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哦?」樓喻饒有興趣道,「楊先生請說。」

  其餘人:這麼多年,還是楊相最會說話!

  楊廣懷笑眯眯道:「不如稱之為《昭慶大典》罷。」

  眾臣皆附和。

  這種名字確實不能讓陛下自己提,還是楊相厲害啊!

  樓喻倒也沒推辭,只道:「待此書編纂出來再說吧。」

  眾人便知,這是同意了。

  《昭慶大典》從昭慶十五年秋開始編纂,全國上下無數文人士子皆群起響應,積極參與大典的編纂。

  百科全書的編纂何其艱難?

  縱使圖書館已收納無數典籍,可將每一科的典籍結合起來,編入同一本書中,其中的工程量簡直無法想像。

  不僅如此,每行每業新出現的經驗與知識都得派人認真記錄編寫,這些也要加入百科全書中。

  得虧這些年大學培養了不少人才,否則參與編纂工作的官員肯定得抓瞎。

  編纂工作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轉眼到了昭慶二十年秋,秋收後即將迎來樓喻的四十歲生辰。

  歲月沒有在他臉上留下多少痕跡,反而年紀越大,越發成熟有魅力。

  朝會上,禮部尚書出列道:「陛下,禮部收到各國的國書,他們都打算派遣使臣來我大盛,為陛下的生辰進獻賀禮。」

  「朕看獻禮是假,學習是真。」樓喻淡淡道。

  二十年的發展,足夠大盛威震寰宇。

  不論是陸上鄰國還是遠洋諸國,都想來大盛學習先進文化。

  禮部尚書卡了下殼,「陛下是否接受各國朝拜?」

  樓喻面色無波,頷首道:「我大盛雖國力強盛,但萬不可傲慢自大,殊不知其餘國家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待各國來盛,切不可生出輕視之心。諸位要謹記,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臣等遵命!」

  樓喻又交待道:「榮樂,此次各國使臣前來,由你協同禮部接待,萬不可失了禮。」

  「臣妹遵令!」

  樓茝如今已經二十歲,她觀政參政十幾年,早已向朝臣展現出她的治國之能。

  她是樓喻親手教出來的,治國理念與樓喻一脈相承,且年紀越長,越有樓喻的風範。

  而樓固,成日待在實驗基地,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會出京走訪,去實地進行考察。

  這些年下來,朝臣豈有不明白的?

  可自昭慶七年,允許女子參與科舉和朝政後,大盛官場上女子的身影越來越多。

  便是如今的朝堂上,也站著幾位女官。

  榮樂長公主成為下一任皇帝,似乎也就不是什麼難以接受的事了。

  先不論樓茝的確德才兼備,單憑她是樓喻選定的繼承人,眾臣也不敢反對忤逆。

  臨近樓喻誕辰,京城迎來萬國來朝的盛景,此番情境,令大盛百姓油然而生一種極其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他們都是大盛的子民,真好。

  八月廿八,帝王壽誕,於福延殿宴請群臣。

  適時,承天門大開,諸臣列隊入宮。

  因人數眾多,宴會設在殿外廣場。

  不多時,公卿大臣與各國使臣齊聚廣場,恭敬等候。

  吉時至,鳴禮官高聲指令:

  「恭迎聖駕——」

  彼時,金輪普照,白玉沐輝。

  帝駕徐徐行至白玉階下。

  樓喻身著華貴吉服,威嚴邁上玉階。

  所有人皆跪地叩首,口中高呼賀詞。

  霎時,八音迭奏,笙磬同音。

  樓喻端坐高階之上,俯視諸臣百官,語調沉緩有力:「諸位起身罷。」

  各國使臣何曾見過這般恢宏壯麗之景?

  只覺天上宮闕,仙音繞樑。

  御座上的帝王,便是那俯瞰眾生的神祇。

  威德遐被,四方賓服。

  光耀千古,萬世長存。

  作者有話要說:  正文完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