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也不用去山西瞧侄子了,熙哥兒做為嫡孫要回來奔喪加丁憂的,需在府里待上一年。

  瑾瑤和四爺並沒有回宮,而是去了瑾瑤的莊子上落腳。

  弘智想阿瑪、額娘,幾次接他們回宮都被四爺拒絕了,他的理由是「天無二日,國無二主」,宮裡只能有一個皇帝,他這太上皇哪裡不能住非要回宮裡住。

  孝順的弘智便將朝堂搬到暢春園,離瑾瑤這裡稍近一些,每日有空了還能出來請個安。

  倒是另外三個兒子,帶著家小直接搬進瑾瑤的莊子上,沒有顧慮。

  一開始還是母慈子孝的,看到滿地的孫子、孫女瑾瑤還是挺開心的。

  但過了不到一個月,瑾瑤說什麼都不在京里住了,拉著四爺催著他趕緊離開。

  這些小猴兒們也太煩人了,她年紀大了,可受不得煩,還是安靜地兩個人在一起比較舒坦。

  於是二人跑去太湖邊上釣魚去了。

  還有一個原因,也是瑾瑤不願意在京的主要原因,那便是不止她年紀增長,朋友們也是一樣的,但不是每個人都能長壽的,芳薺格格、佟佳敏兒、十三側福晉富察氏、三側福晉田氏這幾年都陸續沒了,這次回來奔喪又得到消息,五側福晉劉佳氏也不大好,還有林表妹,她去瞧了一次,再也不能瞧第二次了,那種感覺真的很難形容。

  看到她們,瑾瑤才能意識到,自己的大限怕也是不遠了,更加珍惜眼前的人和事了。

  所以她選了一處風景秀麗的地方居住,想在此安享晚年。

  期間還有一個消息,前些年薨逝的太后這回真的沒了。

  燕疊早就和四爺講過,她死了不想和康熙葬在一起,只隨便尋個風景秀麗的地方便是。

  而陪著她的那個男人竟是送走她便消失了。

  這些看來白蓮教再沒出來活動過,說沒有他們的功勞,瑾瑤是不信的。

  越是臨老,瑾瑤越是不安分,更想爭分奪秒地為這個世界做些什麼。

  可她覺得自己也沒什麼才能救世,唯一能做的也只是擴大她的女子學校,廣授弟子。

  和四爺一合計,無聊的二人組決定去瑾瑤書院做夫子,男校、女校都去,這樣也能比較著教導。

  於是江南的書院多了兩個老頭老太太,別看年紀有些大了,可知識卻比一般的夫子強上許多倍,書院的學生們都喜歡來聽他們的課。

  直到他們得了功名後,有幸見到太上皇和太后娘娘的畫像後才知道,原來他們竟然都是天帝、天母門生!

  弘智果然沒叫四爺失望,用了不到十年,就將周邊不安分的小國全部平定了。

  並且由一些新生的武將及寧楚格帶領著的娘子軍們開疆闢土,將大清的擴大了五分之一,征服了一些海域,收攏當地居民為子民。

  得到這個消息後,四爺高興得難得多喝了幾兩玉泉酒,醉了後說了半宿的醉話。

  瑾瑤哭笑不得地照顧他半個晚上,累得是腰酸背痛的,待四爺醒來後,面對的便是老妻的冷臉,他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了,是怎麼得罪人的。

  孫嬤嬤的身子骨仍是很健朗,即使人已八十多了,仍能陪著瑾瑤四處走還不需要人扶。

  頭上也沒幾根白髮,看起來就跟五十多近六十的瑾瑤差不多似的。

  可把瑾瑤給羨慕壞了,就她的身子骨,可不敢想像到八十會是什麼樣。

  孫嬤嬤一輩子沒有自己的兒女,只將瑾瑤當成是女兒一般照顧,徒弟、徒孫乾女兒、乾兒子卻多的很,差不多是遍布天下每個省份,將孫氏醫術傳開了。

  她也不需要他們如何孝敬她,只一個要求,無論哪個省份的徒子、徒孫們,每年需要進給她指定的藥材。

  這些藥材都是她用來煉藥給瑾瑤服用養身子的。

  沒人追問,其實這藥有個名字一旦說出來肯定天下人都要動心想來打劫,那就是藥名「延壽丸」。

  孫嬤嬤謹慎得連親傳弟子翡鈴都沒說這藥的事,旁人只知道她每年需要大量不同藥材,卻並不知道她要做什麼用,如何配方。

  就這樣,有了孫嬤嬤的醫術及這藥的支撐,瑾瑤即使遇上了幾次大災都奇蹟般的挺了過來。

  有一次嚴重到弘智連夜微服帶著在京的弟弟、妹妹及年長的子侄們坐著汽船奔赴江南,一次次見證了孫嬤嬤的神奇手段,將瑾瑤從死亡邊緣拉回來。

  成熟穩重的弘智帶著弟妹們親自給孫嬤嬤下跪叩謝她的大恩。

  孫嬤嬤受得起他的跪,便接受了。

  瑾瑤倒是有了心理準備,只是每每看到驚慌的四爺,及執著地孫嬤嬤,還有害怕失去她的兒女們,她還是捨不得,能活著還是將就著活吧。

  就這樣,在江南過了十年。

  在所有人都以為瑾瑤會終老在江南時,不妨四爺先瑾瑤一步離開了。

  沒有任何前兆,也沒受過任何的外力刺激,突然之間四爺便昏倒了。

  被孫嬤嬤救醒後,只拉著瑾瑤笑:

  「我……怕是不能再陪著你了。」

  瑾瑤的眼淚撲簌簌地掉了下來,仿佛斷了線的珠子。

  四爺有些心疼又有些欣慰:

  「好久沒聽你叫『四哥哥』了。」

  「四哥哥,別走!」瑾瑤啞著嗓子,哽咽道。

  四爺想要替她抹去眼淚,像從前一般,卻是力不從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