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頁
還不待將它解印而出,忽聽身後歡嘶怪吼,兩匹形如白狐、背生雙角的怪獸破浪騰空,朝他雙雙衝來。拓拔野「啊」的一聲,又驚又喜,大笑道:「霄昊、星騏,別來無恙!」
當年九嶷山下,他被帝鴻、女魃聯手偷襲,墜入地淵,只道這乘黃獸也已慘遭毒手,想不到相隔十年,天翻地覆,滄海桑田,竟會在此時此處意外重逢,心中歡喜自不待言。
乘黃獸歡嘶撲騰,濕漉漉的舌頭朝他臉上交相亂舔,又咬住他的衣襟,爭相朝東拽去。
拓拔野哈哈大笑,方一轉頭,周身卻如被雷霆所擊,瞬時僵凝。龍女亦微微一怔,嫣然一笑。
但見大風撲面,蓮葉起伏,一葉小舟從右側悠悠蕩出。船上側立著一個白衣女子,素手斜握著幾支碧綠的蓮蓬,衣袂鼓舞,陽光照在她清麗絕俗的臉上,籠著一重淡淡的七彩光暈。
澄澈的秋波瞬也不瞬地凝視著二人,雙靨霞涌,驚訝、羞澀中,又仿佛帶著說不出的喜悅和惆悵。
蒼鷲盤旋,小舟迴蕩。無邊無垠的碧空中,飄著朵朵白雲。諸夭之野的初夏,荷花連天盛開,美麗如畫。
往事書
大荒597年三月,軒轅黃帝誅帝鴻、應龍於阪泉之野,楊絮如雪,十里皆白。那是大荒中人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見「剎那芳華」。刑天斷頭,以乳為目,力竭而死。女魃大鵬之身告破,醒後瘋魔,從此萍蹤不定,所到之處必有旱情。
同年四月,陽虛城破,王亥、大鴻、常先請降,武羅仙子自殺,玄女攜「陰陽雙童」不知所蹤。
五月,素女誕下一子,取名玄囂,又名公孫青陽。
六月,土族長老會奉公孫軒轅為黃帝,改元軒轅,四海歸心。青帝康為向軒轅黃帝請降。
軒轅元年七月,洵山祭台峰易名「軒轅台」,天下皆以為尊,無人敢西向射箭。同月,素女改號嫘女,世人尊稱嫘祖。
八月,崑崙瑤池重開蟠桃大會。黑帝、白帝、青帝、炎帝與四海各國共奉軒轅黃帝為大荒天子,天下太平。
軒轅二年五月,嫘母頒天子令。仿古制,廢五族,分封十二國,五族百姓遷徙雜居,彼此融合。十二國以五行神獸為號,分設十二國主,由中央黃帝統領,即黃熊、玄牛、赤虎、金兔、火龍、炎蛇、白馬、白羊、金猴、碧狼、青鷹、白象諸國。並封龍為十二神獸之至尊。
撤去五帝、五聖女之職,改設金、木、水、火、土五正,專司祭天拜地、祈晴求雨,由黃帝統轄,不再干涉國事。又頒「新田令」、「平等令」、「長老令」,各國禮制皆按蜃樓城而行。
天子令既出,各地叛亂四起,唯烈炎、少昊、楚芙麗葉三人受封炎蛇國主、白象國主、白羊國主。六月,大荒諸侯會盟崑崙,上書黃帝,請求治罪嫘母、恢復五族制,為黃帝所拒。
軒轅三年三月,軒轅黃帝夜觀星象有感,制天地烘爐,煉北斗神兵。五月,黃帝大破各族「四獸陣」,最終平定叛亂,廢五族,設十二國。天下還復太平。
六月,龍神縛南仙化羽,敖越雲堅辭龍神之位,僅受爵「鎮海王」。龍神之位自此懸空百年。八月,鎮海王與鮫人國主大婚,軒轅黃帝親往道賀,賜「定海神珠」,寄望千秋萬載,四海太平。
軒轅六年三月,黃帝登軒轅台封禪。大赦天下,封蚩尤為戰神。此後六十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被譽為曠古未有之盛世。
同年四月,軒轅黃帝留書嫘祖,雲遊天下,從此杳無蹤跡。
這一天,距離神農帝駕崩之日,正好十七年。
尾聲
正午時分,烈日當空,海風炎熱。無邊無垠的海面泛著白光,慘碧的波浪輕輕搖曳。南邊突然平空響起一個驚雷,滾滾烏雲瞬時間從海平線翻騰蔓延。
一個柚木船破浪前行,一個十五歲的少年站在船頭,迎風而立,手握千里鏡,向東南方向眺望,滿臉剽悍英武之色,高聲道:「戚老大,你看見了沒有?」
十二個槳手聽了齊聲大笑:「少城主,你也忒性急了。哪有一出海便有收穫的?」那少年皺眉道:「為了找它,已經出海七次,每次都是空手而歸,怎不讓人著急!」
舵手笑道:「少城主,倘若都象你這般性急,我們便只能去撒網捕魚了。」眾人哈哈大笑。
雷聲滾滾,烏雲急速凝聚,向北翻湧而來。天色迅速變暗,太陽被漫天烏雲遮蔽,海風也很快轉冷,一陣陣刮來,竟頗有涼意。
舵手道:「少城主,浪開始大了,只怕是有風暴。」少年揚眉道:「不妨事。大伙兒將旋翼合攏,倘若風暴一來,便立即圓艙。」話音未落,海面忽然狂風大作,一陣激浪捲來,險些將槳船掀翻。
舵手大叫:「圓艙圓艙!」少年喝道:「且慢!」臉上藏不住興奮之色,沉聲道:「轉舵正坤位,收槳,平衡船身,原地待命。」
船身緩緩調掉轉,在洶湧的海浪中跌宕浮沉。眾人四下轉望,在蒼茫的海面上屏息搜尋著。
雷聲更盛,烏雲涌動,覆蓋了整個天空,頃刻間,海面暗如黑夜,波濤洶湧。偶爾划過一道雪亮的閃電,將天地映得慘白。
海浪一浪高過一浪,船身搖擺越來越劇烈。眾槳手雖飽經風浪,還是不自禁地面色發白。
少年鎮定自若地站在船頭,目光如炬,衣袂飛舞,竟無絲毫懼色。
當年九嶷山下,他被帝鴻、女魃聯手偷襲,墜入地淵,只道這乘黃獸也已慘遭毒手,想不到相隔十年,天翻地覆,滄海桑田,竟會在此時此處意外重逢,心中歡喜自不待言。
乘黃獸歡嘶撲騰,濕漉漉的舌頭朝他臉上交相亂舔,又咬住他的衣襟,爭相朝東拽去。
拓拔野哈哈大笑,方一轉頭,周身卻如被雷霆所擊,瞬時僵凝。龍女亦微微一怔,嫣然一笑。
但見大風撲面,蓮葉起伏,一葉小舟從右側悠悠蕩出。船上側立著一個白衣女子,素手斜握著幾支碧綠的蓮蓬,衣袂鼓舞,陽光照在她清麗絕俗的臉上,籠著一重淡淡的七彩光暈。
澄澈的秋波瞬也不瞬地凝視著二人,雙靨霞涌,驚訝、羞澀中,又仿佛帶著說不出的喜悅和惆悵。
蒼鷲盤旋,小舟迴蕩。無邊無垠的碧空中,飄著朵朵白雲。諸夭之野的初夏,荷花連天盛開,美麗如畫。
往事書
大荒597年三月,軒轅黃帝誅帝鴻、應龍於阪泉之野,楊絮如雪,十里皆白。那是大荒中人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看見「剎那芳華」。刑天斷頭,以乳為目,力竭而死。女魃大鵬之身告破,醒後瘋魔,從此萍蹤不定,所到之處必有旱情。
同年四月,陽虛城破,王亥、大鴻、常先請降,武羅仙子自殺,玄女攜「陰陽雙童」不知所蹤。
五月,素女誕下一子,取名玄囂,又名公孫青陽。
六月,土族長老會奉公孫軒轅為黃帝,改元軒轅,四海歸心。青帝康為向軒轅黃帝請降。
軒轅元年七月,洵山祭台峰易名「軒轅台」,天下皆以為尊,無人敢西向射箭。同月,素女改號嫘女,世人尊稱嫘祖。
八月,崑崙瑤池重開蟠桃大會。黑帝、白帝、青帝、炎帝與四海各國共奉軒轅黃帝為大荒天子,天下太平。
軒轅二年五月,嫘母頒天子令。仿古制,廢五族,分封十二國,五族百姓遷徙雜居,彼此融合。十二國以五行神獸為號,分設十二國主,由中央黃帝統領,即黃熊、玄牛、赤虎、金兔、火龍、炎蛇、白馬、白羊、金猴、碧狼、青鷹、白象諸國。並封龍為十二神獸之至尊。
撤去五帝、五聖女之職,改設金、木、水、火、土五正,專司祭天拜地、祈晴求雨,由黃帝統轄,不再干涉國事。又頒「新田令」、「平等令」、「長老令」,各國禮制皆按蜃樓城而行。
天子令既出,各地叛亂四起,唯烈炎、少昊、楚芙麗葉三人受封炎蛇國主、白象國主、白羊國主。六月,大荒諸侯會盟崑崙,上書黃帝,請求治罪嫘母、恢復五族制,為黃帝所拒。
軒轅三年三月,軒轅黃帝夜觀星象有感,制天地烘爐,煉北斗神兵。五月,黃帝大破各族「四獸陣」,最終平定叛亂,廢五族,設十二國。天下還復太平。
六月,龍神縛南仙化羽,敖越雲堅辭龍神之位,僅受爵「鎮海王」。龍神之位自此懸空百年。八月,鎮海王與鮫人國主大婚,軒轅黃帝親往道賀,賜「定海神珠」,寄望千秋萬載,四海太平。
軒轅六年三月,黃帝登軒轅台封禪。大赦天下,封蚩尤為戰神。此後六十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被譽為曠古未有之盛世。
同年四月,軒轅黃帝留書嫘祖,雲遊天下,從此杳無蹤跡。
這一天,距離神農帝駕崩之日,正好十七年。
尾聲
正午時分,烈日當空,海風炎熱。無邊無垠的海面泛著白光,慘碧的波浪輕輕搖曳。南邊突然平空響起一個驚雷,滾滾烏雲瞬時間從海平線翻騰蔓延。
一個柚木船破浪前行,一個十五歲的少年站在船頭,迎風而立,手握千里鏡,向東南方向眺望,滿臉剽悍英武之色,高聲道:「戚老大,你看見了沒有?」
十二個槳手聽了齊聲大笑:「少城主,你也忒性急了。哪有一出海便有收穫的?」那少年皺眉道:「為了找它,已經出海七次,每次都是空手而歸,怎不讓人著急!」
舵手笑道:「少城主,倘若都象你這般性急,我們便只能去撒網捕魚了。」眾人哈哈大笑。
雷聲滾滾,烏雲急速凝聚,向北翻湧而來。天色迅速變暗,太陽被漫天烏雲遮蔽,海風也很快轉冷,一陣陣刮來,竟頗有涼意。
舵手道:「少城主,浪開始大了,只怕是有風暴。」少年揚眉道:「不妨事。大伙兒將旋翼合攏,倘若風暴一來,便立即圓艙。」話音未落,海面忽然狂風大作,一陣激浪捲來,險些將槳船掀翻。
舵手大叫:「圓艙圓艙!」少年喝道:「且慢!」臉上藏不住興奮之色,沉聲道:「轉舵正坤位,收槳,平衡船身,原地待命。」
船身緩緩調掉轉,在洶湧的海浪中跌宕浮沉。眾人四下轉望,在蒼茫的海面上屏息搜尋著。
雷聲更盛,烏雲涌動,覆蓋了整個天空,頃刻間,海面暗如黑夜,波濤洶湧。偶爾划過一道雪亮的閃電,將天地映得慘白。
海浪一浪高過一浪,船身搖擺越來越劇烈。眾槳手雖飽經風浪,還是不自禁地面色發白。
少年鎮定自若地站在船頭,目光如炬,衣袂飛舞,竟無絲毫懼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