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殊不知,因為卡文而暫緩《大秦傳奇》第三篇的胤禩,為了哄福晉多吃些,換了個名兒,還寫起了美食文。

  美食文講述的是大清朝御膳房世家出身的廚娘,因意外來到了鳥不拉屎雞不生蛋的不知名古代,這兒的人擁有上好的食材,卻全都用來白水煮著吃,煮熟了吃。

  廚娘來到這裡以後,靠著自己的一手好廚藝,從最低微的打雜宮人,混成了第一女官,並且引入番薯、土豆、玉米等外頭流傳而來的高產作物,從而獲得了皇上的認可,破例封其為郡主。

  胤禩的新名兒叫做美味不用等,話本名曰《郡主小廚娘》,每一章皆有一道美食,描繪得令人垂涎三尺,總計上百道菜色串聯成故事的章節標題,別提多新鮮了。

  因故事是自己設定,不需要考據古代,可以自由發揮,寫起來還挺得心應手。

  他還真有那麼筆力將話本寫得令人嘴饞,令人看著看著,就忍不住吸溜口水。

  塞外之行,是為維護大清統治,拉攏蒙古台吉,並與和親而來的公主們取得聯繫。

  公主們之中,最為突出的便是在漠北已然經營起自己勢力的恪靖公主。

  奇妙的是,恪靖公主府中有胤禩的許多話本,她還笑呵呵地與胤禩做約定,強烈暗示胤禩「待我權傾漠北的那一日,我想請八弟為我著書立傳,來一段《海蚌公主》的傳奇。」

  著書立傳,代表著什麼?自古以來很少有女子著書立傳,從古代的文獻可以看出,許多人將女子稱呼為某某氏,甚至是索性沒有記載。

  恪靖公主有大志向,她背靠朝廷經營著漠北,向著權傾漠北而努力,又想要青史留名,引起後人讚頌。

  胤禩笑道:「皇姐,我寫的是話本。」

  「我就是想要八弟用傾城之名來寫,」恪靖看中的就是傾城所代表的影響。

  有上好的題材送來,胤禩自然樂於為她寫傳記,他樂於給恪靖面子,笑著說道:「皇姐那麼信任我,我又怎麼捨得讓皇姐失望呢?那麼,弟弟就先祝皇姐早日得償所願了。」

  恪靖聞言,笑容燦爛,眼眸中浮現出的名為野心的火苗。

  康熙對恪靖的野心心知肚明,然公主於漠北經營出人脈,有利於大清的治理,帝王不僅不阻止,反而推波助瀾,做恪靖最堅實的後盾!並且他命胤禩在漠北也滲透暗線人脈,與恪靖公主保持聯繫互相配合,形成明線與暗線共同治理。

  待從塞外回京城,天氣已經漸漸轉熱,郭絡羅氏也逐漸顯懷,再不似此前那般行動爽利。

  胤禩的新筆名「美味不用等」,在眾多筆者名字之中實在有些特殊,《郡主小廚娘》是在去塞外的路上為福晉所寫,直到從塞外回京,這篇話本已經積累了近乎三百多道菜色,可謂是用盡了心思。一腔關懷用心,得一段相濡以沫的夫妻之情,他們之間的相處模式,其他人看不懂,唯有妯娌之間時常有福晉暗暗羨慕八福晉的運氣好。

  待回到京城以後,郭絡羅氏便催促他快將《郡主小廚娘》賣出去,不能只有她一個人看話本看得嘴饞啊!

  為什麼爺會將烹飪過程顯得活色生香,他分明就不會做菜,只是看廚子操作過罷了。

  傾城的看客們爭相轉告「八貝勒回京城了!」

  「八貝勒今天寫話本了嗎?」

  不,八貝勒喜當爹,不僅沒寫話本,還徹底斷了更。

  回到京城後就批准胤禩休沐,看他當真動筆還以為能看到第三篇《大秦傳奇》的康熙,收到了胤禩新筆名美味不用等所寫的新話本《郡主小廚娘》。

  滿篇的全都是美食,就是吃!

  康熙:「…………」

  作者有話要說:  胤禩:我是屬地鼠的,我愛挖坑,挖坑我不填,嘿!就是玩兒!

  康熙:追更太難了。

  第91章 八貝勒有空吃烤鴨卻沒空寫話本

  康熙一看那名兒《郡主小廚娘》,再看他的新名字美味不用等,眉頭直跳。

  他快速翻閱了一番……

  選取肥鴨,以灸火烤之,烤制現金黃之色……

  油光竟有玉潤之色澤,肥而不膩,外脆里嫩,片下鴨皮裹上面片兒,蔥白,包以甜麵醬聊,送入口中,口中綻放出絕佳滋味,閉上眼回味其中芳香,快活似神仙……

  那異種子所作香料,小廚娘將之稱呼為辣子,味道極其霸道,只聽滋啦一聲,油已滾燙,放入辣子、調味以醬料,將那黑魚片成薄皮以滾燙的熱油澆熟,那魚鮮嫩得如豆玉般,入口即化!

  康熙一時無言以對。

  一章一個菜色,上百種不重樣,往往一個章節分為三部分,燒菜步驟即手藝為其中之一,菜色成品及他人品嘗反應占其中之二,之後才是故事進展。

  「這算是話本?」

  這根本就是套著話本皮的食譜!

  果真是如名字一樣,關注點全都在吃上!

  這種話本若是賣出去,還不知道多少看客們會指責筆者水字數的行為!

  康熙輕嘆一聲:「胤禩,正事以外的時間你做什麼,朕足夠開明,不多管束你。但,皇叔還在等你寫第三篇。」

  吊人胃口的事兒做多了不覺得良心痛嗎?

  胤禩還算有一點點良心,這一陣子忙完,他確實有繼續寫下一篇的打算:「汗阿瑪,兒臣止步不前也不是沒原因的,前秦歷史太過難考是其一,之後要寫始皇收權,這可太難寫了,從在眾人擁護下打敗競爭者繼承秦王位,到對呂不韋等人的心態轉變。從最開始的與趙姬母子親情,到後來的決裂。大秦崛起之勢,並六國之戰,各國為此而採取什麼樣的計策來反抗聯合。留存至今的文書記錄寥寥數語,我卻要將其詳寫為完成的故事,將每一個人重要之人都寫到極致,其實還是很難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