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3頁
這年的夏里就多雨,德源縣的湖塘河浦都漲得沒下去過,燕先生落葬後,這雨又開始下起來。起先還有點秋雨綿綿的意思,之後就開始下大了。多半個月下下停停,已經傳出一些田地遭淹的話,好在有遇仙湖在,好像多少水也盛不滿它似的。
農務司這時候吃勁了,遇仙湖雖厲害,離得遠的地方,那水一時不及疏泄到大河裡,難免有災損。偏偏這時候消息還難傳遞,只能分了小隊人馬分區片各管一攤,隔日聚頭商議。也只能盡力而為。
工建水利和河運調度的則忙著各處的河渠,萬幸早先疏浚過了一回,只要別水勢太大真給沖塌了某處,能捱過去就算大吉。
偏這時候,不曉得哪裡傳出話來,說是德源縣長久不敬神明,這回是天要降神罰了。只有歸信神廟,方有一線生機。
方伯豐回來提及此事,嘆道:「若是……若是大人在就好了……」想當年那些神侍、大神侍紛紛吃癟,是何等暢快人心,這會兒卻好似沒什麼法子能對付他們了。
靈素如今能約略看出些心念之能的流向,只是道行所限,什麼都是半吊子的功夫。只舍了這些,光憑她的所知所見來論,「鬧得人心惶惶,總不是什麼好事。」
卻在這個時候,方伯豐莫名其妙升官了,毫無預兆地提了縣丞。之前的那位知縣大人幾次三番同他提起,他都沒接茬,原以為朝廷看在自己深研良種選育技術的份上,往後就能安耽做事了。沒想到還有這一出!
政令已下,又不好推拒,只好憋著心裡所想,僵著笑臉受了同僚們的恭賀。
沒兩天,縣令就把這回防洪防災的大事交到了他頭上。
靈素瞭然:「這就對了。」
方伯豐是個死心眼的,接了這活計,他就滿腦子想著要怎麼做才好。又拿起自己那套推算的法子,這回還有兒女為助,湖兒還帶著小毛弟一起幫忙,更便當了。
他換著法子算了幾回,又去幾處合流要地反覆實地勘察,選出了三種最接近事實的算法。之後就是每日收集需要的水位、流速等數據,沒日沒夜地計算、核對、推演。
雨下個不停,方伯豐也算個不停。外頭的傳言卻越來越真,已經有遠地方受了災的民眾抬了東西來湖邊祭祀了。從前也是常有的祭湖之舉,這回卻不曉得遇著了什麼人,最後把東西抬去神廟了。
縣裡也開始有人冒雨往神廟祈福去,不久又傳出有人因為去神廟長跪,沒在家呆,恰那日他家屋子叫雨水給泡塌了,他們一家幾口因在神廟裡才逃過一劫云云。而那些遭災受難的,就被說成是早受指點、卻不肯信神示的愚頑之人。說白了就是——活該!
方伯豐幾次同縣令提及此事,說這些神廟趁機擾亂民心,需得加以管束才好。
縣令只搖頭:「連京城和靈都都動不了神廟。上回那兩個神侍說要捅些觀廟內幕,結果忽然就暴斃了。又有哪個會去追究?死了都白死!不管他們是因為得罪神靈受的天譴也好,還是神明借了人手也好,總之一句話,惹不起。」
又道,「現在這水都管不過來了,哪裡還有空管他們?容後再說吧!」
如此推脫著,又自有其理,方伯豐本就管著水勢不得空閒,也只好作罷。
水勢漸漲,接連幾天大雨之後,忽然有傳言,說德源縣久不敬神,如今遭受神罰,再不悔改只怕要遭大難。要說悔改,頭一個就得把那些侮神之處都一一改了,首當其衝就是南邊大清河出去的「無神渡」。只這個名兒在,事情就難善了。若想要逃出生天,非得先把那口子扒了不可。
這話叫明白人聽起來都覺好笑,那無神渡是什麼地方?那是湘澤和德源縣的交界處,德源這邊地勢高,湘澤那邊低。要是開了那口子,倒是能保住德源縣,水都衝去湘澤那頭了,德源縣可不就沒事兒了麼?可這事兒就沒有這麼辦的。
明明是叫人啼笑皆非的不經之談,哪想到越到後來傳得越真,漸漸已經開始有歸信的百姓冒雨往那邊去,真想要動那口子了。
刑獄司的人跑去勸阻,回來又氣又笑:「就跟腦子裡塞了屎似的,就咬定了非得把那口子砸開不可。我們勸得都沒話了,他們還是照樣。」
接連幾日如此,人還越來越多,他們也笑不出來了:「他娘的,我看要不還是都先抓了吧?這樣腦子不好使的,放外頭也禍害人不是?」
鬧了幾日,湘澤那邊的刑獄司過來了,兩頭一碰上,這邊的說:「怎麼你們也來了?信不過我們是怎麼的!」
那頭搖頭嘆氣:「鬼才愛管這事兒。沒法子,我們那裡都傳說你們要掀了堤拿我們漾水呢!」
一時都苦笑:「真他娘的無妄之災!這天氣還得出來弄這些,我看還不如下幾個雷都給他們劈死了乾淨……」
事情愈演愈烈,後來方伯豐直接同工建水利的一塊兒去了無神渡,拿了自己算的結果告訴眾人:「絕對無事,並不會淹。」他那倒是有理有據,可誰要聽他那些羅里吧嗦的話!尤其這聚起來的許多人,連字都不識一個的,你給他講怎麼算出來的水流量、怎麼測的水位,哪個聽得懂?又哪個有那心思去聽?
他們只認準了一個,這「不破無神」,神就不會庇佑德源縣,這回就一定會發大水。所以方伯豐這樣的,在他們看來,才是真正的「無知狗官」,根本不曉得神明之力,只在那裡憑自己的無知害一縣百姓。
農務司這時候吃勁了,遇仙湖雖厲害,離得遠的地方,那水一時不及疏泄到大河裡,難免有災損。偏偏這時候消息還難傳遞,只能分了小隊人馬分區片各管一攤,隔日聚頭商議。也只能盡力而為。
工建水利和河運調度的則忙著各處的河渠,萬幸早先疏浚過了一回,只要別水勢太大真給沖塌了某處,能捱過去就算大吉。
偏這時候,不曉得哪裡傳出話來,說是德源縣長久不敬神明,這回是天要降神罰了。只有歸信神廟,方有一線生機。
方伯豐回來提及此事,嘆道:「若是……若是大人在就好了……」想當年那些神侍、大神侍紛紛吃癟,是何等暢快人心,這會兒卻好似沒什麼法子能對付他們了。
靈素如今能約略看出些心念之能的流向,只是道行所限,什麼都是半吊子的功夫。只舍了這些,光憑她的所知所見來論,「鬧得人心惶惶,總不是什麼好事。」
卻在這個時候,方伯豐莫名其妙升官了,毫無預兆地提了縣丞。之前的那位知縣大人幾次三番同他提起,他都沒接茬,原以為朝廷看在自己深研良種選育技術的份上,往後就能安耽做事了。沒想到還有這一出!
政令已下,又不好推拒,只好憋著心裡所想,僵著笑臉受了同僚們的恭賀。
沒兩天,縣令就把這回防洪防災的大事交到了他頭上。
靈素瞭然:「這就對了。」
方伯豐是個死心眼的,接了這活計,他就滿腦子想著要怎麼做才好。又拿起自己那套推算的法子,這回還有兒女為助,湖兒還帶著小毛弟一起幫忙,更便當了。
他換著法子算了幾回,又去幾處合流要地反覆實地勘察,選出了三種最接近事實的算法。之後就是每日收集需要的水位、流速等數據,沒日沒夜地計算、核對、推演。
雨下個不停,方伯豐也算個不停。外頭的傳言卻越來越真,已經有遠地方受了災的民眾抬了東西來湖邊祭祀了。從前也是常有的祭湖之舉,這回卻不曉得遇著了什麼人,最後把東西抬去神廟了。
縣裡也開始有人冒雨往神廟祈福去,不久又傳出有人因為去神廟長跪,沒在家呆,恰那日他家屋子叫雨水給泡塌了,他們一家幾口因在神廟裡才逃過一劫云云。而那些遭災受難的,就被說成是早受指點、卻不肯信神示的愚頑之人。說白了就是——活該!
方伯豐幾次同縣令提及此事,說這些神廟趁機擾亂民心,需得加以管束才好。
縣令只搖頭:「連京城和靈都都動不了神廟。上回那兩個神侍說要捅些觀廟內幕,結果忽然就暴斃了。又有哪個會去追究?死了都白死!不管他們是因為得罪神靈受的天譴也好,還是神明借了人手也好,總之一句話,惹不起。」
又道,「現在這水都管不過來了,哪裡還有空管他們?容後再說吧!」
如此推脫著,又自有其理,方伯豐本就管著水勢不得空閒,也只好作罷。
水勢漸漲,接連幾天大雨之後,忽然有傳言,說德源縣久不敬神,如今遭受神罰,再不悔改只怕要遭大難。要說悔改,頭一個就得把那些侮神之處都一一改了,首當其衝就是南邊大清河出去的「無神渡」。只這個名兒在,事情就難善了。若想要逃出生天,非得先把那口子扒了不可。
這話叫明白人聽起來都覺好笑,那無神渡是什麼地方?那是湘澤和德源縣的交界處,德源這邊地勢高,湘澤那邊低。要是開了那口子,倒是能保住德源縣,水都衝去湘澤那頭了,德源縣可不就沒事兒了麼?可這事兒就沒有這麼辦的。
明明是叫人啼笑皆非的不經之談,哪想到越到後來傳得越真,漸漸已經開始有歸信的百姓冒雨往那邊去,真想要動那口子了。
刑獄司的人跑去勸阻,回來又氣又笑:「就跟腦子裡塞了屎似的,就咬定了非得把那口子砸開不可。我們勸得都沒話了,他們還是照樣。」
接連幾日如此,人還越來越多,他們也笑不出來了:「他娘的,我看要不還是都先抓了吧?這樣腦子不好使的,放外頭也禍害人不是?」
鬧了幾日,湘澤那邊的刑獄司過來了,兩頭一碰上,這邊的說:「怎麼你們也來了?信不過我們是怎麼的!」
那頭搖頭嘆氣:「鬼才愛管這事兒。沒法子,我們那裡都傳說你們要掀了堤拿我們漾水呢!」
一時都苦笑:「真他娘的無妄之災!這天氣還得出來弄這些,我看還不如下幾個雷都給他們劈死了乾淨……」
事情愈演愈烈,後來方伯豐直接同工建水利的一塊兒去了無神渡,拿了自己算的結果告訴眾人:「絕對無事,並不會淹。」他那倒是有理有據,可誰要聽他那些羅里吧嗦的話!尤其這聚起來的許多人,連字都不識一個的,你給他講怎麼算出來的水流量、怎麼測的水位,哪個聽得懂?又哪個有那心思去聽?
他們只認準了一個,這「不破無神」,神就不會庇佑德源縣,這回就一定會發大水。所以方伯豐這樣的,在他們看來,才是真正的「無知狗官」,根本不曉得神明之力,只在那裡憑自己的無知害一縣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