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頁
短短片刻功夫,這根千萬毫中擇一毫的純紫豪筆,直接給她薅成半禿的狀態。
顧青瓷走過去,本想看看她的進度,卻只見到滿紙的豪毛。
「好好的筆,可惜了。」
傅景隨手把筆扔到桌上,仰著臉,她語氣很不解地說道:「不過一支筆罷了,有什麼可惜的。」
顧青瓷略一沉吟。
她是大國盛世的受寵郡主,不算庫房裡收存的那些有名堂的,平常使的用的,又有哪樣是不講究不貴重的?
卻還是耐心地跟她說了幾句。這支看似普普通通的紫毫筆,換成銀兩能抵得上民間百姓一戶人家裡整整半年的口糧。
傅景聽完不由怔愣,垂眼盯著自己糟蹋的這支半禿毛筆,一副若有所思的受教模樣。
門口的紫蘇卻聽不下去了。
她原先是傅景身旁最受器重的侍女,近來地位越發不保,別說主子,竟然連其他侍女都對顧青瓷流露出崇拜模樣。
雖然不敢明著做什麼,但見到機會難免想讓顧青瓷難堪一下。
紫蘇端著茶壺,進來給傅景的茶杯添水,瞥眼那支筆。鼻孔里發出不屑輕哼,又掩飾性地掩唇嫣然笑道:
「方才進門時聽見,顧大人說這能抵得上百姓半年口糧?紫蘇見識淺薄,竟不知道這筆何時變得如此金貴,或許……是南臨國百姓平常吃得太少了?」
她一是諷刺顧青瓷沒見識,隨便的筆都當做寶,二則嘲笑南臨國的貧困。
顧青瓷眸光一閃,沒有說話。
她確實是以南臨國的百姓水平,來折算這支筆的價值。
傅景擺擺手,她在兩個人隱隱約約的硝煙里,很有立場地說:「先生亦說過,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無論這筆是貴是廉,都不該隨意拔其毛。」
紫蘇怔愣。她是太皇太后派到傅景身邊的侍女,原先地位最高,她說什麼話,傅景鮮少有反駁的。
見狀紫蘇沒再說話。
她仔細添完水,匆匆地跟傅景行禮告退走了。
顧青瓷望著她的背影,很快收回視線,笑著說:「郡主引經據典,倒是信手拈來的。」
「哎,背過的東西早已爛熟於心,」傅景又拿支新筆,雙手呈給顧青瓷道,「所以姊姊,今天的課業也勞煩您代寫了罷!反正我會背完的!」
顧青瓷習慣性地接過筆,剛要說什麼,便見她唇角划過一抹得逞的笑意。
不由抬手以筆桿輕敲了下她的腦袋:「郡主,光背些東西,可不算是學習。」
那麼說著,到底還是坐下來給她捉刀了。
邊寫下什麼,邊解釋這麼寫的用意以及道理。
傅景乖巧地點頭應聲。她跪坐在凳子上,雙手托著腮幫子,笑吟吟地盯著顧青瓷寫文章。
無論看幾次,都驚詫她能簡簡單單地把自己的字模仿得那麼像。
至於她說的那些,關於翰墨文章的精妙奧義的話,似乎也能零零碎碎地聽進去部分。
—
晚膳前,傅景背誦完了顧青瓷捉刀的文章,大為放鬆地靠在躺椅里。笑吟吟地側過臉,對顧青瓷說:「姊姊,你好久沒跟我講過故事了!」
顧青瓷正在點香:「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
傅景氣惱地打斷她:「不許再說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故事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現在沒有要睡呢!」
偶爾傅景睡不著,讓顧青瓷給講話本故事,顧青瓷便會拿這個忽悠人的開頭反反覆覆地說。說來說去,故事裡只有山廟和兩個和尚。
顧青瓷在她身旁坐下,笑道:「郡主耐心聽,這個故事沒有和尚。」
傅景嘟嘴:「你最好沒有!」
顧青瓷繼續說:「山裡有一個小孩,她原是京城富貴家的金枝玉葉,誰料被牙婆拐賣……在被發賣之前千方百計逃進了山里,天忽然下雨,她躲到山洞時,遇見一隻同樣在避雨的可憐小狗。」
顧青瓷娓娓道來的語氣,引人入勝,仿佛這是一個多麼精彩絕倫的故事。
完全不讓傅景聽出是她信口胡編的。
「那小狗瘦骨嶙峋,餓得奄奄一息,女孩心善,見狀便拿出藏在懷裡的干饅頭,與小狗分食。雨停後,她抱著小狗一同進山深處覓食。」
傅景:「所以那小狗從此跟便著女孩了?」
顧青瓷笑著點點頭:
「對,山中再沒有別人,女孩因著寂寞,總是同小狗說話。她爬樹摘取到的果子,同小狗一起分食,晚上也同塌而眠。日子久了,小狗漸漸能通人言了。」
傅景肯定地猜測道:「最後女孩的父母找到了她,把她和狗都接回家,從此開開心心生活?」
顧青瓷點點頭,隨意說:「可惜好景不長,小狗見到陌生人親近女孩便呲牙,態度極不友善,甚至還咬了女孩的親人。」
顧青瓷:「女孩這才發現,她以為的小狗,實則與別的小狗不同,愈長大兇相愈鮮明,它雙耳直立,尾巴下垂,原來這是一頭狼。」
「……」
傅景張了張嘴,忍不住從躺椅上坐直。
「然後呢?」
顧青瓷施施然道:「然後狼被亂棍打死了。」
「怎麼這樣!」傅景頓時不依,吱吱哇哇亂叫後道,「姊姊你好好講,最後到底如何?!!」
顧青瓷施施然道:「那——最後狼被送回山里了。」
顧青瓷走過去,本想看看她的進度,卻只見到滿紙的豪毛。
「好好的筆,可惜了。」
傅景隨手把筆扔到桌上,仰著臉,她語氣很不解地說道:「不過一支筆罷了,有什麼可惜的。」
顧青瓷略一沉吟。
她是大國盛世的受寵郡主,不算庫房裡收存的那些有名堂的,平常使的用的,又有哪樣是不講究不貴重的?
卻還是耐心地跟她說了幾句。這支看似普普通通的紫毫筆,換成銀兩能抵得上民間百姓一戶人家裡整整半年的口糧。
傅景聽完不由怔愣,垂眼盯著自己糟蹋的這支半禿毛筆,一副若有所思的受教模樣。
門口的紫蘇卻聽不下去了。
她原先是傅景身旁最受器重的侍女,近來地位越發不保,別說主子,竟然連其他侍女都對顧青瓷流露出崇拜模樣。
雖然不敢明著做什麼,但見到機會難免想讓顧青瓷難堪一下。
紫蘇端著茶壺,進來給傅景的茶杯添水,瞥眼那支筆。鼻孔里發出不屑輕哼,又掩飾性地掩唇嫣然笑道:
「方才進門時聽見,顧大人說這能抵得上百姓半年口糧?紫蘇見識淺薄,竟不知道這筆何時變得如此金貴,或許……是南臨國百姓平常吃得太少了?」
她一是諷刺顧青瓷沒見識,隨便的筆都當做寶,二則嘲笑南臨國的貧困。
顧青瓷眸光一閃,沒有說話。
她確實是以南臨國的百姓水平,來折算這支筆的價值。
傅景擺擺手,她在兩個人隱隱約約的硝煙里,很有立場地說:「先生亦說過,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無論這筆是貴是廉,都不該隨意拔其毛。」
紫蘇怔愣。她是太皇太后派到傅景身邊的侍女,原先地位最高,她說什麼話,傅景鮮少有反駁的。
見狀紫蘇沒再說話。
她仔細添完水,匆匆地跟傅景行禮告退走了。
顧青瓷望著她的背影,很快收回視線,笑著說:「郡主引經據典,倒是信手拈來的。」
「哎,背過的東西早已爛熟於心,」傅景又拿支新筆,雙手呈給顧青瓷道,「所以姊姊,今天的課業也勞煩您代寫了罷!反正我會背完的!」
顧青瓷習慣性地接過筆,剛要說什麼,便見她唇角划過一抹得逞的笑意。
不由抬手以筆桿輕敲了下她的腦袋:「郡主,光背些東西,可不算是學習。」
那麼說著,到底還是坐下來給她捉刀了。
邊寫下什麼,邊解釋這麼寫的用意以及道理。
傅景乖巧地點頭應聲。她跪坐在凳子上,雙手托著腮幫子,笑吟吟地盯著顧青瓷寫文章。
無論看幾次,都驚詫她能簡簡單單地把自己的字模仿得那麼像。
至於她說的那些,關於翰墨文章的精妙奧義的話,似乎也能零零碎碎地聽進去部分。
—
晚膳前,傅景背誦完了顧青瓷捉刀的文章,大為放鬆地靠在躺椅里。笑吟吟地側過臉,對顧青瓷說:「姊姊,你好久沒跟我講過故事了!」
顧青瓷正在點香:「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
傅景氣惱地打斷她:「不許再說老和尚在給小和尚講故事,故事是從前有座山山裡有座廟……現在沒有要睡呢!」
偶爾傅景睡不著,讓顧青瓷給講話本故事,顧青瓷便會拿這個忽悠人的開頭反反覆覆地說。說來說去,故事裡只有山廟和兩個和尚。
顧青瓷在她身旁坐下,笑道:「郡主耐心聽,這個故事沒有和尚。」
傅景嘟嘴:「你最好沒有!」
顧青瓷繼續說:「山裡有一個小孩,她原是京城富貴家的金枝玉葉,誰料被牙婆拐賣……在被發賣之前千方百計逃進了山里,天忽然下雨,她躲到山洞時,遇見一隻同樣在避雨的可憐小狗。」
顧青瓷娓娓道來的語氣,引人入勝,仿佛這是一個多麼精彩絕倫的故事。
完全不讓傅景聽出是她信口胡編的。
「那小狗瘦骨嶙峋,餓得奄奄一息,女孩心善,見狀便拿出藏在懷裡的干饅頭,與小狗分食。雨停後,她抱著小狗一同進山深處覓食。」
傅景:「所以那小狗從此跟便著女孩了?」
顧青瓷笑著點點頭:
「對,山中再沒有別人,女孩因著寂寞,總是同小狗說話。她爬樹摘取到的果子,同小狗一起分食,晚上也同塌而眠。日子久了,小狗漸漸能通人言了。」
傅景肯定地猜測道:「最後女孩的父母找到了她,把她和狗都接回家,從此開開心心生活?」
顧青瓷點點頭,隨意說:「可惜好景不長,小狗見到陌生人親近女孩便呲牙,態度極不友善,甚至還咬了女孩的親人。」
顧青瓷:「女孩這才發現,她以為的小狗,實則與別的小狗不同,愈長大兇相愈鮮明,它雙耳直立,尾巴下垂,原來這是一頭狼。」
「……」
傅景張了張嘴,忍不住從躺椅上坐直。
「然後呢?」
顧青瓷施施然道:「然後狼被亂棍打死了。」
「怎麼這樣!」傅景頓時不依,吱吱哇哇亂叫後道,「姊姊你好好講,最後到底如何?!!」
顧青瓷施施然道:「那——最後狼被送回山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