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這幾年來,南國天災甚多,收成亦是一年比一年少。之前我們所奪的糧草,對於南國而言,不亞於失去數萬兵馬。弘安帝若是在此時再度征糧,定會引起民怨。水可載舟亦可覆舟,到時候,陛下不必費力便可輕易拿下南國。此為上計之上計……」
羅律道:「蘇先生所說的上計之上計仍需一個前提,弘安帝並非愚人,他定也知曉再度征糧的後果。如今我國已是占領了南國大半,東西南三軍亦是處於上風,何不乘勝追擊直攻都城盛京?」
蘇莫離瞅了羅律一眼,「羅太尉似乎有些性急,方才我還未說完,你便急急搶了下去。事到如今,自是該乘勝追擊。」
蕭寧沉吟片刻,方指著案上的地圖道:「再行數十里,便是南國要塞飛林。只要攻下飛林,便可與三軍匯合,齊攻盛京。」
蘇莫離若有所思地盯著地圖,良久,他道:「飛林至關重要,定是步兵重重。之前我所探查出的兵力人數,如今也不能作準。經探子回報,飛林內的兵馬連夜重置,究竟有多少,我也未能知曉。」
蕭寧的神色也不禁嚴肅起來,她掃了在場四人一眼,「飛林一戰,決定成敗,莫要掉以輕心。」
眾人紛紛應「是」。
.
過了幾日,大軍行至飛林。
蕭寧作為統帥,一身銀白色鎧甲,坐於銀鬃馬上,她長眉輕揚,身後的十萬大軍在冬日陽光下赫赫生威,暗黑色的鎧甲泛著冰冷的光澤。
而飛林城牆上,站著一個同樣身穿銀白色鎧甲的男子,只見他眉目含怒,目光灼灼地盯著城下的蕭寧。
蕭寧心中微愕,南北之爭已過大半年,她本以為她和南宮白兩人的對決會是在最後,她是萬萬沒有料想到在飛林一役中,就會與南宮白碰面。
南宮白也是萬萬沒有料想過這樣場景。
昔日枕邊的佳人,轉眼一變,就成了兵臨城下的統帥,那深沉的眸光無情地掃過本是屬於他的一個又一個的城池。昔日完好的國土,竟會在曾是自己枕邊人手裡喪失了大半!
念及此,南宮白心中的那一絲柔軟頓然全無。他目光若箭,狠戾地射向了城下的蕭寧。
蕭寧毫無畏懼,她一一接下利箭,揚眉朗聲言道:「若不是你弘安帝率先挑起,也不會有南北之爭,亦不會有死傷無數,血流成河,屍堆如山。無數冤魂皆因你一時之貪所造成。弘安帝,南國遲早是我北國的囊中物,你若心存仁慈善念,理當知曉何為明智之舉。」
附著了內力的話語,所有在場之人皆是聲聲入耳。
「投降!不殺!」
「投降!不殺!」
「投降!投降!投降!」
……
十萬大軍齊聲大呼,氣勢如虹,響徹九霄。直到蕭寧揚手,方「唰」的一聲整齊停下。
她仰顎看著南宮白。
南宮白的面色極其難看,他冷笑一聲,「即便只剩一兵一卒,南國也不會投降。當權者,仁慈應有。但泱泱我國,又豈會落在蕭家手中!」他橫眉冷對,眼裡忽閃精光,「更何況,誰贏誰輸,不到最後又有誰知曉?」
說罷,他舉弓拉弦,繃的一聲,羽箭劃空而過,不偏不差地落在了蕭寧的馬前。銀鬃馬似乎受到了驚嚇,嘶鳴一聲,馬蹄晃動。
蕭寧一扯馬韁,制住了不安的馬兒。
她道:「弘安帝,這路是你自己所選的。你莫要後悔!」
她揚手一揮,冷聲道:「攻城。」
南宮白亦是冷聲道:「備箭,守城!」
十萬北國中軍在蕭寧一聲令下後,紛紛變換陣勢,戰車槍矛利劍雲梯群涌而上,條理分明,配合無間。而飛林城上的士兵們也紛紛拉弦射箭。
箭雨紛紛,馬蹄聲聲;血濺四射,一片廝殺。
倏而,只聽「轟」的一聲,飛林城兩側貿然出現了兩支軍隊,藍白相間的戰旗飛揚,其上赫然寫著鮮紅的「南」字,是南國的軍隊。
羅律與皇榕堂舟率兵於陣前,見此,迅速對望一眼,瞬間又變換了個陣勢,皇榕負責左邊,堂舟負責右邊,羅律主攻飛林城。
而蕭寧與蘇莫離則是策馬飛奔到了一處臨時築起的高台,俯望著戰況。
蘇莫離道:「看來弘安帝親自上場,大大鼓舞了士氣。」
蕭寧頷首,「誠然,飛林此戰,看來甚是艱辛。蘇先生,你認為此役,我們有多少勝算?」
「五成。」
蕭寧微愣,「朕以為蘇先生會說六成。」
蘇莫離搖頭,「弘安帝如今是要拼個魚死網破,一旦飛林城被我們所攻破,南國生死也就在陛下您的一念間。是以弘安帝定會盡力與我們在此一搏。這裡的南國精兵,不可估量,且方才弘安帝目露精光,士兵亦是自信滿滿,此役定有後招。」
蕭寧聞言,神色凝重,用長鏡瞰望負手立於城牆上的南宮白,只見他唇角微揚,似含深意。
「弘安帝如此怡然自得,毫無慌張之色,看來,這後招十分了得。」蕭寧回眸,對蘇莫離揚眉一笑,「不過也無妨,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後招再了得,我們也可應付。再說,還有蘇先生呢。」
話末,蕭寧眨眼一笑,眸光熠熠生輝,即便是一身英姿颯爽的鎧甲也難以掩住嬌媚女兒傾城色。
蘇莫離眯眼,心中竟覺這抹笑靨燦若驕陽,冬日深寒瞬間消散。他垂下眼帘,聲音低沉,「我定當盡力為國。」
羅律道:「蘇先生所說的上計之上計仍需一個前提,弘安帝並非愚人,他定也知曉再度征糧的後果。如今我國已是占領了南國大半,東西南三軍亦是處於上風,何不乘勝追擊直攻都城盛京?」
蘇莫離瞅了羅律一眼,「羅太尉似乎有些性急,方才我還未說完,你便急急搶了下去。事到如今,自是該乘勝追擊。」
蕭寧沉吟片刻,方指著案上的地圖道:「再行數十里,便是南國要塞飛林。只要攻下飛林,便可與三軍匯合,齊攻盛京。」
蘇莫離若有所思地盯著地圖,良久,他道:「飛林至關重要,定是步兵重重。之前我所探查出的兵力人數,如今也不能作準。經探子回報,飛林內的兵馬連夜重置,究竟有多少,我也未能知曉。」
蕭寧的神色也不禁嚴肅起來,她掃了在場四人一眼,「飛林一戰,決定成敗,莫要掉以輕心。」
眾人紛紛應「是」。
.
過了幾日,大軍行至飛林。
蕭寧作為統帥,一身銀白色鎧甲,坐於銀鬃馬上,她長眉輕揚,身後的十萬大軍在冬日陽光下赫赫生威,暗黑色的鎧甲泛著冰冷的光澤。
而飛林城牆上,站著一個同樣身穿銀白色鎧甲的男子,只見他眉目含怒,目光灼灼地盯著城下的蕭寧。
蕭寧心中微愕,南北之爭已過大半年,她本以為她和南宮白兩人的對決會是在最後,她是萬萬沒有料想到在飛林一役中,就會與南宮白碰面。
南宮白也是萬萬沒有料想過這樣場景。
昔日枕邊的佳人,轉眼一變,就成了兵臨城下的統帥,那深沉的眸光無情地掃過本是屬於他的一個又一個的城池。昔日完好的國土,竟會在曾是自己枕邊人手裡喪失了大半!
念及此,南宮白心中的那一絲柔軟頓然全無。他目光若箭,狠戾地射向了城下的蕭寧。
蕭寧毫無畏懼,她一一接下利箭,揚眉朗聲言道:「若不是你弘安帝率先挑起,也不會有南北之爭,亦不會有死傷無數,血流成河,屍堆如山。無數冤魂皆因你一時之貪所造成。弘安帝,南國遲早是我北國的囊中物,你若心存仁慈善念,理當知曉何為明智之舉。」
附著了內力的話語,所有在場之人皆是聲聲入耳。
「投降!不殺!」
「投降!不殺!」
「投降!投降!投降!」
……
十萬大軍齊聲大呼,氣勢如虹,響徹九霄。直到蕭寧揚手,方「唰」的一聲整齊停下。
她仰顎看著南宮白。
南宮白的面色極其難看,他冷笑一聲,「即便只剩一兵一卒,南國也不會投降。當權者,仁慈應有。但泱泱我國,又豈會落在蕭家手中!」他橫眉冷對,眼裡忽閃精光,「更何況,誰贏誰輸,不到最後又有誰知曉?」
說罷,他舉弓拉弦,繃的一聲,羽箭劃空而過,不偏不差地落在了蕭寧的馬前。銀鬃馬似乎受到了驚嚇,嘶鳴一聲,馬蹄晃動。
蕭寧一扯馬韁,制住了不安的馬兒。
她道:「弘安帝,這路是你自己所選的。你莫要後悔!」
她揚手一揮,冷聲道:「攻城。」
南宮白亦是冷聲道:「備箭,守城!」
十萬北國中軍在蕭寧一聲令下後,紛紛變換陣勢,戰車槍矛利劍雲梯群涌而上,條理分明,配合無間。而飛林城上的士兵們也紛紛拉弦射箭。
箭雨紛紛,馬蹄聲聲;血濺四射,一片廝殺。
倏而,只聽「轟」的一聲,飛林城兩側貿然出現了兩支軍隊,藍白相間的戰旗飛揚,其上赫然寫著鮮紅的「南」字,是南國的軍隊。
羅律與皇榕堂舟率兵於陣前,見此,迅速對望一眼,瞬間又變換了個陣勢,皇榕負責左邊,堂舟負責右邊,羅律主攻飛林城。
而蕭寧與蘇莫離則是策馬飛奔到了一處臨時築起的高台,俯望著戰況。
蘇莫離道:「看來弘安帝親自上場,大大鼓舞了士氣。」
蕭寧頷首,「誠然,飛林此戰,看來甚是艱辛。蘇先生,你認為此役,我們有多少勝算?」
「五成。」
蕭寧微愣,「朕以為蘇先生會說六成。」
蘇莫離搖頭,「弘安帝如今是要拼個魚死網破,一旦飛林城被我們所攻破,南國生死也就在陛下您的一念間。是以弘安帝定會盡力與我們在此一搏。這裡的南國精兵,不可估量,且方才弘安帝目露精光,士兵亦是自信滿滿,此役定有後招。」
蕭寧聞言,神色凝重,用長鏡瞰望負手立於城牆上的南宮白,只見他唇角微揚,似含深意。
「弘安帝如此怡然自得,毫無慌張之色,看來,這後招十分了得。」蕭寧回眸,對蘇莫離揚眉一笑,「不過也無妨,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後招再了得,我們也可應付。再說,還有蘇先生呢。」
話末,蕭寧眨眼一笑,眸光熠熠生輝,即便是一身英姿颯爽的鎧甲也難以掩住嬌媚女兒傾城色。
蘇莫離眯眼,心中竟覺這抹笑靨燦若驕陽,冬日深寒瞬間消散。他垂下眼帘,聲音低沉,「我定當盡力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