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即墨寒臉色一僵,皇帝這老滑頭,這不還是不肯放過他嗎?

  可看著行將就木的皇帝,即墨寒又實在不忍心拒絕他。

  “臣必不負陛下囑託,誓死效忠新帝。”蘇振國抱拳說道,眼眶微紅。

  “臣雖不才,但願拼盡全力輔佐新帝。”蘇智也表了態。

  皇帝的目光落在即墨寒的臉上,張嘴,卻已經發不出任何聲音。

  “陛下放心,臣亦然。”即墨寒沉下眸光。

  皇帝咧咧嘴,沖蘇振國和蘇智揮揮手,示意他們退下,他有話想單獨對即墨寒說。

  蘇振國和蘇智行了禮,恭恭敬敬地退出了大殿。

  皇帝劇烈地咳嗽了起來,即墨寒就靜靜地佇立在一旁,一言不發。

  好半天,皇帝才終於止住了咳嗽,烏青的唇邊沾染著鮮血。

  “寒兒......”皇帝的嗓音沙啞而蒼老,他用盡全力沖即墨寒伸出手去。

  即墨寒遲疑了一會,還是握住了皇帝的那隻手。

  他感覺到皇帝似乎鬆了一口氣,那布滿血絲的眼睛裡閃過最後一絲光亮。

  “朕還有最後一個願望。”皇帝已經連出氣都十分困難了,但是他還是強撐著繼續說了下去:“在朕的有生之年,能聽見你叫朕一聲父皇嗎?”

  即墨寒脊背一僵,他抿著唇,避開了皇帝殷切的目光。

  “可以......嗎?”皇帝的手指微微顫動了一下:“朕的時間,不多了......”

  即墨寒深吸一口氣,垂著頭,終於還是輕聲喚道:“父皇。”

  病榻上的皇帝早已泛青的面色在那一瞬間容光煥發,他的唇角不可抑制地向上揚去,可很快,他面上的那一抹笑容戛然而止。

  即墨寒感覺到皇帝的手一下子失去了所有重力,頹然地栽在了床上。

  皇帝,駕崩了。

  那一刻的即墨寒不知心裡是什麼感覺,他原以為自己根本不在乎這個人,更不認為自己和他有任何的牽絆,可當他真的死在自己面前時,即墨寒才真切地感覺到了心臟有一瞬間的抽痛。

  這或許就是血濃於水的親情吧。

  他將皇帝的手安放在了身邊,站起身,有些昏眩。

  床榻上的皇帝面帶微笑,似乎走的很安詳。

  第383章 其他類型豪門貴女復仇記

  新帝魏景隆就在蘇振國、蘇智和即墨寒三位顧命大臣的輔佐下登基了,年號永裕,史稱仁景帝。

  小皇帝勤思好學,聰穎懂事,對先帝留下來的大臣十分尊敬,特別是對在先帝面前舉薦他的即墨寒,小皇帝更是心懷感激。他尊即墨寒為師父,請即墨寒教授他為君之道和治國之法。

  即墨寒並不因為魏景隆的皇帝身份就對他更客氣一些,該說就說,該罰就罰。他平常對魏景隆的態度也是冷冰冰的,如果偶爾遇上即墨寒心情好,給了小皇帝一個笑臉,小皇帝都能手舞足蹈地高興好久。

  看得出來,小皇帝對於自己的這位師父還是很服氣的,心服口服的那種。

  他不傻,他心中清楚的知道,沒有即墨寒和其他兩人,他的江山根本就坐不穩。

  而即墨寒當然也有自己的打算,說出來可能都沒人信,他才是最希望小皇帝能成材的那個人。畢竟先帝的遺詔在那兒擺著,小皇帝不行,就得輪到他,他才不想當什麼皇帝呢!

  先帝就是摸准了他這心思,所以才立了這遺詔,一來能制約魏景隆,防止他一下子爬得太高得意忘形,二來還能督促即墨寒盡心盡力輔佐培養新帝,一石二鳥,不可謂不高明。

  所以說,先帝才是最有遠見的那個人啊!

  雖然魏景隆登基時還十分年幼,但好在先帝給他留下了三個寶貴的人才幫助他管理國家大事,因此國力並沒有受到不良影響,反而日益強盛。朝堂上,文有蘇智,武有蘇振國,全盤把控有即墨寒,這三人運籌帷幄,相互配合,整治自先帝後期以來的不良之風,帶領大梁走進了新的輝煌,史稱仁景盛世。

  值得一提的是,魏景隆對書畫特別感興趣,常常獨自對著一幅名人字畫挑燈鑽研到半夜。有一次,他偶然得了一副瀾公子《空山隱宿圖》,一看就喜歡上了,甚至到了愛不釋手的程度。

  當他得知瀾公子就是楚靖王妃時,他更是欣喜若狂,求了即墨寒好幾天,非要拜蘇皓月為師。即墨寒被他鬧得不勝其煩,和蘇皓月商量一下,最終還是答應他偶爾讓蘇皓月入宮指點他的書畫。

  私下裡,魏景隆稱即墨寒為師父,稱蘇皓月為先生,在他們面前總是畢恭畢敬的。

  蘇皓月可不敢托大,每次進宮面聖禮節周到,在皇帝面前謹言慎行,教完就走,絕不耽擱,讓某些躲在暗處想揪她小辮子的人根本找不出她的錯處。

  這魏景隆,年紀不大,心思卻不淺。他看得出來即墨寒與王妃感情很好,便從蘇皓月這裡下手,拉近他與蘇皓月的關係,藉此向即墨寒套近乎。

  蘇皓月和即墨寒都是兩個人精,魏景隆的那點小心思哪能逃得過他們的法眼呢?

  但是蘇皓月轉念一想,也能理解,畢竟魏景隆從前在皇宮裡不受重視,好不容易一步登天了,自然是要想方設法保住如今的地位,念在他也沒有惡意,蘇皓月便也就順其自然了。

  蘇府、安陽侯府和楚靖王府三家在朝堂上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勢,權傾天下,貴不可言。蘇智帶領著寒門派在朝中大展拳腳,針砭時弊,真正兌現了曾經向先帝許諾的“君子之黨,可以興國”的諾言,他自己更是年紀輕輕就已坐到禮部尚書的位置,功成名就,成為天下讀書人心中的楷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