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只不過中午飯剛吃完,兩人就被請走了。

  這次是主席要見他們。

  這可真是……

  倍有面子。

  「知道主席為什麼要見我們嗎?」

  葉英稍作思忖,「他老人家是戰略家,我想可能和戰爭有關,給我們提一個更好的時間點?」

  戰略軍事家。

  主席的頭銜太多了,然而此時此刻葉英想,戰略軍事家是最合適的。

  洪強聽到這話笑了起來,「難怪歐陽那麼推薦你。」

  有想法有幹勁,關鍵是腦子還好使。

  不來對外貿易部可惜了。

  「那是歐陽司長抬舉我這個小輩。」

  說話間已經到了地方。

  葉英深呼吸了一口氣,跟著進了去。

  主席正在看書。

  瞧到人過來招了招手,閒話家常的說了起來,「聽老褚說你最近在種棉花,種的怎麼樣哇?」

  這開場讓葉英心情驟然放鬆,「還算可以,兵團的首長們都很配合,開墾了很多荒地,我們的棉花種植量上來了,之前去了我們那裡的幾個專家教授,也在做研究想要培育一些高產的棉種,等回頭產量穩定了還能再多建設幾家工廠。」

  洪強適時的開口,「新疆那邊的長絨棉倒是不缺市場,而且價錢比普通的棉布要高出不少,去年幫著賺了不少錢。」

  「賺錢好啊,美國人就是有錢嘛,所以才能一直打仗。」

  這是要說到正題了,葉英認真的聽。

  主席上了年紀,不過精神倒是不錯,手裡拿著的是一本《水滸傳》,葉英偷偷看了眼,上面寫了密密麻麻的批註。

  他最是喜歡讀書。

  書櫃裡有很多大部頭,這個葉英剛進門時就注意到了。

  關于越戰的事情,主席說的不算多,「美國人消停不了多久,這次停了還會有下次。」

  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其他國家對美國的悲觀會擴大,到時候才會迎來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徹底崩盤。

  主席說不著急,但還是建議他們可以先研究下黃金市場。

  「我不懂這個,不過你們年輕人懂就好。」

  那一瞬間,葉英挺直了脊背,想要說些什麼,可又覺得那些話似乎太假大空了些。

  談完了正事,警衛員送葉英他們離開,嘴裡頭還嘮叨一句,「今天主席說了好多話呢。」

  葉英聽得心頭一酸,「主席多大的腳呀?」

  警衛員下意識地回答,反應過來才說,「他不會收的,葉英同志你就別費心了。」

  葉英笑了笑,「會收的,等回頭我讓人把包裹寄過來,你拿給他看,他肯定會收的。」

  警衛員撓了撓頭,「那行吧,那就麻煩你了。」

  離開這邊,葉英和洪強又回了對外貿易部。

  在北京待了五天後,葉英離開首都。

  然而卻並不是回基地,出國。

  去倫敦。

  劉冬冬有些緊張,這是他第二次出國,但不一樣啊。

  「我不會說英語真的沒關係嗎?」

  早知道就好好學英語了,他走出國門不能給國家丟人呀。

  「沒事,有一雙眼睛就行,我們這次出去主要是觀察。」

  目的地倫敦黃金市場。

  在十九世紀初取代阿姆斯特丹成為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後,倫敦一直是黃金市場的風向標。

  雖然美國有全世界最多的黃金儲備量,但是國際市場上還有源源不斷的黃金湧入。

  這些黃金來自非洲,主要是南非。

  當然在現行的35美元=1盎司的非市場規則下,倫敦黃金市場的黃金價格也就是在35美元上下起伏。

  主要賺那麼點差價。

  這是葉英在這裡觀察的結果。

  而很快她就又接到另一個消息——

  法國拋售了大量的外匯儲備,用這些購買了大批量的黃金,成為除美國外擁有黃金儲備最多的國家。

  劉冬冬好奇,「姐,美國總是罵法國人,可他們為什麼還要賣黃金給他們呀?」

  「對擁有黃金的商人來說,賺錢才是第一位的,罵人不過是給他們的公民一個交代罷了。」

  劉冬冬似懂非懂,「那這不是騙人嗎,老百姓能答應?」

  葉英戳了下青年人的腦袋,「他們可不叫老百姓,叫公民。至於能不能答應,那首先你得問他們知不知道這其中的區別,對大部分人來說,他們並不關心。」

  劉冬冬更家迷茫了,「那他們關心什麼?」

  葉英看著窗外,倫敦的五月沒什麼春.光明媚,起碼她沒看到。

  「他們關心有什麼新的電影,什麼書在暢銷,最近有什麼流行服飾。」葉英笑了笑,「也關心政治,只不過真正關心想明白的那都是想競選總統的人,普通人哪有這個精力?」

  小劉同志還想要再問,但被葉英制止了,「難得來倫敦,我們下午去看電影。」

  劉冬冬有些遲疑,「這樣行嗎?」

  「我說行就行。」

  葉英一錘定音,才不跟這小同志囉嗦。

  ……

  回到基地已經是七月下旬,這會兒正熱。

  葉英去棉田看了看,綠油油的棉株蔫了吧唧的,似乎也討厭極了這烈日驕陽。

  等到五點鐘,棉田裡這才熱鬧起來。

  大家開始伺候莊稼,原本還耷拉著腦袋的棉株這會兒都昂著頭,精力十分之旺盛。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