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玄奘把餅掰下一半,丟向草叢中,狐狸銜起就跑,嗖地一下就不見了。

  玄奘露出一個微笑,溫柔而又淡然,像是山谷中的一陣清風。

  他默默吃完手裡的半塊餅,然後便握緊手中禪杖,繼續啟程。

  堅定的足音在寂靜的山林之中響起,他的身影沐浴在陽光中,漸漸遠去。

  西行之路,每一步都是心的修行,即便自身正在艱難困苦之中,也不忘普度眾生。

  ………………………………………………………………………………………

  春風和煦,陽光明媚,五指山的桃花開得絢爛,風中滿是芬芳的花香。

  孫悟空正無聊地數著花,忽然間山下有個僧人路過,他心道莫非這就是菩薩說的取經人,於是連忙呼喊道:「取經人!你是菩薩說的取經人嗎?」

  那僧人頓住腳步,抬頭望來,露出一張溫潤如玉的面容。

  他的雙眸清澈如溪,既清且亮,仿佛永遠也不會被紅塵玷污。

  他微微含笑,溫柔中透著儒雅,使人如沐春風。

  玄奘緩緩向孫悟空走來,一襲白衣勝雪,湛湛風姿宛如玉竹。

  他走到孫悟空面前,蹲下,然後低頭道:「貧僧正是取經人,你又是誰,為什麼被壓在山下呢?」

  孫悟空將自己大鬧天宮被鎮壓五指山的事情說了,然後請求玄奘放自己出來。

  玄奘道:「既然是菩薩的吩咐,那麼貧僧就試一試吧。」

  於是上山揭帖,將孫悟空放了出來。

  師徒倆就這樣結下緣分,一同西去,只是孫悟空性格恣睢,不喜拘束,遇見山賊一概打死,被玄奘訓斥幾句,便負氣走了。

  孫悟空回了一趟花果山,看望猴子猴孫,但思及玄奘對自己的恩情,無論如何也應當保他西去,於是又與猴子猴孫告別,一個筋斗雲騰越而去。

  另一邊,玄奘嘆息一聲,只得獨自上路,他行至一座荒山,遇見了一個老人。

  那老人道:「長老,你一個人這是要去哪兒啊?」

  玄奘彎腰向老人家施了一禮,道:「貧僧自東土大唐來,要往西天拜佛求經。」

  老人道:「西天佛國距此萬里之遙,長老孤身一人,怎麼都不帶個徒弟呀,」

  玄奘道:「本來是有個徒弟的,只是他性格放縱,不受管教,已經離我而去了。」

  老人道:「長老不必擔心,你那徒兒不過是一時之氣,定會回來,我這裡有一頂帽子,能夠降龍伏虎,就算是大羅神仙戴上他,也要乖乖聽話,等你那徒兒回來,就讓他帶上,他從此便不敢不服管教了。」

  說完,拿出一頂精緻的帽子,遞給玄奘。

  豈料玄奘道:「多謝老人家一番好意,只是這帽子貧僧不能收下。」

  老人道:「哦?為什麼呢?你那徒兒神通廣大,有了這帽子你就能轄制他,不好嗎?」

  玄奘搖了搖頭,道:「若他真能回來,說明他本性善良,知恩圖報,我又怎麼能辜負他的信任,剝奪他的自由呢?」

  老人問道:「可若沒有這頂帽子,你又如何轄制他呢?」

  玄奘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他恣睢放縱,我正應以身作則,引他入正途,若是連自己的徒兒都渡不了,又談何普渡眾生呢?更何況,以外物為枷鎖,終究有被打碎的一天,世間至堅之物,唯有仁與愛,我將以仁愛之心為枷鎖,束縛他的凶性與惡念,我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陽光下,他目光通達,溫柔而又堅毅,看似是不堪一折的蘭草,實則有堅韌不拔之志,不為萬物所移。

  玄奘向老人鞠了一躬,道:「多謝仙師相助,只是貧僧不需要這頂帽子。」

  原來,他已經看出來這個送帽子的老人是天上的神仙了。

  老人笑道:「好吧。」

  他看了一眼隱在雲層間的那道身影,逕自飛走了。

  玄奘又繼續趕路,才走了一會兒,一道流光自雲間飛來,孫悟空合掌跪地,鄭重一拜,心悅誠服道:「師傅。」

  桀驁不馴的齊天大聖,哪怕被關在丹爐里煉了七七四十九天,出來也照樣踹翻丹爐,大鬧天宮,現在卻肯心甘情願地跪拜認錯。

  仁愛之心,果然是世間至堅之物,雖無形而勝有形。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誠不欺也。

  ………………………………………………………………………………

  師徒倆一路西行,收了八戒、沙僧,又將白龍馬收為坐騎,終於聚齊了取經隊伍。

  一路上妖魔鬼怪層出不窮,魑魅魍魎不計其數,師徒四人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終於,師徒四人來到陳家莊,卻聽說通天河中有個靈感大王,在此地興風作浪,導致此地無人敢乘舟捕魚。

  孫悟空聽聞此事,決定為陳家莊除去這個禍患,於是讓八戒與沙僧去水下叫陣,把那靈感大王引出水面來,然後一棒下去。

  誰知那靈感大王還沒出水面,心中就有所警覺,故而沒有被一棒打死,帶著傷逃回洞府,怎麼也不出來了。

  過了幾天,天降大雪,通天河冰凍三尺,師徒大喜,當即踏冰過河,結果走到河中間,忽然間冰裂,玄奘落入水中不見了。

  與此同時,冰面迅速癒合,任孫悟空怎麼砸也砸不開。

  孫悟空怒道:「定是這妖精作怪,看我找菩薩來降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