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樂則柔沉吟一會兒,笑了笑,「你們就當什麼都不知道好了。」又說:「晚上我下廚做定勝糕和豆沙酥,你再讓廚房準備一下玫瑰糖。」

  豆綠簡直肅然起敬,聽完這種消息居然還能想著吃。

  紅色豆沙餡兒,血呼啦茬的肉……

  咦呀!

  誰都以為此事翻過去了,沒想到這只是另一場紛亂的開端。

  第113章 驗證(一)

  崇豐元年十月廿九,微陰,諸事皆宜,百無禁忌,逸王陳兵淮水,誅奸佞立正統,匡扶大道。

  二皇子才是正統,南貴妃被奸人迷亂心智口不擇言,宰相樂成和安止偽造聖旨混淆龍脈,蠱惑皇帝,私自屯兵。

  從頭到尾只說樂家,不管其他。

  寒煙生碧水,秦淮穠艷風情被瑟瑟西風滌盪一乾二淨,逸王臨風站在船頭,白衣紛飛勝雪,眼前籠著霧波,身後黑鴉鴉鐵甲堅船一字排開。

  三個月前石泉便勸他動兵,「定國公出海,漠北軍不敢輕舉妄動,江南樂家兵力和福建水師遠赴落桑,正是您統一大寧難尋的好時機。」

  逸王當時是不願出兵的,內憂外患,先要解決落桑之患再論其他,如果此時他趁江南空虛興兵戈,在落桑的兵卒立刻會陷入兩難境地,無異於背刺一刀。

  石泉苦苦相勸,「王爺,千古機遇如電光石火倏忽即逝,錯過之後空扼腕亦無可挽回,當初黨夏入關您已經錯過了一次時機,如果捨去這次,不知何時才會再有機會統一大寧。」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史書改筆亦非難事,日後天下安定,只會記得您撥亂反正力挽狂瀾。」

  逸王當然知道好機會,也當然心動,但他仍是拒絕了。

  直到滇地民亂。

  滇地實際情形比江南百姓所知要慘烈得多,也殘忍得多。

  上萬礦工□□又被暴力鎮壓,目之所及儘是斷軀殘肢,一連半個月,從礦區流出來的水是黑紅色。

  礦主為了避免瘟疫,將屍體全都拋進廢棄礦坑,也不僅是屍體,只要沒有睜著眼睛的全被土石轟隆隆掩埋。

  大山隔絕,禿鷲揮動翅膀高高盤旋,如果不嫌血泥污濁把耳朵貼在地上,似乎能聽見微弱的哭喊,晚間杜鵑啼鳴與絕望的□□交雜,人間煉獄不過如此。

  石泉再次沙啞著喉嚨諫言,「江南百姓倍受商人和世家摧殘,苦商業已久,亟待王爺拯救於水火。若王爺亦為虛名袖手,則江南危矣,天下危矣。」

  逸王此時望著浩渺煙波,搖頭失笑——什麼救江南黎庶,不過是好聽託詞而已。

  「王爺何憂思之深也?」咳喘聲近,一個頭戴幕籬的黑衣人從船艙里轉出來,他步伐虛浮,聲音沙啞,似乎扛不住瑟瑟江風,將身上披風攏得更緊了一些。

  任誰也猜不出這樣一個看似命不久矣的糟老頭子是逸王近年來最依仗的智囊,江北無論官職高低身份貴賤,見到他都要尊一聲石先生。

  逸王見他過來,倚欄笑道:「石先生料事如神,到了這裡,江南諸家果然仍龜縮不出,看來是要推出樂家作犧牲了。」

  「以利相聚者,必以利散,各家既因財富商業擁戴樂則柔,現在衡量利弊,自然不會引火上身,且樂則柔本就引起民怨沸騰,正好送給他們現成的理由袖手旁觀,頂多聲討一番罷了。

  說不準還要落井下石,畢竟樂則柔和樂家占了江南商業三分天下,她倒下,太多人能獲利了。」

  石泉張開雙臂虛虛劃拉一下,整個青檐粉牆的江寧城都被他劃住,幾朝的金粉富貴風流入懷,喟然嘆道:「溫柔鄉,英雄冢,樂則柔在這裡說一不二了太多年,江寧安逸消磨了警戒心,倘若放在幾年前她絕不會陳拙遠去落桑。」

  如果陳拙穩居漠北,向逸王施壓,天下三分的格局還能延續不知多久……

  可惜了。

  她一步錯,給逸王湊齊了天時地利人和。

  逸王在淮水北岸給出最後期限,放話等待三天,要廢了小皇帝,要樂成和安止以死謝罪。

  樂則柔還是很佩服江北上下的執行力的,或許因為他們極善夜行軍,不聲不響就迅速集結了五萬士兵,如果不是怕驚動江南,恐怕能召集更多。

  當然,逸王的五萬精兵鐵甲,對付江寧禁軍草包是綽綽有餘了。

  樂成急得團團轉,樂家四房已經連夜卷包袱去四夫人娘家了,一日之間,熙熙攘攘樂家巷以極快的速度冷清下來,留下的人也都人心惶惶,沒頭蒼蠅一樣打聽著出路。

  「七姑,你究竟是如何打算的,你給三伯父一個準話,伯父年紀大了,受不了日夜懸心。」

  樂則柔尋常地說:「沒事,您不用愁。」

  樂成壓低了聲音,「你是不是手裡還有兵?」

  樂則柔噗嗤笑了,「湖州一共能有多少人,我總不能拎出一個就當兵,我的人全都交給陳拙了。」

  樂成眉心緊緊皺出一個川字,實在不懂了,她為什麼還能笑得出來。這次與以前危機不同,樂則柔內憂外患,不僅是逸王大軍直逼淮水,她因滇地民亂在江寧聲譽極差。偏偏此時她將人都給陳拙帶到福建了,兵力空虛,南家的福建水師一半兵力遠赴落桑,即使想幫她也遠在福建解不了近渴。

  她為什麼還能氣定神閒?沒有兵,難不成要和逸王以理服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