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雖然他人在海外,卻一直關注大清。對所有人的情況,都是如數家珍。

  可這聽來的,跟本人敘述的到底不同不是?

  眾人無異議,齊齊落座,吃著烤羊喝著湯,輪流開講。

  允礽從他還是胤礽的時候說起,到了哪些個國家,見到了什麼奇怪物事。又有什麼想法,怎麼跟胤禛聯繫等等。

  基本能說的,就都說了。

  尤其遺憾皇考垂危,他拼死拼活地往回趕,終究還是晚來了一步,留下終身遺憾。

  所以時至暮年,便兒子再如何勸說,他也依舊回來了:「原本我這『死了』多年的,是不欲詐屍的。只想在皇考陵前度過最後一段時光,待到歸去。便煩請四弟命人將我化了,埋到皇考身邊去。」

  「是四弟仁慈,反覆規勸,才有今日一見!」

  同想要再最後時光在京城度過,好與福晉葬在一處的允禔笑:「爺可沒有老二你這般波瀾壯闊。爺啊,就自請去了額爾古納河畔,守住咱們大清的北大門。」

  「讓鄂羅斯人再不敢忖著朝廷鞭長莫及,邊時不時地偷偷摸摸搞點小動作。」

  「謙虛了,謙虛了!」胤禛笑:「大哥這麼說,可實在過于謙虛了。你們父子倆在北疆這些年,不但兢兢業業,且立下許多曠世功勳……」

  他這都開了頭,其餘人等自然也都得跟上。

  一片讚揚聲中,允禔擺手:「嗐,這不是職責所在麼?也虧了四弟心懷寬廣,肯給哥哥我這機會。」

  否則像老三似的,便到最後解除了圈禁,也徹底告別了被提拔被重用。

  不到五十就把自己給憋屈死了,可真是……

  想想就讓人無限唏噓。

  重量級人物麼,都是用來壓軸的。所以很理所當然跳過了已逝的老三、當皇帝的老四。直接到老五恆親王允祺:「讓大哥二哥笑話了,弟弟就是個無用的。」

  「只能在宗人府,管些個雜事。連跟老九爭著奉養額娘都常搶不過他!說好的每人府中住半年,他總有理由半路就把額娘拐去,一年能在我府中留兩個月都是好的。」

  胤禛扶額,因為這個,當年他可沒少給他們哥倆當調解員!

  老七生來足疾,身體不大好,也走在了哥哥們的前頭。

  倒是老八放開心結後,整個人都積極向上起來。眼看著都六旬的人了,頭不昏,眼不花。腰杆子還是那麼筆直筆直的,仿佛受到上天的特殊眷顧般。

  這些年管過內務府,經手過戶部。

  當了好些年的議政大臣,跟胤祥一樣,最是能讓胤禛委以腹心的存在。

  老九全部的聰明都點亮在與經商有關的事情上。

  對數字特別的敏感。

  海運開後,負責統籌規劃這方面的他都好像是掉進米缸裡面的老鼠。在允祥跟弘昀的海軍支持下,不但將大清的商船開到了世界各地,還一起締造了大清水軍的強悍傳說。

  老十向來緊跟他九哥,兩人打小地焦不離孟、孟不離焦。

  老九跑去搞海運,他當然也跟著。

  十二主管工部,十四當了軍機大臣。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等,也都各展所長。

  在胤禛的居中調控,諸兄弟們的精誠合作下。

  大清這些年越發蒸蒸日上,日新月異。以至於胤禛開口,就是一大串的表揚詞。把在場所有兄弟都夸遍,才舉杯向他們敬酒:「就如皇考當年所言,大清如此,百姓如此。」

  「朕這個當皇帝的,日後便是下去見了列祖列宗,也可以帶著幾分驕傲了!」

  寧楚格皺眉:「皇阿瑪還沒開始喝就說醉話了,還是這麼不討喜的醉胡話。女兒瞧著,您還是少飲酒,多喝點兒湯吧。」

  接著,胤禛手上就一空。

  酒杯被愛女拿走,轉手就又塞給他一碗湯。

  現場馬上一陣吃吃笑,十四更直言不諱:「該,讓你胡言亂語,就該讓大侄女好好治治你!」

  嗯,對!

  皇上治群臣,大侄女治四哥這個皇帝。十三點頭,四哥越老越執拗,也就大侄女能勸得動他。

  「何止呢?」十四咋舌:「你還記不記得?當年皇帝四哥聽信妖道讒言,服那害人的丹藥。群臣宗室等皆不能勸,還是大侄女拿著皇考當年給的小金牌入了宮。」

  「踹了丹爐,將大把的丹藥塞給那妖道。讓她皇阿瑪眼見為實,服食丹藥的危險與害處。」

  不然的話……

  天知道還能不能有如今這雍正二十年的叫法兒!

  後面這句過於大逆不道,十四並沒有訴諸於口。但是該懂的都懂,甚至允礽、允禔兩兄弟還當場給寧楚格鞠了一躬:「虧了大侄女這一番醍醐灌頂,將你那傻阿瑪救了回來。」

  「這一踹,簡直挽救了大清江山!!!」

  寧楚格連連躲閃:「大伯二伯可別這麼說,侄女不過是一腔孤勇。唯恐那丹藥不是個好的,傷了皇阿瑪的龍體。」

  畢竟古往今來吃丹藥祈求長生的皇帝不在少數,最後不交代在丹毒上的也鳳毛麟角。

  誰知道自家阿瑪是嘉靖還是唐宣宗呢?

  穿越女的記憶中,皇阿瑪一共就享了十三年國祚。真的是,讓寧楚格萬千揪心,各種防備啊!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那妖道跟丹藥一出現,就被公主徹底鎖定。闖了回養心殿,直接讓皇阿瑪近距離感受了丹藥的害處,也算從根源上解決問題。然後又悉心給他調養。才有了他如今六旬有餘,依然精神矍鑠的模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