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平西王太妃也是年紀極小的時候就沒了父兄,深知一介孤女想把日子過好有多不容易。她說道:「倒是個有擔當的孩子。」

  她招來個侍衛吩咐了幾句,才邊吃著玉帶糕邊與主持繼續閒聊。

  她倒是沒什麼需要求神拜佛的,單純是碰上先皇忌日,她得到寺里做做樣子。

  當今陛下又一直想找辦法削弱平西王府的勢力,她這個當娘的還得出來演演戲,可不能叫人拿住把柄說她在先皇忌日大吃大喝、聽曲看戲。

  到了用膳的點,底下又陸續送上芋煨白菜、香煎豆腐等等家常菜,都是把最尋常的食材做得香氣撲鼻,聞著就叫人食指大動。

  平西王太妃嘗了幾口,先前派出去的侍衛就回來了,手裡還拿著本菜譜。

  「拿去廚下給姜姑娘,說是我送她的。」平西王太妃擱下筷子吩咐道。

  侍衛領命而去。

  這會兒姜若皎正在做最後一道齋菜,聽人說平西王太妃有賞,她還愣了一下。

  等拿到平西王太妃命人送來的《雲氏食單》,姜若皎一下子想到平西王太妃的娘家。

  雲家世代忠烈,家中男兒大多驍勇善戰,只出過一個與其他兄弟不同的,那人一生都很愛吃,甚至好幾次為了吃新發現的菌菇把自己都毒倒了。後來父兄皆戰死,他才不得不披甲上陣、保衛家園。

  後來這人僥倖活了下來,又開始到處吃吃喝喝,老來寫下這麼一本《雲氏食單》傳給後人。

  姜若皎沒想到平西王太妃會把這麼重要的菜譜送給自己,難得有些激動地問道:「我能否親自去向太妃道謝?」

  那侍衛恭恭敬敬地說道:「我做不了主,不如姑娘隨我一起過去請示太妃?」

  姜若皎點了點頭,把最後一道菜盛了起來,又鄭重其事地洗了手,這才帶上妹妹隨著侍衛一起去拜謝平西王太妃。

  平西王太妃聽說姜若皎要來謝恩,與主持說道:「看來這小姑娘是個識貨的。」她笑著讓人把姜若皎請進來。

  侍衛出去告知姜若皎。

  姜映雪本來準備跟著進去,卻被侍衛攔下了。

  侍衛為難地說道:「太妃只說讓姜姑娘進去。」他們乃是行伍出身,最講究令行禁止。

  姜映雪有些生氣,但還是說道:「阿姊你進去吧,不必在意我,我在這裡等你就好。」

  姜若皎也不好造次,把手裡拿著的傘遞給妹妹,叮囑道:「你不要到處走,我一會就出來。」

  姜映雪點頭說道:「知道啦,我又不是小孩子了。」

  姜若皎不太放心地讓守在門口的侍衛幫忙看顧一二,才轉身步入平西王太妃所在的明月院。

  姜映雪百無聊賴地等在門口,卻見對面的清風院吱呀一聲,被人從裡面打開了門。

  她好奇地抬頭看去,卻見對面走出個錦衣男子,正是剛才去過廚房的裴公子。

  方才姜映雪只偷偷地看了兩眼,沒敢仔細瞧,這會兒躲在傘下膽子卻是大了,不免光明正大地大量起來。

  姜映雪在廚房時聽人說起過裴公子的出身與姓名,知曉他是州牧之子,還很有才華。

  十二三歲正是容易心動的年紀,姜映雪偷看了一會,總覺得這人樣樣都好。

  可想到自己的出身與家中的情況,她又把那點兒心動壓了下去,只悵然地生出幾分獨屬於少女的愁思來。

  第4章

  明月院清幽安靜,姜若皎繞過垂著葡萄藤的長廊,被侍女領進平西王太妃她們所在的禪房。

  平西王太妃保養得極好,一點都不見老態,眉梢眼角仍帶著年輕時的美麗,只是褪去了幾分凌厲,多了幾分慈和。

  姜若皎應邀跪坐在平西王太妃近前,表示自己收到《雲氏食單》著實受寵若驚,愧對平西王太妃的厚愛。

  平西王太妃道:「寶劍理應配英雄。我不擅廚下那些事,菜譜留在我手裡也是白瞎,還不如把它送給你這樣的聰明孩子。」她又詢問了姜若皎幾個問題,見姜若皎不卑不亢地答了,對姜若皎更為欣賞。她搖著頭嘆氣道,「可惜我那孫兒今日沒來,要不然真該叫他跟你學學。」

  姜若皎想到寇世子,眉頭動了動。

  她不願對這個紈絝子弟做評價,要她說好話她根本說不出來,說實話又怕說了惹平西王太妃不高興。

  她這兩年混跡市井,學了不少她們小老百姓該懂的生存之道。

  不管什麼時候,能不得罪這種大人物的時候儘量還是不得罪為好。

  恩也謝過了,姜若皎等平西王太妃感慨完便起身辭去。

  平西王太妃見姜若皎沒有接話,反而還恭恭敬敬地辭別,自然知曉姜若皎也聽說了自家孫兒的荒唐名聲。

  平西王太妃再次在心裡嘆息一聲。

  她這孫兒從小就愛胡作非為,她自己就是野生野長野著長大了的,起初倒也沒覺得有什麼,孫兒想做什麼都由他去。

  結果她兒子回來後發現自己該當個嚴父了,二話不說開始管教孩子。這傢伙常年征戰沙場,壓根沒摸清楚教養孩子的章法,硬是管教得這孫兒越發叛逆。

  現在父子倆僵得很。

  想她本來該是享清福的年紀,臨老還得為兒孫之間劍拔弩張的關係操心,著實惱人啊!

  姜若皎不知平西王太妃心中的煩憂,起身往外走去。不想她才剛走到外面,就見寇世子正嬉皮笑臉地堵著自家妹妹說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