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紛紛下餃子似的跪下:「皇阿瑪放心,兒子等必然以四弟/四哥馬首是瞻,以大清江山為念。以裕親王伯為榜樣,絕不敢起任何不臣之心!」

  後面這句,就既是對他的保證,也是給新帝的投名了。

  「好,好啊!」康熙用力勾了勾唇角,露出此生最後一個笑容來。臨終,還無限渴盼地瞧了瞧殿門外的方向,喃喃地喚了兩聲胤礽的乳名。

  太醫急急過來診脈,俄爾便一臉沉痛地宣布:「皇上,賓天了!」

  這一句之後,胤禛率先跪下,哭號著喊了聲皇阿瑪。

  緊接著諸皇子們齊齊號哭,殿內哀聲四起。

  日夜恐懼的事情終於變成現實,最最疼她的皇瑪法永遠離開。寧楚格的淚瞬間決堤,差點兒哭得背過氣去。

  她這個當孫女的尚且如此,更何況被疼了半輩子的胤礽?

  水路轉陸路,行船又騎馬,星夜兼程終於回到了京城。結果卻見滿城素白,家家戶戶門口都掛了白色的紙紮花。百姓自發穿了孝,要祭奠仁政多多、惠民政策多多的大行皇帝。

  大行皇帝四字猶如一柄鋼刀,狠狠地插進了胤礽的胸膛。

  直讓他痛不欲生。

  他明明,已經盡了最快最快的速度啊,怎麼就……

  第160章

  這個打擊來得太大,太強烈。讓胤礽一個倒栽蔥,差點兒給地面來了個親密接觸。

  好在瓜爾佳氏手疾眼快:「爺,您小心。雖然……」

  「但是咱們已經到了京城,怎麼也得想法子送老爺子一程?好讓他知道,您歸心似箭,也真拼了命地趕回來。只是風高浪大,路上頗遇到了些波折。」

  良久後,胤礽才低低嗯了一聲。

  他當年假死脫身,現在就是平民一個。自然也就沒有了出入宮闈的權利,更不能冒然讓更多人知道他這個前廢太子尚在人間。免得這政權更迭的時候,被有心人所乘。

  這麼敏感的時候,他連自家親兒子都信不著。

  只想守著雍親王府,見不到忙著為皇阿瑪治喪、準備登基大典的四弟,見見四弟妹托她轉達一下也可。卻不料皇阿瑪大行,德妃傷心成疾。府上福晉、李側福晉都在宮中侍疾。

  另外一個知情者寧楚格也宿在宮中,許久未回公主府。

  雍親王府中主持大局的只有雖為側福晉,但存在感低得發指的宋氏。公主府中,更只有管家。

  無奈何間,胤礽只能又找上了自家女兒額林珠。

  而這會子,時間又過去了一日。

  已經距離皇帝大行三天。

  胤禛原還有些怨懟,怪二哥來得遲,讓皇父帶著遺憾走。可看到哭成淚人的胤礽,卻也只是喟然一嘆:「皇阿瑪雖斷斷續續病了月余,但諸兄弟與寧楚格一直隨侍左右,沒遭許多罪。」

  「等到了十三弟他們的捷報,見到了多年未曾回京的大哥。當眾宣讀了詔書,在一眾兒孫的陪伴下,走完了最後一程。」

  「只遺憾沒見到你最後一面,臨終前都還念著你的名。」

  這一句,就讓胤礽淚崩,哭成五十多的孩子。

  更為難的是:作為已經薨了前廢太子,他便是想以孝子身份送皇父最後一程也做不到。只能夜裡諸皇子皇孫輪流守靈的時候,與胤禛一班。

  兄弟倆一邊跪著,一邊交流這幾年的各自生活。

  胤禛這才知道,短短几年時間,二哥不但實現了當年出海遠洋的目標。還從一艘船,發展成了一個老大的艦隊,還在呂宋左近占了好大一個島。

  就,不愧是皇阿瑪曾經全力培養的太子。

  文韜武略皆有過人之處,隨手條船十餘名侍衛而已,竟也能短短几年折騰出這般成績來。

  胤礽勾唇:「是啊,誰能想到?當初廢太子,我只覺得天旋地轉,整個人都要廢了。一則三十餘年努力付流水,二則古往今來廢太子眾,又有幾個能得善終?」

  「再沒想到,皇阿瑪竟寬容廣博至此。還真允許了我這天馬行空的小想法,從而開啟了我這不一樣的,波瀾壯闊的人生。」

  「四弟,哦不,該叫你聲皇上了。」胤礽微笑,一臉認真地看著他:「皇上你放心,我不管走到哪裡,擁有怎樣的勢力,也絕不會忘了自己流著愛新覺羅氏的血。」

  「我所擁有的好物、好技術、新的認知等都願意與大清共享,終我這一生,我的子子孫孫都不會將刀鋒指向大清!」

  「當然,皇上若不嫌棄我那彈丸之地,也盡可以納了去。只把皇阿瑪當初安排給我那條船、那幾個人留下。容我去到別處,重新再造一個委身之所。」

  胤禛嘆:「二哥苦心孤詣數年,才終於有此光景。當弟弟的又怎下得手掠奪?只……」

  「我以為你此番回來,便不會再走了。」

  怎麼會?

  知道自由的美好,體會到自己開疆拓土的樂趣後。胤礽怎能甘心再回到四角天空中,做一隻囚鳥?

  哦,他現在已『逝』,倒也不用被囚。

  但……

  胤礽苦笑擺手:「胤礽已逝,世間只有保成。既然當初已經做了決定,我還是堅持到底,對誰都好。只是倥傯數十載,而今才知父母恩,卻已經二老皆不在。還請皇上行個方便,讓我能往皇阿瑪墓前守孝,略表寸心。」

  說到這的時候,胤礽撩起袍子跪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