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眼看妖蠻就要攻城,孔子乘坐文寶「列國車」飛來,左手握「春秋書」,右手持「春秋筆」,看到蛇族大聖后微笑道:「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請大聖入我瓮中,烈火烹之。」

  百萬妖蠻大怒,就見孔子提筆,風起雲湧,天地變色,春秋筆連寫九個「誅」字,一字一刀,誅殺蛇族大聖,把蛇族大聖一分為十,然後孔子當眾烹調,一人吃掉百丈長的蛇族大聖。

  在烹調過程中,百萬妖蠻聯軍想要逃跑,孔子隨手拋出文寶春秋書,遮天三千里,大書一動,卷殺百萬妖蠻。

  萬民跪伏,口稱聖人。

  後來孔子創辦第一家書院曲阜書院,打破當時的教育壟斷,招收普通弟子三萬,親傳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

  所有拜孔子為師的人經過學習後,自然而然擁有才氣。

  後來孔子更進一步,成就聖人之位,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聖人洞悉天機,覺察人族暗藏大危機,於是駕列國車,孤身上三蠻、下四海、登五妖山,逼迫妖蠻兩族簽訂千年不戰之約。

  無人知道孔子上三蠻下四海登五山的具體經過,只知孔子歸來後訪遍百家,然後一直閉關不出。

  孔子閉關後,孟子、荀子、曾子、子思子和顏子五人因得孔子親傳,陸續封半聖,次於亞聖。

  儒家門人不再跟其他百家對立,孔子的孫子子思甚至提出「師法百家」的理念,主動向百家請教,並且助百家學習才氣,墨家的墨子、法家的韓非子、雜家的呂不韋、農家的許行、兵家的孫子等相繼封半聖。

  直到漢太祖劉邦斬白蛇妖起義,弟子們才知孔子即將去世。

  孔子仙逝時,聖體化為才氣煙柱,直衝雲霄,歷久不散,天下人人可見。

  三日後,才氣煙柱一分為三,一入曲阜書院,一入三萬弟子,一入天下。

  孟子、荀子、曾子、子思子和顏子等五位半聖因此再進一步,封亞聖。

  自此,開啟了才氣時代。

  自此,百家爭鳴終歸儒。

  沒了罷黜百家的悲劇,人族大興。

  孔子逝世後,曲阜書院改稱「聖院」,地位超然。

  聖院逐漸完善才氣力量,秉承孔子遺願,吸收百家精華,唯才是舉,創立十文位,分別是童生,秀才,舉人,進士,翰林,大學士,大儒,半聖,亞聖,聖人。

  讀書人的文位越高,才氣越多,掌控的天地元氣越強。

  除此之外,聖元大陸的詩文就和其他修煉世界的武功招式一般,每一首詩都有著獨特的妙用,甚至一些戰詩,威力更是強大。

  「這個世界是我們的舞台了!」

  能夠被安排專門進入才氣修煉體系的世界的學生,他們的天賦可想而知,對於他們來說,聖元大陸簡直就是他們一飛沖天的世界。

  「即使不證道為聖,我等也要在這方世界證道為半聖。」

  如果說他們在其他世界的修煉速度,比不上諸天學院的其他人,他們還可以推脫自己的修煉體系和那些世界的修煉體系不同,影響他們的修煉速度。

  可是,在這方世界之中,他們沒有任何理由反駁。

  因為,這方世界的實力提升最簡單,只要才氣多,只要知識豐厚,實力就會越強大。

  「正好下面有縣試取童生的考試,我們過去看看。」

  李白提議,道。

  「好。」

  眾人自然沒有意見,雖然感覺自己體內的才氣蠢蠢欲動,有著岩漿即將噴發的感覺,但是,眾人還是壓制住了,出現在考場內。

  「試卷前三張是考部分眾聖的生平或事跡,再三張是考眾聖的詩詞歌賦,其後十五張是各出一句話,然後填上前面或後面的原文,最後的九張全都是默寫大段甚至整章的眾聖著作。」

  李白、蘇軾、孔子等人進入考場內,無聲無息,並沒有人發現,他們津津有味的看著縣試的考卷,不斷點頭。

  考試的內容很豐富,不過,大部分都是基礎知識。

  「這個世界的科舉很重視詩詞啊!」

  李白、蘇軾、孔子這些人即使沒有參加過科舉,他們也在其他世界見過科舉,在很多讀書人眼裡,詩詞是小道,而在聖元大陸之中,詩詞是單獨拿出來的考的,在科舉之中占有很重的位置。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考場中,有一個考生正在書寫關於詩詞的內容,有春和邊塞兩個主題,他寫的是關於春的主題。

  詩成,才氣猶如噴泉爆發。

  詩的主人正沉浸在才氣灌頂之中,神色十分的迷醉。

  「果然神奇。」

  李白、蘇軾、孔子等人都紛紛圍攏了過來,可是,當他們看到詩詞的內容後,全部是眉頭微皺。

  春曉是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的名篇之一。

  可是,這個考生的名字是方運,並不是孟浩然。

  「或許是巧合吧。」

  李白、蘇軾等人有些不確定,道。

  「歲暮遠為客,邊隅還用兵。煙塵犯雪嶺……」

  「這裡還有一首,是杜甫的。」

  李白在方運扔掉的廢紙中,找到了一張寫了一半的詩句。

  「聖元大陸人口數十億,三年也未必能出一個聖前童生!聖佑景國!天佑景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