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得,看著人高馬大的,還是個小孩子性子。

  兄弟倆個一大一小,還能玩到一起去,也是不容易。

  程斐這人是不成婚則已,一成婚孩子不斷,于氏很快就揣上了寶寶,芸娘遂帶著姝麗去看看她去。

  去的時候,於家的人正好來了,迎面走來的是於家大夫人和二夫人李氏,李氏這次沒有再帶著龔氏出門了,芸娘也頗覺得好笑。

  你要真心喜歡你兒媳婦,這個時候越發要出來為她撐腰,又何必如此呢?

  於家的人其實一直都不太喜歡穆蒔和穆家,尤其是太子和自己外祖家的確很疏遠,幾乎就是面上的事兒,私底下一直不會親自召見。

  所以,於家其實也沒有得到什麼切實的好處,一直都是看著穆家封了爵位,穆家女成了太子妃,日後穆家女還能成皇后,這些卻和於家半點關係都無。

  可他們心裡很清楚,自家對太子也沒什麼付出,太子也不是好操弄的,她們日後可能永遠在穆家面前矮他們一頭了。

  但大家面上還是挺和諧的,這就是於家和程家的不同之處,也許於家人也會惱,但是在外面不會鬧出來。

  就像於大夫人,頂多就是說話說的少,但是人挺繃得住。

  姝麗在回程的時候就問芸娘:「您總跟我說對於家人還得敬著些,這是為何呀?」

  「因為是太子的外祖家,不管咱們喜不喜歡,太子和他們親不親近,你卻不能如此,否則太子就該說你目中無人了。」

  見女兒覺得疑惑,芸娘不禁道:「也許你覺得娘親危言聳聽,但是鶴兒哥哥雖然是我們從小看到大的,現在也對你很好,但是日後很多事情就說不定的,尤其是夫妻之間,許多事情不能還像現在這樣子。」

  「嗯,我知曉了。」

  女兒以前跟乳燕一樣,她恨不得一輩子護著,沒過兩年也要成婚了。

  本來芸娘以為兩年應該很久遠的,但是內務府納彩納徵,派的嬤嬤過來專門教姝麗規矩等等,芸娘更是要抓緊時間,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訴姝麗,兩年仿佛彈指一揮間就過去了。

  婚前倆人還不能見面,有時候婚事為何說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呢,完全就是父母一手操辦的。

  姝麗已經亭亭玉立,再也不會歪著頭喊娘,而是端莊的起身,行禮如儀,她的教養和家世背景,足以配的上太子妃這個頭銜。

  無端的,芸娘生出一股驕傲出來。

  她為她的女兒驕傲,也許只有太子,這個全天下最金光閃閃的男子才配的上她的女兒吧。

  「娘,女兒這樣好看嗎?」她今日試禮服給芸娘看。

  芸娘忍不住點頭:「那是當然。」

  「我手心的汗都出來了,娘,鶴兒哥哥知道了,肯定會笑話我的。」姝麗內心總是忐忑不安。

  殊不知鶴兒也是緊張的很,一身紅袍已經試了幾遍了,他當然不必去迎親,自然會有官員代他去迎親,他只在東宮等著,招待客人就成。

  但是他還是覺得緊張,不為別的,就為當年娘說想為姝麗找個年齡相仿的,自己比姝麗大了不少,若是弄的太老成了,自個兒也覺得不好,於是試了半天。

  被開元帝知道了還嘲笑他:「你一個太子,居然還為這事兒操心?那小姑娘就讓你惦記到了這個地步嗎?連試婚宮女你都不要,你說說你呀。」

  「父皇,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再說,那麼多也煩,我不喜歡麻煩事兒。」鶴兒同開元帝一向說話隨便。

  他若是沒有曾經在芸娘家生活的體驗,那麼他當然認為男人三妻四妾實屬正常,但是他在芸娘家生活過,也很羨慕娘和穆三叔那種相濡以沫的感情,既然這樣,他就不能要那麼多妾了。

  第239章 結局(下)

  「起。」

  隨著宦官一聲起,姝麗的輿被升了起來,送嫁的有穆蒔元澄二人,他們作為父兄不僅僅只是太子妃的父兄,還是太子的臣屬。

  這也是定然的事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他們還得去交泰殿參加大宴,恭賀太子娶新婦。

  太子成婚又與尋常人不同,尋常人是拜堂入洞房,太子則是先洞房,次日再去向皇上請安,姝麗默默的想著流程,心都提著的,她想起娘早上起來端了一碗蘿蔔湯圓給她,外祖母也悄悄的塞了她最愛的珠釵。

  想到這裡,她就難受。

  哥哥還未娶妻,小弟調皮,她不在家的時候,母親即便有心裡話,有時候不方便對父親吐露的時候該如何是好呢?

  芸娘擔心的不比姝麗少,她卻還要迎來送往,遠在西北的元鳳也過來在幫忙,這些年她艱難產下一子後,再無所出,好在邵運方雖然言語不多,但是會疼人,元鳳的生活過的還是很滋潤的。

  同時,她也慶幸自己嫁到邵家去,有那樣開明的好婆婆,和端方的丈夫。

  若是同樣嫁給勛貴,家裡的妾恐怕從院子頭都站在院尾去了。

  「三嬸,那邊杯碟我讓人全部收好了。」

  「嗯,你辦事,我哪裡有不放心的。」芸娘笑道,心中又想,姝麗近幾年不知道幫了自己多少事情,但凡家中宴席,姝麗壓根都不必自己操心。

  嫁女兒真的是像剜去心一樣。

  白氏越發福相了,她對元鳳道:「我們五丫頭要是像大姑太太和六姑太太這樣,我是不愁什麼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