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頁
至此,新黨已經拿下了全國主要城市的執政權,正式成立了新的民主政府。
被趕下台的施良及其殘餘黨羽灰溜溜地逃出了燕京,在過了幾個月東躲西藏的日子後,他們被東瀛的人找到,重新被控制起來,在燕京更北邊的魯省成立了臨時政府。
這時東瀛和華國的關係已經十分緊張,狼子野心的彈丸來民迫不及待地想入主曾經的天|朝上國,占領它的土地和人民,將它作為自己生長發展的養料。
除了施良一派,他們甚至還找到了前朝皇室遺孤,學著華國人慣愛宣揚的正統嫡脈,將這皇室遺孤推到人前,打著復興故國的旗號,竟還為自己無恥至極的強盜行徑冠之以冠冕堂皇的華麗外在。
不得不說,有時候喪失底線到一定程度,也是一種讓人嘆服的本事。
東瀛紀律嚴明、裝備精良的大軍絲毫不認為新黨那群烏合之眾會是自己的對手。這片積貧累弱的土地在他們眼中就如同待宰肥羊,興不起一絲反抗。為此,他們甚至訂下了半年內拿下華國的計劃,天皇座下最受倚重的大將軍渡洋而來,站在高處俯視眾生的樣子像國王在巡視自己的領土。
次年一月,東瀛駐齊軍隊率先發難,藉由三名在華東瀛人失蹤一事大做文章,將其歸咎於華國政府,宣稱華國政府借無辜之人以泄私憤,要求在齊省全境及臨市實行全面搜查,遭到了拒絕,華、東雙方就此展開軍事衝突。
半個月後,東瀛軍隊夜襲政府大樓,逮捕槍殺了齊省省長,轉頭又撕碎了自己藉由華國前朝遺孤創立的偽政權,扯下了最後一層遮羞布,正式對華宣戰。
漫長而艱苦的戰役,就此打響。
唐沅再聽到「故人」的消息,是在華東戰爭開始的兩年後。
事實證明,東瀛人敬奉的天皇並沒能讓他們所向披靡。在最開始用突襲打了新軍一個措手不及、小勝了幾次後,後面的每場戰役東瀛軍都打得費力又艱難。
新軍並不是他們想像中的那樣孱弱而不堪一擊,相反,他們是一柄被塵封在土鞘中的寶劍,看上去似乎樸實無華,卻內蘊鋒芒。
雙方交戰兩年有餘,他們討到好處的時候竟是屈指可數。現實和想像的巨大落差讓東瀛不少軍隊統領心態日益崩盤,在北邊戰線又一次被迫後退後,東瀛北戰區將領下令,在戰線以北開始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大屠殺足足持續了大半個月,村落十室盡空。北東瀛軍被分為兩隊,一隊負責殺,一隊負責挖坑埋人。後來屍體實在太多,埋不過來了,就拿槍指著捉到的華國百姓,讓他們把同胞的屍體聚作一處,大火一燒,乾乾淨淨。
萬徑人蹤滅。如果世間果真有阿鼻地獄,不過如此。
那之後第二個月,北地還充斥著枉死之靈的哀號,以齊魯之地為圓心,一組畫風精緻柔暖的畫冊卡片卻悄然流行開來。
那上頭是一處處秀美祥和的風景,無一不是日光暖融,色調柔和,讓人見之心喜。每副畫面上,都有挑擔往來面帶笑容的百姓,和一旁持槍佇立面容堅毅的軍人。
軍民和樂,好一副和諧之景。
諷刺至極的是,那軍人帽頂上戴的是太陽徽,那每副筆調細膩的所繪之景,都是取自華國北地。
如今,那裡已經在東瀛軍的屠刀下,變作了萬里無人區。
慘死的冤魂轉而復生,在被殺之地和劊子手談笑風生
——世間還有比這更荒誕無稽之事嗎?
唐沅看著新聞上記者極盡扭曲荒謬之能事,硬生生將東瀛軍的種種惡行美化作建立命運東方命運共同體,只覺得胸腔中的戾氣幾欲噴薄,恨不得一拳打碎這操|蛋的世界!
迫不及待為東瀛軍背書洗地的「人」中有的來自東瀛,相當部分卻是來自華國,其中那個瞎了眼睛作畫的唐沅最熟悉,正是她多年未見的前夫,韋珺之。
她還是高估他的底限了,什麼拋妻棄子婚內出軌都不過是小兒科,能枉顧這麼多同胞的命虔誠給敵人磕頭探路的,才是大本事。
於是華國文人圈驚愕地發現,封筆多年、據傳早已去世的竹文又重出江湖,一篇《討倭賊》一夜間登上各大報刊雜誌,痛斥東瀛軍屠殺華國人、美化戰爭等等喪心病狂的無恥行徑,用詞之辛辣,筆觸之鋒利,不說空前絕後,也是人間罕有。
更絕的是,這篇《討倭賊》並不單單只有漢文版本,還同時以多種文字登上了外文期刊,在大洋彼岸為華國贏得了不少國際支持。
唯一的東瀛文字版本,被仔細地裝訂好,以國書之名送到了天皇案頭。
這就是指著鼻子問候天皇的祖宗十八代了。
《討倭賊》揭露的大屠殺惡行在華國掀起驚天大波後,來參軍的人數一下子激增。華國人數千年對這片土地的歸屬和無可匹敵的凝聚力在此刻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好些人甚至是扛著鋤頭鐵鍬,黝黑的臉上唯有一雙眼通紅,說出口的唯一的話,就是要手刃仇人,衛我河山。
這其中,就包括了剛滿十六的戚庭光。
小姑娘兩年前選擇進了軍校,如今站在她面前,曾經圓亮毫無攻擊力的杏眼裡滿是堅毅。
她同她說,姐姐,那個願意讓我為之付出一切的東西,我找到了。
——想好了?
——想好了。
被趕下台的施良及其殘餘黨羽灰溜溜地逃出了燕京,在過了幾個月東躲西藏的日子後,他們被東瀛的人找到,重新被控制起來,在燕京更北邊的魯省成立了臨時政府。
這時東瀛和華國的關係已經十分緊張,狼子野心的彈丸來民迫不及待地想入主曾經的天|朝上國,占領它的土地和人民,將它作為自己生長發展的養料。
除了施良一派,他們甚至還找到了前朝皇室遺孤,學著華國人慣愛宣揚的正統嫡脈,將這皇室遺孤推到人前,打著復興故國的旗號,竟還為自己無恥至極的強盜行徑冠之以冠冕堂皇的華麗外在。
不得不說,有時候喪失底線到一定程度,也是一種讓人嘆服的本事。
東瀛紀律嚴明、裝備精良的大軍絲毫不認為新黨那群烏合之眾會是自己的對手。這片積貧累弱的土地在他們眼中就如同待宰肥羊,興不起一絲反抗。為此,他們甚至訂下了半年內拿下華國的計劃,天皇座下最受倚重的大將軍渡洋而來,站在高處俯視眾生的樣子像國王在巡視自己的領土。
次年一月,東瀛駐齊軍隊率先發難,藉由三名在華東瀛人失蹤一事大做文章,將其歸咎於華國政府,宣稱華國政府借無辜之人以泄私憤,要求在齊省全境及臨市實行全面搜查,遭到了拒絕,華、東雙方就此展開軍事衝突。
半個月後,東瀛軍隊夜襲政府大樓,逮捕槍殺了齊省省長,轉頭又撕碎了自己藉由華國前朝遺孤創立的偽政權,扯下了最後一層遮羞布,正式對華宣戰。
漫長而艱苦的戰役,就此打響。
唐沅再聽到「故人」的消息,是在華東戰爭開始的兩年後。
事實證明,東瀛人敬奉的天皇並沒能讓他們所向披靡。在最開始用突襲打了新軍一個措手不及、小勝了幾次後,後面的每場戰役東瀛軍都打得費力又艱難。
新軍並不是他們想像中的那樣孱弱而不堪一擊,相反,他們是一柄被塵封在土鞘中的寶劍,看上去似乎樸實無華,卻內蘊鋒芒。
雙方交戰兩年有餘,他們討到好處的時候竟是屈指可數。現實和想像的巨大落差讓東瀛不少軍隊統領心態日益崩盤,在北邊戰線又一次被迫後退後,東瀛北戰區將領下令,在戰線以北開始了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大屠殺足足持續了大半個月,村落十室盡空。北東瀛軍被分為兩隊,一隊負責殺,一隊負責挖坑埋人。後來屍體實在太多,埋不過來了,就拿槍指著捉到的華國百姓,讓他們把同胞的屍體聚作一處,大火一燒,乾乾淨淨。
萬徑人蹤滅。如果世間果真有阿鼻地獄,不過如此。
那之後第二個月,北地還充斥著枉死之靈的哀號,以齊魯之地為圓心,一組畫風精緻柔暖的畫冊卡片卻悄然流行開來。
那上頭是一處處秀美祥和的風景,無一不是日光暖融,色調柔和,讓人見之心喜。每副畫面上,都有挑擔往來面帶笑容的百姓,和一旁持槍佇立面容堅毅的軍人。
軍民和樂,好一副和諧之景。
諷刺至極的是,那軍人帽頂上戴的是太陽徽,那每副筆調細膩的所繪之景,都是取自華國北地。
如今,那裡已經在東瀛軍的屠刀下,變作了萬里無人區。
慘死的冤魂轉而復生,在被殺之地和劊子手談笑風生
——世間還有比這更荒誕無稽之事嗎?
唐沅看著新聞上記者極盡扭曲荒謬之能事,硬生生將東瀛軍的種種惡行美化作建立命運東方命運共同體,只覺得胸腔中的戾氣幾欲噴薄,恨不得一拳打碎這操|蛋的世界!
迫不及待為東瀛軍背書洗地的「人」中有的來自東瀛,相當部分卻是來自華國,其中那個瞎了眼睛作畫的唐沅最熟悉,正是她多年未見的前夫,韋珺之。
她還是高估他的底限了,什麼拋妻棄子婚內出軌都不過是小兒科,能枉顧這麼多同胞的命虔誠給敵人磕頭探路的,才是大本事。
於是華國文人圈驚愕地發現,封筆多年、據傳早已去世的竹文又重出江湖,一篇《討倭賊》一夜間登上各大報刊雜誌,痛斥東瀛軍屠殺華國人、美化戰爭等等喪心病狂的無恥行徑,用詞之辛辣,筆觸之鋒利,不說空前絕後,也是人間罕有。
更絕的是,這篇《討倭賊》並不單單只有漢文版本,還同時以多種文字登上了外文期刊,在大洋彼岸為華國贏得了不少國際支持。
唯一的東瀛文字版本,被仔細地裝訂好,以國書之名送到了天皇案頭。
這就是指著鼻子問候天皇的祖宗十八代了。
《討倭賊》揭露的大屠殺惡行在華國掀起驚天大波後,來參軍的人數一下子激增。華國人數千年對這片土地的歸屬和無可匹敵的凝聚力在此刻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好些人甚至是扛著鋤頭鐵鍬,黝黑的臉上唯有一雙眼通紅,說出口的唯一的話,就是要手刃仇人,衛我河山。
這其中,就包括了剛滿十六的戚庭光。
小姑娘兩年前選擇進了軍校,如今站在她面前,曾經圓亮毫無攻擊力的杏眼裡滿是堅毅。
她同她說,姐姐,那個願意讓我為之付出一切的東西,我找到了。
——想好了?
——想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