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頁
可程斐察覺到他們是更尊重自己的意見了,不會覺得他是小孩子瞎胡鬧。
男人們興許還放不開,可于氏的地位就明顯上升了,她不僅是程斐的妻子,同時還是太子的親表妹。
于氏是長房嫡女,她其實知道自家同太子沒有那麼親密,若說親密,太子和穆家關係更好,但是沒辦法,太子被冊封,於家肯定是會更上一層樓的,這也許就是血緣,沒辦法。
再者,她還是程斐之妻,程斐在名義上還是太子的老師呢。
諸人都十分奉承于氏,連新進門的龔三姑娘都是如此。
「你們也不早些過來,那江米糕做的可真好。」秦氏一派和氣的模樣。
似乎她早就忘記了,程斐當年他是怎麼對人家的,于氏對她這個大嫂也是心裡有數,「我們現在住的遠些,孩子又鬧騰,可不就沒功夫過來嗎?娘她們在的時候,大家住在一處都挺熱鬧,現在娘她們回到江寧,要是知道大嫂又生了個兒子,還不知道怎麼高興呢?」
秦氏臉一僵,又說起別的話來,但總歸是不大自在。
就更不必提樂氏了,她和程三老爺都要隨二皇子去藩地,據說要負責起監視皇子的作用,那地方可是在最貧瘠的青州,二皇子不死,他們都不會回來了,興許日後一輩子都要在青州了,仕途無望,還得日日夜夜被通政司的人盯上。
再看看春風得意的于氏,樂氏總有一種歡樂是別人的,自己什麼都沒有的感覺。
可對於程三老爺而言,當然不願意帶樂氏去那樣艱苦的環境中,他甚至為她做好了一切打算,「你且回江寧去,侍奉在老夫人膝下,料想大嫂也不會對你如何,我一個人去青州,一般三年就輪換一次,也許三年之後,我就能夠回老家去。」
樂氏卻不依:「不好,夫君去哪裡,我就去哪裡。」
「可孩子們呢?難道都跟著我們去青州,我們程家男兒個個科舉出仕,如若他們去青州,連先生都請不到,日後如何出頭?」他在她額頭上親了一口,「你還不相信我嗎?」
程三老爺也實在是忙,他當然沒有陳明喻那樣,真的做了惡事,可是站隊站在二皇子這邊,拉攏人破壞些什麼事情他是做過的。
他好的是有程老太爺的餘蔭,侄兒又是詹事府少詹事,沒人敢真的對他怎麼樣。
樂氏一點都不想離開程三老爺,她素來秉性柔弱,程老夫人也不在身邊,她同程二夫人有些親眷關係,遂去找了二夫人說話,不巧,剛一進門就看到了剛新婚不久的程三少。
「樂姐姐,你怎麼眼圈紅紅的?」
樂氏生的美,當年三少還以為母親讓樂氏家來是為了他的,沒曾想最後讓三叔得了去,如今知道她的境遇,程三少自知幫不到什麼忙,又怕她不體面,所以特意勸慰了幾句,卻未曾想讓外客見了去,以為她二人有甚曖昧。
嬸子和小叔子更是傳的有鼻子有眼的,以前程老太爺在的時候自然無人敢這般,可現在程三老爺前途未明,樂氏雖然不至於被踩太狠,但人家也不會怕鋝鬍鬚了。
樂氏聽了自然是百般委屈,這事兒秦氏還挺不好意思的,因為最後查出是她的某位姨母所說。
但秦氏來說的不是道歉,而是道:「三嬸,我這位姨母的夫婿在吏部做右侍郎,你且擔待些,鬧僵了到時候他一氣之下對三叔不利怎麼辦?」
之後還說什麼冤家宜解不宜結……
樂氏苦笑,真是風水輪流轉,之前她勸夏氏接受龔家和方家的和解,這麼快她自己遇到了,也難怪夏氏當時怒不可遏的。
第236章 真情和假意(一更)
如今朝野上下當然是風聲鶴唳,羅家人更是後悔不迭,當初如果真的促成讓羅昭儀嫁給鶴兒,如今羅家又是何等的威風。儘管羅昭儀頗受寵愛,可皇帝是坐四望五的人了,還能眷顧她們母子多少年,日後等皇子長成,還不知道就藩於何處,如果是那等艱苦些的地方,一輩子女兒都要遠離京城,還不如他們這些做京官的。
羅夫人是這樣想的,進宮見女兒羅昭儀的時候,難免露出來些。
卻見羅昭儀罕見的生氣了,「這樣的話,我日後卻不想再聽到,便是在外聽到了,不必御史,我就先告發你們了。」
「怎麼了?這是怎麼了,你竟然這樣生氣,我們不過是替你惋惜罷了。」
羅夫人自己還不解。
羅昭儀呵斥道:「您還問我怎麼了?」
其實封了太子,後宮反而更加穩定,羅昭儀的兒子女兒都還小,即便鶴兒不做皇上,也輪不到她的兒子,那麼這樣,還不如八皇子呢。
再者,她很不喜歡別人說皇帝老,因為這樣說,好像她和皇上不配一樣,皇上年紀是比她大一些,但是那又怎麼樣,他也比她更有閱歷,什麼都懂,對她也好,她說的什麼他都知道,年齡本就不算什麼。
都以為她是因為權勢討好皇帝,不,她是真心傾慕,真心仰慕皇帝。
羅夫人被女兒警告了一番,自然不敢再多言,羅昭儀今日卻很難過,所有的人告訴她,皇上年紀大了,她的日子沒有保障,她卻恐慌的是,他年紀大了,不能陪著她了。
開元帝來她這裡用膳的時候,見她眼圈發紅了,吃完飯,便退下眾人,細心的問道:「怎麼了?是受了什麼委屈了嗎?」
男人們興許還放不開,可于氏的地位就明顯上升了,她不僅是程斐的妻子,同時還是太子的親表妹。
于氏是長房嫡女,她其實知道自家同太子沒有那麼親密,若說親密,太子和穆家關係更好,但是沒辦法,太子被冊封,於家肯定是會更上一層樓的,這也許就是血緣,沒辦法。
再者,她還是程斐之妻,程斐在名義上還是太子的老師呢。
諸人都十分奉承于氏,連新進門的龔三姑娘都是如此。
「你們也不早些過來,那江米糕做的可真好。」秦氏一派和氣的模樣。
似乎她早就忘記了,程斐當年他是怎麼對人家的,于氏對她這個大嫂也是心裡有數,「我們現在住的遠些,孩子又鬧騰,可不就沒功夫過來嗎?娘她們在的時候,大家住在一處都挺熱鬧,現在娘她們回到江寧,要是知道大嫂又生了個兒子,還不知道怎麼高興呢?」
秦氏臉一僵,又說起別的話來,但總歸是不大自在。
就更不必提樂氏了,她和程三老爺都要隨二皇子去藩地,據說要負責起監視皇子的作用,那地方可是在最貧瘠的青州,二皇子不死,他們都不會回來了,興許日後一輩子都要在青州了,仕途無望,還得日日夜夜被通政司的人盯上。
再看看春風得意的于氏,樂氏總有一種歡樂是別人的,自己什麼都沒有的感覺。
可對於程三老爺而言,當然不願意帶樂氏去那樣艱苦的環境中,他甚至為她做好了一切打算,「你且回江寧去,侍奉在老夫人膝下,料想大嫂也不會對你如何,我一個人去青州,一般三年就輪換一次,也許三年之後,我就能夠回老家去。」
樂氏卻不依:「不好,夫君去哪裡,我就去哪裡。」
「可孩子們呢?難道都跟著我們去青州,我們程家男兒個個科舉出仕,如若他們去青州,連先生都請不到,日後如何出頭?」他在她額頭上親了一口,「你還不相信我嗎?」
程三老爺也實在是忙,他當然沒有陳明喻那樣,真的做了惡事,可是站隊站在二皇子這邊,拉攏人破壞些什麼事情他是做過的。
他好的是有程老太爺的餘蔭,侄兒又是詹事府少詹事,沒人敢真的對他怎麼樣。
樂氏一點都不想離開程三老爺,她素來秉性柔弱,程老夫人也不在身邊,她同程二夫人有些親眷關係,遂去找了二夫人說話,不巧,剛一進門就看到了剛新婚不久的程三少。
「樂姐姐,你怎麼眼圈紅紅的?」
樂氏生的美,當年三少還以為母親讓樂氏家來是為了他的,沒曾想最後讓三叔得了去,如今知道她的境遇,程三少自知幫不到什麼忙,又怕她不體面,所以特意勸慰了幾句,卻未曾想讓外客見了去,以為她二人有甚曖昧。
嬸子和小叔子更是傳的有鼻子有眼的,以前程老太爺在的時候自然無人敢這般,可現在程三老爺前途未明,樂氏雖然不至於被踩太狠,但人家也不會怕鋝鬍鬚了。
樂氏聽了自然是百般委屈,這事兒秦氏還挺不好意思的,因為最後查出是她的某位姨母所說。
但秦氏來說的不是道歉,而是道:「三嬸,我這位姨母的夫婿在吏部做右侍郎,你且擔待些,鬧僵了到時候他一氣之下對三叔不利怎麼辦?」
之後還說什麼冤家宜解不宜結……
樂氏苦笑,真是風水輪流轉,之前她勸夏氏接受龔家和方家的和解,這麼快她自己遇到了,也難怪夏氏當時怒不可遏的。
第236章 真情和假意(一更)
如今朝野上下當然是風聲鶴唳,羅家人更是後悔不迭,當初如果真的促成讓羅昭儀嫁給鶴兒,如今羅家又是何等的威風。儘管羅昭儀頗受寵愛,可皇帝是坐四望五的人了,還能眷顧她們母子多少年,日後等皇子長成,還不知道就藩於何處,如果是那等艱苦些的地方,一輩子女兒都要遠離京城,還不如他們這些做京官的。
羅夫人是這樣想的,進宮見女兒羅昭儀的時候,難免露出來些。
卻見羅昭儀罕見的生氣了,「這樣的話,我日後卻不想再聽到,便是在外聽到了,不必御史,我就先告發你們了。」
「怎麼了?這是怎麼了,你竟然這樣生氣,我們不過是替你惋惜罷了。」
羅夫人自己還不解。
羅昭儀呵斥道:「您還問我怎麼了?」
其實封了太子,後宮反而更加穩定,羅昭儀的兒子女兒都還小,即便鶴兒不做皇上,也輪不到她的兒子,那麼這樣,還不如八皇子呢。
再者,她很不喜歡別人說皇帝老,因為這樣說,好像她和皇上不配一樣,皇上年紀是比她大一些,但是那又怎麼樣,他也比她更有閱歷,什麼都懂,對她也好,她說的什麼他都知道,年齡本就不算什麼。
都以為她是因為權勢討好皇帝,不,她是真心傾慕,真心仰慕皇帝。
羅夫人被女兒警告了一番,自然不敢再多言,羅昭儀今日卻很難過,所有的人告訴她,皇上年紀大了,她的日子沒有保障,她卻恐慌的是,他年紀大了,不能陪著她了。
開元帝來她這裡用膳的時候,見她眼圈發紅了,吃完飯,便退下眾人,細心的問道:「怎麼了?是受了什麼委屈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