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長子虞稷,孝順恭敬,體恤手足,封為恭王,賜居魯東省,無詔不得回京。皇三子虞稔,溫文儒雅,勤勉孝順,封為順王,賜居南江省,無詔不得回京。皇七子虞穗,天資聰穎,靜默寡言,封為敏王,賜居北定省,無詔不得回京,欽此!」

  第三封是封王的聖旨。第四封則是冊封公主。

  而接下去的第五封第六封等等,都是提拔或革除一些人的官職。天和帝似乎想要一日之內將所有的話都說盡一樣,直到右相的手都寫酸了,他才停了下來。

  他看向溫太傅,說道:「太傅,您自朕年幼之時,便悉心教導於朕,朕自感激不盡,欽賜丹書鐵券於你,可保家族綿延。往後這大魏,就請太傅您幫朕看著了。」

  他又對關太保說:「關太保,這京中大營,關係複雜,黨派之爭日益嚴重,需要有人幫朕鎮著,朕賜你尚方寶劍,若有人不聽,您直接砍了他們便是。另外,軍中將領寇靜,是個可託付之人,還望太保多多費心,幫太子留個可用之人。」

  「左相,右相,你二人年事已高,有些事情,就不要過分執著了。朕知道你們一心為了大魏百姓著想,可天下苦黨派相爭久矣,還望二位能約束其身。太子年幼,正需二位共同扶持方可。」

  天和帝掏心掏肺的一番話,讓這幾位老臣都抹起了眼淚,心中又是欣慰又是愧疚。

  最後,他對淳親王說:「三弟,這大魏的江山,就託付你,替我看著了。若太子有違制之事,你身為叔父,只管教訓便是。我要先走一步了。」

  淳親王啞著嗓子應了一聲是。

  天和帝微微一笑,閉上眼睛,身子往後靠了靠,而後,再沒有起來。

  長廊上,虞秋拿著自己的課業興沖沖地往乾元宮跑去。

  「鐺——鐺——」

  幽遠綿長的喪鐘響起,天下之人皆縞素。

  被關押在大理寺的皇后,聽見這個聲音後愣了許久,而後便大笑出聲,笑得眼淚都出來了也不曾停下。

  ……

  早朝之上,太傅宣讀了一封又一封天和帝的遺詔,其中最後一封,便是傳位於太子的詔書。

  「恭迎……太子殿下登基!」張福海站在高台之上用力喊到。

  群臣一同下跪,齊聲高喊:「恭迎太子殿下登基!」

  大殿之外,身著龍袍的虞秋,用力眨去了眼角的淚水,肅著一張小臉,望向一旁的楚辭。

  「先生,父皇將我託付於你,還請你陪我走完這一段。」他的聲音有些哽咽。

  楚辭微紅了眼眶,伸出手,最後一次,摸了摸他的頭:「臣,定不負聖命!」

  他牽起虞秋的手,一步又一步,堅定地,領著他朝那至高之位走去……

  第525章 番外一漳州府後續

  楚辭最近忙得腳不沾地, 新帝登基要開恩科,從五月起, 提學司里就沒一個人是閒著的。

  周提學對楚辭寄予厚望,將指定各省鄉試主、副考官的任務分派給了他。

  這主考官要考慮的事情就多了,首先考官不能監考戶籍地,不同籍的官員也不能互相監考屬地,以免交叉作弊。

  再然後,以前監考過的不能重複去同一個地方,任上的官員不能和監考官有牽連。除此之外,主考和副考也不能總一起搭檔。

  另外,對考官們的學識和人品也有一定的要求, 為人不能太過偏激, 以免有失公允。

  條條框框規定下來,楚辭頭都大了一圈。

  他從戶部取來和教育系統相關的官員履歷後,就廢寢忘食地看了起來,恨不得紮根在提學司里不出去。

  「楚大人,寇將軍已經等在外頭了。」放衙後, 分給楚辭打下手的官員進來提醒道。他已經習慣,那位寇將軍每次放衙後,都過來等楚大人一起回去了。也不知兩人的府邸是不是離得很近。

  楚辭抬起頭,才發現外面有些暗了。他心道, 怪不得看不太清紙上的字了, 還以為是眼睛要壞了。

  「李大人,你幫我告訴寇將軍一聲, 讓他先回去吧。順便再幫我點幾支蠟燭放屋裡,我再留一會。」說完,他又埋頭看了起來。

  過了一會, 屋子裡亮堂起來。楚辭頭也不抬地說了聲「謝謝」,並表示李大人可以先行回去。

  遲遲未等到回應,楚辭疑惑抬頭,然後笑了。

  「你怎麼又進來了,我不是讓你先回去嗎?」他不顧形象地抻了抻身子,又舉起拳頭捶了捶肩頸,「快來幫我按兩下,人都坐僵了。」

  寇靜眼裡有幾分無奈,他走到楚辭身後,拇指抵住他後頸的穴位,力度適中地幫他放鬆身體。楚辭舒服地喟嘆一聲,整個身子懶洋洋地往後一靠,有一搭沒一搭地和寇靜說話。

  按了一會,他覺得整個人都舒坦了不少,便拉著寇靜讓他坐下,還殷勤地倒了杯茶過去請他喝。

  「餓不餓?」寇靜接過茶水沒喝,反問道。

  楚辭點頭,能不餓嗎?提學司衙門什麼都好,就是伙食不盡如人意。這廚子做什麼都愛放點糖,他吃著很不得勁。

  「我去一品香給你買點吃的?」

  楚辭眼睛一亮,而後又暗淡下來,嘆了口氣:「算了,這幾天總在外頭吃,大虎都有意見了。」

  這幾天大虎見著他,都要明里暗裡地問一遍,是不是他覺著最近做的飯菜不好吃?

  寇靜沉默了一會,然後拿起他桌上的履歷表認真地看了起來,將裡頭合適的官員挑出來放在一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