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頁
縣令也下令從幾個神廟裡帶了人來當堂對質,卻都是空口無憑的話。
神侍們道:「扶乩得神示曰『無神決,大災消弭』,我們都是照本直言,哪有什麼蠱惑之說?且如今看來,無神渡決堤後,縣裡雨勢漸小,確實沒成了大災,這話原是應驗了的。可見這才是神示的根本解法。至於鄉人愚民聽了神示所言胡亂行事,難道也要怪到神明身上?卻是他們自己福澤不夠,聽不懂真言罷了!也是可憐、可嘆!」
如此,連個唆使的罪過都論不上,對答一完,人家依舊衣袂飄飄服侍神仙去了,這裡那幾個「證據確鑿」的卻沒這麼好命了。哭天搶地也好,大義凜然也好,都一塊兒送去了府城,該流的流,該殺的殺。
靈素旁觀了整一場事,這回卻沒有說要替哪個鳴冤,伸手幫個誰了。
那仙人堤和無神渡,在德源縣一北一南,兩處地勢恰好是湘澤同德源縣各有高低,這回是各自受災,說起來都是對面的人害的,眼看著要結了世仇。
便是有許多人想起這裡頭有神侍神廟的事兒,可一來沒有證據,二來又有哪個人能出頭跟那麼些神廟神觀為敵?更何況那些掘堤害人的又沒有鬼拖著手,落個這般了局,也是罪有應當。
遇仙湖雖大,卻也只能是水來不滿,沒有它盛不下的一天。可它也沒能耐翻山越嶺地把雙羊鎮還遠的地方的水也給一氣兒收過來。這護陣做個端陽夢都只對在湖邊歇著的管用,又不是要雨要雲的還能借著風飄飄。
——神力有時窮。靈素算是看明白了這一點。
加上之前得大前輩所示,曉得了這世上還有眼見之外的「大世界」,更不敢輕易妄動了。想想「燕先生」這位大能前輩的「分神」。一輩子既無高官厚祿,亦無嬌妻美妾,莫名其妙繼承了一個借符通神的能耐,還一回回把自己折騰得半死不活的。
這真神仙的凡身,好似過得同凡人嚮往的都不太一樣。那到底是凡人的過法對,還是神仙的過法對?
她不敢妄下論斷,自然也不敢貿然伸手了。說白了,她現在對那些看不見的東西更感興趣些。
轉過年去,方伯豐就真的在自家書樓小院的後樓里開起了義學堂,官學堂春學已經開始實行新規矩,不是從前白吃白學的時候了。
毛哥、果子和小毛弟幾個是義學堂里常見的先生,他們當日受了這個形制的好處,之前見官學堂改制心裡又是慶幸又是悵然。等發現義學堂開辦,又有自己能盡力之處,都沒猶豫就尋了方伯豐報名排班。
只是這一教卻教出事兒來了。七娘好容易相中的一個接班人卻叫方伯豐給拐帶歪了,——果子教了兩年,覺著自己還是願意當先生,好過當大管事。
七娘一直十分疼她,聽她這打算,深談了兩回,便也不再相強。反特地往義學堂多捐了些銀錢,只笑言:「如今肯收女先生的地方可不多,得叫這個地方多辦兩年才好。」
果子遂願,卻同七娘說了這些年來自己所行之事,許多都是自家哥哥的主意。又把毛哥下力氣琢磨用人管人的事情同七娘說了。
毛哥自從尋著了這一個「能同自己年歲齊漲的本事」就一直沉心細究,不曾放鬆過。尤其他發現這事兒自古以來不少人提過,只是都零散見於各處,竟沒有一本專著。他便索性一邊查書,一邊摘錄,一邊琢磨,一邊試行比對,卻是「食髓知味」,尋著自己的路了。
他當日勸果子別發慌的時候,還特地拿了自己舉例,他發現自己的心能安定下來,就是在找到了這個「可做之事」的時候。他道:「這世上無數的事可做,無數的技藝可學,要緊是先尋著自己喜歡而擅長的。莫要去看如今流行什麼,什麼能掙錢,這些都沒用,還得落回到自己身上才成。等找到了自己擅長的這一點,持之以恆努力下去,必有所得。心裡曉得了這一點,許多從前的發虛和慌亂便都沒了。」
沒想到卻是老樹遲花結大果,靠著這一路琢磨人的本事,不僅自己的煤餅作坊經營得有聲有色,又幫良子捋順了鹹菜鋪、村販的買賣,最後竟被七娘選中,歷練了兩年,成了填塘樓、水圍庫、大連店和食坊的總管事,還占了歸總的份子,漸漸也成了德源縣裡數得著的人物了。
毛哥就感慨:「這一條路走下去,會得著什麼機緣,能遇著什麼貴人,這些都是看天的事兒,尋常人實在沒能耐謀算清楚。只有一個『我』能做什麼,能做到什麼田地,是自己說了算的。所謂『自主』,這根子當在此處。」
他出了名了,官學堂也跟著漲了學費,許多人家孩子看著走不了科考之路的,轉頭都開始往官學堂送。「當不了大官,做個財主不好?」好似去了毛哥一樣的學堂,就一樣能當上財主一般。
等果子可以全盤接管義學堂的事務時,方伯豐同靈素兩個就索性回自家山上定居了。
谷大夫和老司長的閨女女婿已經在縣城裡住下了,谷大夫喜清靜,可是這會兒又不適合再上平湖崖住著去,索性就一起住到了靈素家那山上。正好同嶺兒一起接著琢磨那些藥理和醫理的事情,莫大夫一年裡也會有幾個月回來這裡落腳,還是那麼身無長物的樣子,只是醫術精進得厲害。
方伯豐一邊按著時氣選育良種,一邊又開始在村里辦起義學來。魯夫子知道了便笑:「這才是正經得了我傳承的人。」夫子夫人來山上小住時,也常去學裡教書上課,要是京城裡的高門閨秀們知道了只怕都不敢信。
神侍們道:「扶乩得神示曰『無神決,大災消弭』,我們都是照本直言,哪有什麼蠱惑之說?且如今看來,無神渡決堤後,縣裡雨勢漸小,確實沒成了大災,這話原是應驗了的。可見這才是神示的根本解法。至於鄉人愚民聽了神示所言胡亂行事,難道也要怪到神明身上?卻是他們自己福澤不夠,聽不懂真言罷了!也是可憐、可嘆!」
如此,連個唆使的罪過都論不上,對答一完,人家依舊衣袂飄飄服侍神仙去了,這裡那幾個「證據確鑿」的卻沒這麼好命了。哭天搶地也好,大義凜然也好,都一塊兒送去了府城,該流的流,該殺的殺。
靈素旁觀了整一場事,這回卻沒有說要替哪個鳴冤,伸手幫個誰了。
那仙人堤和無神渡,在德源縣一北一南,兩處地勢恰好是湘澤同德源縣各有高低,這回是各自受災,說起來都是對面的人害的,眼看著要結了世仇。
便是有許多人想起這裡頭有神侍神廟的事兒,可一來沒有證據,二來又有哪個人能出頭跟那麼些神廟神觀為敵?更何況那些掘堤害人的又沒有鬼拖著手,落個這般了局,也是罪有應當。
遇仙湖雖大,卻也只能是水來不滿,沒有它盛不下的一天。可它也沒能耐翻山越嶺地把雙羊鎮還遠的地方的水也給一氣兒收過來。這護陣做個端陽夢都只對在湖邊歇著的管用,又不是要雨要雲的還能借著風飄飄。
——神力有時窮。靈素算是看明白了這一點。
加上之前得大前輩所示,曉得了這世上還有眼見之外的「大世界」,更不敢輕易妄動了。想想「燕先生」這位大能前輩的「分神」。一輩子既無高官厚祿,亦無嬌妻美妾,莫名其妙繼承了一個借符通神的能耐,還一回回把自己折騰得半死不活的。
這真神仙的凡身,好似過得同凡人嚮往的都不太一樣。那到底是凡人的過法對,還是神仙的過法對?
她不敢妄下論斷,自然也不敢貿然伸手了。說白了,她現在對那些看不見的東西更感興趣些。
轉過年去,方伯豐就真的在自家書樓小院的後樓里開起了義學堂,官學堂春學已經開始實行新規矩,不是從前白吃白學的時候了。
毛哥、果子和小毛弟幾個是義學堂里常見的先生,他們當日受了這個形制的好處,之前見官學堂改制心裡又是慶幸又是悵然。等發現義學堂開辦,又有自己能盡力之處,都沒猶豫就尋了方伯豐報名排班。
只是這一教卻教出事兒來了。七娘好容易相中的一個接班人卻叫方伯豐給拐帶歪了,——果子教了兩年,覺著自己還是願意當先生,好過當大管事。
七娘一直十分疼她,聽她這打算,深談了兩回,便也不再相強。反特地往義學堂多捐了些銀錢,只笑言:「如今肯收女先生的地方可不多,得叫這個地方多辦兩年才好。」
果子遂願,卻同七娘說了這些年來自己所行之事,許多都是自家哥哥的主意。又把毛哥下力氣琢磨用人管人的事情同七娘說了。
毛哥自從尋著了這一個「能同自己年歲齊漲的本事」就一直沉心細究,不曾放鬆過。尤其他發現這事兒自古以來不少人提過,只是都零散見於各處,竟沒有一本專著。他便索性一邊查書,一邊摘錄,一邊琢磨,一邊試行比對,卻是「食髓知味」,尋著自己的路了。
他當日勸果子別發慌的時候,還特地拿了自己舉例,他發現自己的心能安定下來,就是在找到了這個「可做之事」的時候。他道:「這世上無數的事可做,無數的技藝可學,要緊是先尋著自己喜歡而擅長的。莫要去看如今流行什麼,什麼能掙錢,這些都沒用,還得落回到自己身上才成。等找到了自己擅長的這一點,持之以恆努力下去,必有所得。心裡曉得了這一點,許多從前的發虛和慌亂便都沒了。」
沒想到卻是老樹遲花結大果,靠著這一路琢磨人的本事,不僅自己的煤餅作坊經營得有聲有色,又幫良子捋順了鹹菜鋪、村販的買賣,最後竟被七娘選中,歷練了兩年,成了填塘樓、水圍庫、大連店和食坊的總管事,還占了歸總的份子,漸漸也成了德源縣裡數得著的人物了。
毛哥就感慨:「這一條路走下去,會得著什麼機緣,能遇著什麼貴人,這些都是看天的事兒,尋常人實在沒能耐謀算清楚。只有一個『我』能做什麼,能做到什麼田地,是自己說了算的。所謂『自主』,這根子當在此處。」
他出了名了,官學堂也跟著漲了學費,許多人家孩子看著走不了科考之路的,轉頭都開始往官學堂送。「當不了大官,做個財主不好?」好似去了毛哥一樣的學堂,就一樣能當上財主一般。
等果子可以全盤接管義學堂的事務時,方伯豐同靈素兩個就索性回自家山上定居了。
谷大夫和老司長的閨女女婿已經在縣城裡住下了,谷大夫喜清靜,可是這會兒又不適合再上平湖崖住著去,索性就一起住到了靈素家那山上。正好同嶺兒一起接著琢磨那些藥理和醫理的事情,莫大夫一年裡也會有幾個月回來這裡落腳,還是那麼身無長物的樣子,只是醫術精進得厲害。
方伯豐一邊按著時氣選育良種,一邊又開始在村里辦起義學來。魯夫子知道了便笑:「這才是正經得了我傳承的人。」夫子夫人來山上小住時,也常去學裡教書上課,要是京城裡的高門閨秀們知道了只怕都不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