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太子殿下道:「我以前哪有懈怠,我明明也很用功,只是父皇你沒把我放進麻袋裡去罷了!」

  這麻袋說的是毛遂自薦時講的,你要是把鋒利的斧子放進麻袋裡,它馬上就會破袋而出!

  開泰帝道:「口氣還真不小,那你們就在旁邊聽著吧,有什麼不懂的只管提問,別好面子來個不懂裝懂。」

  太子殿下點頭如搗蒜。

  姜若皎在太子殿下身邊落座,在旁邊聽開泰帝他們商量春耕諸事,不時在紙上記上那麼幾句。

  等小會開完,開泰帝便讓他們去戶部衙門幹活去。

  戶部不是個清閒部門,每天都有許多事要忙,姜若皎兩人上回過來時底下的官員就忙碌得很,這次剛過完元宵,更是堆積了許多事務要處理。

  春天來了,事情就更多了,六部之中就戶部攥著錢袋子,另外五部要用錢都會過來討。

  這就得考驗戶部尚書的調節能力,給誰不給誰都是大學問。

  太子殿下本來信心滿滿地走到戶部衙門,看到那堆積如山的事務後差點調頭就走。

  好在太子殿下還記得自己是為了爭一口氣而來,最終還是艱難地邁開腿往裡走。

  見到戶部侍郎,姜若皎笑著喊了一聲「師兄」。

  在此之前他們和戶部侍郎並不相熟,若非宮宴那會兒要從國庫支錢,他們連面都沒見過幾次。

  不過既然要一起共事了,那自然是得好好套套近乎。

  戶部侍郎是他們太傅的學生,朝中現在雖然不許搞結黨營私,可師徒關係對於許多讀書人來說還是十分重要的,即便你自己不認,外頭仍然會說你是某某某的學生。

  這次戶部侍郎舉薦太子來當戶部尚書就被不少人認為是太傅授意。

  太子殿下一聽姜若皎喊師兄,心裡的警鈴又響了起來。

  他不著痕跡地打量戶部侍郎幾眼,覺得姜若皎喜歡上這位師兄的可能性不大,也笑著喊了聲「師兄」。

  戶部侍郎忙道「不敢當」,他本是覺得太子殿下挺會給國庫撈錢才會上表舉薦,沒想到朝中竟為此鬧起來了,還因此連累了老師和太子,他心裡十分過意不去。

  現在太子當真進了戶部,還捎帶一個太傅常誇讚的太子妃,戶部侍郎存著彌補的心思賣力地帶著他們熟悉戶部各項事務。

  當戶部尚書,算術不能太差,要能處理各種各樣的數據,每一個數額都是極其龐大的,往往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所以得非常小心。

  除此之外,還有一樁十分要緊的事要牢牢記住:臉皮一定要厚!

  臉皮太薄,別人磨兩句就輕易鬆口,回頭國庫都被人哄空了!

  所以,臉皮必須得厚啊!

  太子殿下頭一次學到這樣的處世學問,登時有些瞠目結舌,越發發現周尚書著實不容易。

  為了儘快處理掉過年期間堆積下來的事務,姜若皎和太子殿下當天就帶著戶部眾人開始加班。

  姜若皎一向心細如髮,陪著太子殿下埋頭苦幹的時候不忘觀察底下人的表現。

  戶部之中有不少官員對他們夫妻倆是不服氣的,干起活來明顯在消極怠工。

  姜若皎沒有出言責難他們,只是私底下和太子殿下商量了幾句,有意識地對底下人手頭的活兒進行針對性地調整。

  漸漸地,願意幹活的人都拿到了重要的差使,消極怠工的人逐漸被邊緣化。

  沒過幾天,太子殿下安排起各項事務來明顯順利了許多。

  本來覺得姜若皎兩人年紀輕、閱歷少,認為他們很好糊弄的人都傻眼了。

  他們是什麼時候被排擠到想幹活都沒事可乾的?

  開泰帝可不是什麼昏君,他要求底下的官員不能尸位素餐,不僅干錯的得受罰,不作為的也得受罰。

  不想挨罰平時就多做點該做的事,必要時才可以以功抵過!

  現在他們無所事事,別說年底的考核了,就是春季考核他們也過不了啊!

  這下沒人敢糊弄了,都兢兢業業地把姜若皎兩人交待下來的事辦好。

  戶部諸事漸漸步入正軌,姜若皎兩人才結束苦哈哈加班的日子,抽出空來去拜訪周尚書。

  太子殿下一見到周老尚書,立刻一屁股坐到人家對面,自己給自己倒了杯茶,咕嚕咕嚕地喝光了,才對周老尚書道:「幸好我把您給留下了,要不然許多事我們都不知道找誰問去。」

  周老尚書也是沒想到太子殿下會入主戶部,聽他在那感慨不免也跟著笑。

  姜若皎順勢詢問起周老尚書這些天攢下來的疑問。

  有周老尚書這個經驗豐富的戶部老前輩在,很多困擾他們好幾天的問題瞬間迎刃而解。

  姜若皎道:「怪不得別人都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周老尚書道:「是你們肯學肯問才會這麼覺得,許多人可是嫌棄我們太煩人。」

  姜若皎又問:「老夫人身體可好多了?」

  周老尚書道:「好多了,這不,今兒就去她老姐妹家走動了。她這人就是這樣,身體一好點兒就坐不住。」

  姜若皎笑道:「挺好的,有多少朋友能一直好到老?」

  提到這個,太子殿下話就多了:「是啊,我從小玩到大的好友有的人沒了,有的疏遠了,如今也就那麼幾個了。要是到了您和老夫人這個年紀,也不知還能剩下多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