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頁
眼看大戰在即,中原之內的宵小也不少,我們此時提出來,王爺也未嘗不會答應。」
楚未央不懂政事,但也知道攝政王是個一心為國為民的好王爺。
若是真的為了天下百姓,定然是會答應的。
「不論怎麼樣,咱們得趕緊尋個機會告訴王爺才是。」
第71章 大結局
自當今聖上十歲生辰起, 之後每年皇帝的生辰日,京城內便都會有一場詩文集會。
天下文人齊聚京都,斗詩評文, 凡見解獨到, 文采斐然者, 皆有可能得到貴人青睞賞識,入仕為官, 一展宏圖。
這詩文集會皆是由朝中重臣主持,而今年則更是請到攝政王坐鎮。
如今皇帝年幼, 朝中大權皆是在攝政王手裡,若是能入了攝政王的眼, 以後豈不是官途順遂?
這一點大家都心知肚明,因此今年的詩文集會較之往年,則是更加熱鬧。
詩文集會進行了整整一日。
攝政王今年赴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挑選一些青年才俊,能夠時常入宮給皇帝做伴讀。
只是看來看去,終究是沒有中意的人選, 便只好悻悻離去。
而那群拿著詩文的才子, 還期盼著能夠被攝政王看中,渾然不知自己已然沒了機會。
因皇帝和太后都是不喜鋪張之人。
除去白日裡的那些, 今年的生辰便只是在晚間準備了一席簡單的家宴罷了。
楚未央看到攝政王進來時便是往四周一掃,知道他是在尋皇帝,便道, 「珏兒在後殿更衣,待會便過來。」
她讓紅杏給王爺看了座,這才嘮起嗑來,「王爺今日倒是來得早, 方才汪公公還說今日詩文集會的人多,本宮還擔心王爺脫不開身呢!」
進宮之後攝政王的神色便稍微輕鬆了些,但此時聽太后如此說起,便又想起來還未找到合適的人選,不免覺得有些麻煩。
「今日本是想在詩會上給皇上尋個伴讀,但那些人一個個好高騖遠,空有一番理論,不過紙上談兵罷了。本王尋思,若是將這些人放到皇上身邊怕是不妥,便直接進宮來了。」
楚未央倒是不知道要尋伴讀的事情,問道,
「珏兒如今身邊不是有兩位伴讀的小公子嗎?都是些忠良臣子家的後輩,本宮見過,那是個頂個的聰明,人品也沒得說,怎麼還去外邊尋起伴讀來了?」
攝政王搖頭道,
「那些望族家的孩子,從小長在京城,錦衣玉食般的長大,哪裡知道這天下是如何?百姓是如何?雖聰穎,卻比不得尋常子弟更能看到世間百態。皇上未來是要學治世之功,身邊又怎麼能沒有這樣的人才?」
他說著說著,便自覺說得有點多,這些事情也本沒理由來煩擾太后的。
楚未央倒是覺得無妨,反而道,
「攝政王說得有理,這事兒您倒是費心了。畢竟未曾見世,又怎能治世呢!不過,本宮雖不懂朝政,卻也知道王爺這些年來,凡所做之事,皆是為了天下黎民。民生天下,想必王爺也很是明白其中之道吧。」
攝政王聽此,便不免道,
「本王所做皆是本分。不過說來,皇室宗親皆是無法體會民生之苦的,本王也不例外,只是多年前有幸在慶雲寺清修,廟宇之中,來來往往,也算是一番體驗吧。」
聽到攝政王提起慶雲寺,楚未央眼睛眨了眨,道,
「本宮不懂佛理,只是若是說起清修,王爺倒是可以同皇上聊聊。」
攝政王提起精神,又有些不解,「皇上?」
楚未央點點頭,沖珠簾之後道了句,「珏兒,別躲著了,出來親自同你皇叔說吧。」
於是皇上就頂著攝政王猶豫的目光從後邊出來,心中暗自給自己鼓勵著。
皇叔不是不講理的人,應該會答應自己的吧?
見人出來之後久久不說話,攝政王意識到許是兩人早就計劃著有什麼事情等著交代,
看著皇上道,「皇上有什麼話便直接說吧。」
楚未央也在一旁鼓勵道,「珏兒,直接說吧。聽聽你皇叔的想法。」
一陣沉默後,皇帝一咬牙,便大膽將自己心中所想說了出來,
「皇叔,朕想要入慶雲寺,想要做元通大師的徒弟!」
他一抬眼便能看見這位一直在悉心教導自己長大的皇叔,如今是怎樣一副驚訝的神情。
趁著對方還未發怒,乾脆繼續道,
「皇叔,朕不想做皇帝了,您就成全我吧!這些年您也看到了,我根本就沒有做皇帝的天分。與其讓我坐在這個位置上,倒不如您登基,您一定會成為一個深受百姓愛戴的明君!」
「夠了!」
攝政王厲聲道,「皇上,您也不是小孩子了,這種話以後休要亂說!」
「皇叔?」皇帝內心一震,被攝政王的反應嚇到。
楚未央眼見形勢不好,連忙上前道,
「王爺莫動怒,珏兒有這份心也不是一兩日了,是我一直讓他瞞著沒說。其實珏兒說的也有道理,依照如今天下形勢,您登基才是最好的選擇。」
「太后娘娘,您也休要再說這樣的胡言亂語,若是被有心之人聽了去,怕是又是一場麻煩!」
攝政王說不清心裡是怎樣的感覺,乾脆也不在這裡多呆,神色冷冽的便從宮內離開。
皇帝向上前去追,卻被楚未央攔住,
楚未央不懂政事,但也知道攝政王是個一心為國為民的好王爺。
若是真的為了天下百姓,定然是會答應的。
「不論怎麼樣,咱們得趕緊尋個機會告訴王爺才是。」
第71章 大結局
自當今聖上十歲生辰起, 之後每年皇帝的生辰日,京城內便都會有一場詩文集會。
天下文人齊聚京都,斗詩評文, 凡見解獨到, 文采斐然者, 皆有可能得到貴人青睞賞識,入仕為官, 一展宏圖。
這詩文集會皆是由朝中重臣主持,而今年則更是請到攝政王坐鎮。
如今皇帝年幼, 朝中大權皆是在攝政王手裡,若是能入了攝政王的眼, 以後豈不是官途順遂?
這一點大家都心知肚明,因此今年的詩文集會較之往年,則是更加熱鬧。
詩文集會進行了整整一日。
攝政王今年赴會的目的,就是為了挑選一些青年才俊,能夠時常入宮給皇帝做伴讀。
只是看來看去,終究是沒有中意的人選, 便只好悻悻離去。
而那群拿著詩文的才子, 還期盼著能夠被攝政王看中,渾然不知自己已然沒了機會。
因皇帝和太后都是不喜鋪張之人。
除去白日裡的那些, 今年的生辰便只是在晚間準備了一席簡單的家宴罷了。
楚未央看到攝政王進來時便是往四周一掃,知道他是在尋皇帝,便道, 「珏兒在後殿更衣,待會便過來。」
她讓紅杏給王爺看了座,這才嘮起嗑來,「王爺今日倒是來得早, 方才汪公公還說今日詩文集會的人多,本宮還擔心王爺脫不開身呢!」
進宮之後攝政王的神色便稍微輕鬆了些,但此時聽太后如此說起,便又想起來還未找到合適的人選,不免覺得有些麻煩。
「今日本是想在詩會上給皇上尋個伴讀,但那些人一個個好高騖遠,空有一番理論,不過紙上談兵罷了。本王尋思,若是將這些人放到皇上身邊怕是不妥,便直接進宮來了。」
楚未央倒是不知道要尋伴讀的事情,問道,
「珏兒如今身邊不是有兩位伴讀的小公子嗎?都是些忠良臣子家的後輩,本宮見過,那是個頂個的聰明,人品也沒得說,怎麼還去外邊尋起伴讀來了?」
攝政王搖頭道,
「那些望族家的孩子,從小長在京城,錦衣玉食般的長大,哪裡知道這天下是如何?百姓是如何?雖聰穎,卻比不得尋常子弟更能看到世間百態。皇上未來是要學治世之功,身邊又怎麼能沒有這樣的人才?」
他說著說著,便自覺說得有點多,這些事情也本沒理由來煩擾太后的。
楚未央倒是覺得無妨,反而道,
「攝政王說得有理,這事兒您倒是費心了。畢竟未曾見世,又怎能治世呢!不過,本宮雖不懂朝政,卻也知道王爺這些年來,凡所做之事,皆是為了天下黎民。民生天下,想必王爺也很是明白其中之道吧。」
攝政王聽此,便不免道,
「本王所做皆是本分。不過說來,皇室宗親皆是無法體會民生之苦的,本王也不例外,只是多年前有幸在慶雲寺清修,廟宇之中,來來往往,也算是一番體驗吧。」
聽到攝政王提起慶雲寺,楚未央眼睛眨了眨,道,
「本宮不懂佛理,只是若是說起清修,王爺倒是可以同皇上聊聊。」
攝政王提起精神,又有些不解,「皇上?」
楚未央點點頭,沖珠簾之後道了句,「珏兒,別躲著了,出來親自同你皇叔說吧。」
於是皇上就頂著攝政王猶豫的目光從後邊出來,心中暗自給自己鼓勵著。
皇叔不是不講理的人,應該會答應自己的吧?
見人出來之後久久不說話,攝政王意識到許是兩人早就計劃著有什麼事情等著交代,
看著皇上道,「皇上有什麼話便直接說吧。」
楚未央也在一旁鼓勵道,「珏兒,直接說吧。聽聽你皇叔的想法。」
一陣沉默後,皇帝一咬牙,便大膽將自己心中所想說了出來,
「皇叔,朕想要入慶雲寺,想要做元通大師的徒弟!」
他一抬眼便能看見這位一直在悉心教導自己長大的皇叔,如今是怎樣一副驚訝的神情。
趁著對方還未發怒,乾脆繼續道,
「皇叔,朕不想做皇帝了,您就成全我吧!這些年您也看到了,我根本就沒有做皇帝的天分。與其讓我坐在這個位置上,倒不如您登基,您一定會成為一個深受百姓愛戴的明君!」
「夠了!」
攝政王厲聲道,「皇上,您也不是小孩子了,這種話以後休要亂說!」
「皇叔?」皇帝內心一震,被攝政王的反應嚇到。
楚未央眼見形勢不好,連忙上前道,
「王爺莫動怒,珏兒有這份心也不是一兩日了,是我一直讓他瞞著沒說。其實珏兒說的也有道理,依照如今天下形勢,您登基才是最好的選擇。」
「太后娘娘,您也休要再說這樣的胡言亂語,若是被有心之人聽了去,怕是又是一場麻煩!」
攝政王說不清心裡是怎樣的感覺,乾脆也不在這裡多呆,神色冷冽的便從宮內離開。
皇帝向上前去追,卻被楚未央攔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