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要白氏說溫家才是穆家要娶的人家,出自名門,家也大氣。

  當年蘇姨娘總想找個不知道多精明能幹的,想和夏氏打擂台的,殊不知夏氏這樣的人少,像溫氏這樣的正合適。

  祖父是光祿大夫,還做過光祿寺卿,父親並非長子,在工部做營繕郎,也算頗有家資,本人還是長女,為人繼母能照顧底下的孩子,自己身份也不低,算很不錯了。

  「那就好,十弟家總有人要照顧著。」

  林氏看向小陳氏:「四弟呢?怎麼近來不見他人,侯爺說有事找他,也沒找到他人。」

  殊不知,小陳氏也不知道他去哪兒了,見林氏問,一下就繃不住了,「大嫂,四爺,四爺出去了,就那次辦了去蒲岐的路引,我沒想到……」

  「這事兒你怎麼不早說。」

  芸娘卻聽了心跳漏了一拍,蒲岐那地方不是曼娘在的地方嗎?

  難道是穆荃找到那兒去了,這麼多年他還沒有死心嗎?

  回到家中,芸娘就和穆蒔說了這話,「你說那怎麼辦呀?如果四叔找到了曼娘,滿年前年還同我寫信說她在當地辦了個醫館,雖然不大,但是兒子女兒能夠重頭開始都很好。」

  那裡不像別的地方,蒲岐此地民風淳樸,她一個女子拖兒帶女,大家反而看到她還搭把手,過的挺好的。

  穆蒔卻道:「咱們幫也只能幫到這裡了,你也別多想了,元澄的婚事你也該提前相看起來了,旁的都是別人的事兒。」

  各人有各人的緣法,當年若非是芸娘,曼娘這樣的脾性在小陳氏身邊,早就被攆走,可能還被折磨的不成人樣,且看看穆荃身邊的那些妾侍,死的死殘的殘,有的甚至還被發賣,連老夫人都看不下去了,才出手送了自己身邊的人過去。

  後來穆荃回來了,卻悵然若失。

  誰問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小陳氏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她開始恐慌了,自從哥哥死了,陳家被流放,小陳氏就過的跟驚弓之鳥一樣,生怕哪點不如意,就被人害死。

  以前她運籌帷幄,想害誰就害誰,現在呢,生怕仇人們找上門來。

  蘇氏悄悄的和芸娘道:「四嫂也真是的,平日裡最愛攬事兒,大過年的,她倒好,居然躲起來了。」

  「罷了,咱們一年也就一次祭祖,咱們是做給列祖列宗看的,誰都是儘自己的心。」

  「也是。」

  今年祭祖各個房頭的人都來了,林氏做了一種叫金包銀的炸點心,分給族人們吃,不僅如此,本家還對有兒子的人家分了筆墨紙硯,將軍府那邊的人也來了,二老太太這好幾年沒見,居然老的連皮兒都耷拉下來了,眼睛說話時成了三角眼,有孩子都被嚇哭了。

  將軍府的日子遠不如侯府諸人日子好過,她兒子穆蔚和城陽公主關係不睦,公主養了無數面首,日日笙簫,也無人敢說什麼,穆蔚雖然有餘嫣然在,但活王八的日子也混夠了,如今他那從來看不上的哥哥穆七爺都有個官兒點卯,他這個駙馬卻只能做虛職,不禁日日怪他娘。

  「當初三哥都不要那什麼勞什子公主,您偏偏要我娶,滿京城的人,哪個不孝我是活王八。」

  尤其是城陽公主當年喜歡穆蒔,求而不得,如今穆蒔步步高升,她嫌棄穆蔚沒本事,年輕的時候還同穆蒔有七八分像,如今卻腦滿肥腸,看到他就幾欲作嘔。

  她那面首里,多的是和穆蒔長相相似清俊的人兒,作為公主,她那些嫁妝多的是,又張太妃在宮裡還替開元帝撫養一個小皇子,頗說的上幾句話,公主就更恣意了。

  若皇帝是個刻板的,城陽公主還收斂點,但如今的開元帝甚至連公主改嫁都做的出來,城陽公主就更不怕了,反正你穆蔚也沒閒著。

  二老太太每日都活的不舒心,人迅速的老了下來。

  要芸娘說這也是報應,林氏對二老太太偏寵余嫣然也不大滿意,若非她老人家抬舉太過,城陽公主也不會越鬧越僵,現在到了無法挽回的地步。

  那城陽公主的小廝里,連賣魚郎都有,她找面首頭一條,得中看,再中用,其餘是不挑什麼家世的,男人們經過城陽公主府時總會會心一笑。

  將軍府這點事兒,侯府的人都知道,但大家也不會說。

  就是芸娘也懶得提,二老太太見著芸娘愈發恭敬,往事也已,長安大街上燈火依舊通明。

  除了元淳之外,元澄依舊是孩子王,他如今又有舉人身份,族裡的孩子沒有一個不想通他玩兒的。

  「你們元澄也該到了娶媳婦兒的時候了吧?」有族人試探的問。

  芸娘搖頭:「沒呢,這孩子志向大,要等到中進士才行,我們做爹娘的還不是隨他。」

  其實她已經開始為兒子相看了,只不過事情未定,也不好同大家說些什麼,九房的馬氏湊熱鬧道:「咱們元澄這般好的模樣人品和家世,我是真的不知道什麼人才能配的上了?」

  元濤在一旁聽了個正著,是啊,他自以為和林斛家結親了就是找上了個有權有勢的岳父,可元澄呢?可以隨意挑選,那些王公貴族的女兒卻個個都想嫁給她。

  今年因為大戰勝了開了恩科,他一定要中科舉才行。

  大過年的,元濤不過過來坐了一會兒就回去繼續讀書,沒日沒夜的讀,穆七爺是攔都攔不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