倒是有不同看法:「我不太了解狼的習慣,但是我覺得正是這種薄雪才利於牛奔跑沖坡,也正是這種濕滑的天氣才會讓牛群栽了這麼大的跟斗。我看狼這次不僅用了天時而且占了地利。」
亦風拿紙筆畫了當時的地形和狼群埋伏點,經他一分析,一場狡詐的打圍戰更加一目了然。這應該是好幾個群體的狼集結在一起,看好雪薄濕滑的天氣和斜坡環圍的有利地勢,分頭驅趕嚇唬牛群,只是搖旗吶喊就能製造自傷踩踏事件!如果比起殺傷力,狼牙遠不如牛角,狼力也遠不如牛勁,狼太善於觀察獵物的弱點和優勢,並把對方最大的優勢和對方的弱點一嫁接,轉化為自己的利器。以牛之角攻牛之肋,以牛之力壓牛之身,牛群優勢越大,對自身造成的殺傷力也越大,而狼群則坐收漁利。
兩人分析完這番策略,不由得又驚詫又敬畏。這種縝密的戰法安排,人都不一定想得到,而狼卻用得得心應手,真是狼不厭詐。這種借力打力的「太極戰法」,三十六計里估計也沒這招。而這麼複雜的戰略,狼群之間又是怎麼溝通默契的呀?狼還有多少我們所不了解的戰術和智慧啊。
「狼還是老的辣!」我嘆道,對這狼王的敬意油然而生。想起最初的時候,這狼王給我的印象還是在我的營地周圍撿剩食,像丐幫幫主似的形影相弔,也沒幫手,沒想到冬季一聚集,竟然是這麼出色的領導者。狼王既能委曲求全,獨步荒野,又能指揮狼軍團巧攻智取,不傷一兵一卒拿下越冬口糧,看來真正的領袖也並不是隨時都威風八面不可一世的,關鍵時刻才顯示出他的王者之風!我們以為格林從小就夠詭計多端了,相比狼王,格林還缺乏大智慧,得好好淬淬火!
想起格林,我們心裡又一陣牽掛。我們聽見的「花花」聲是真的,還是幻覺?那回頭的狼到底是不是格林?
「明天一早,我們再去冰面上對照一下爪印,順便看看那群牛怎麼樣了,狼既然打了圍,不可能不吃。」亦風說。
我點點頭,猶豫了一下,又搖搖頭:「還是晚點去吧,我怕遇到人。」
「也好,明天咱們把對講機帶上,有什麼事兒你也就不擔心了。你把鐵鏈也帶上,萬一有狗!」
第二天下午,我和亦風來到狼群圍攻氂牛的山坡下,積雪已融化露出枯草,天空中,兀鷲盤旋低飛。幾頭大氂牛死在山腳下,身上大大小小的血窟窿扎得像蜂窩,一頭氂牛肋骨上還戳著一根折斷的牛角。我和亦風心下凜然,可以想像氂牛滾摔下山的慘狀。不遠處,一隻小牛犢的殘骸躺在草地上,幾隻烏鴉還在殘骸上尋找著肉渣,烏鴉看見我們走近,呼啦一下全飛走了。小牛犢的肉已被啃食乾淨,只剩下半張牛皮包裹著一段粗大的脊椎骨以及頭顱和殘缺的牛蹄。牛皮上留著很多狼牙洞,殘骸周圍的血爪印踩成怪異的狼圈,混雜著食肉猛禽的爪印和羽毛,雜亂得無法辨認。
若爾蓋大草原上的生生死死每天都在上演,自然法則本就如此,哪一個生命不是在天敵的眼皮子下降生的呢?生物鏈中一物降一物,如果哪個物種已經沒誰降得住了,那麼這個物種就太可怕了。相信昨天那一戰必將為氂牛群體的每個成員注入更多的膽氣、力量和危機感。
亦風納悶道:「為什麼狼群把一頭小牛啃得這麼幹淨,其他死牛卻一口不動啊?」
「大約是小牛肉嫩,比較好撕咬吧。」我猜測。
既然這麼多的死牛在這裡,狼群必定還會來。我和亦風連續數日來到這裡觀察,然而每天都只看見頭天還完整的牛,第二天就成了一堆帶血的骨頭和皮毛。兀鷲、烏鴉、狐狸甚至還有一兩隻我們不認識的動物分享著殘骸,這群分享者能在半個小時之內把一頭氂牛的殘骸處理得乾乾淨淨,就連牛骨也被專吃骨頭的胡兀鷲一塊塊帶上天空,準確地扔在岩石上砸碎,然後囫圇吞掉全部骨髓和骨渣。最後氂牛的皮毛會被渡鴉們一點點分解叼走築巢。只剩下誰都拖不走的碩大牛頭留給細菌,用不了多久也會化為風中白骨。
多日來看著這群盛宴的分享者,我醒悟過來:狼群每天只剖食一隻死牛,其實是有意義的。兀鷲這些猛禽能在頃刻間解決完腐肉,但他們的爪喙卻無法撕扯開堅硬的氂牛皮,必須等狼牙來為他們「開飯」,而狼群則一天一頭牛地按計劃「放糧」。否則,一旦牛屍都剖開,狼食就變成鳥食了,而大量的牛肉吃不完也會迅速腐爛風乾。我們一直以為狼進食一定是東撕西扯,遍地血肉「一片狼藉」,誰知道狼群進食竟然是這麼有計劃有步驟,讓每一個分享者都消費不浪費。或許真正的「狼藉」乃是井然有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