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處心多年,王楚碧終於,自己坐上了那個位置。

  王楚碧登基的那一日,天色並不好,一片烏沉。

  特意從邊關趕回來的王翊,耷拉著臉:「大喜的日子,怎麼這樣啊?」

  王蒨站在後頭,與梅珍姑姑站在一塊兒,姑姑喜極而泣,哭了一晚上,眼睛也腫得很高。

  姜河祿這些年成了祭酒,站在稍前頭的位置。前兩年周陵也入朝為官,雖然王楚碧一再削改用官制度,可也只是比以往好一些,周陵是商戶子,官位並不高。

  在統一的利益面前,世家又會一致對外,王楚碧恐怕還要與他們斗一輩子。

  大典正式開始後,風雲驟變,吹來一陣狂風,撥開烏雲,將天光大亮,禮官立時跪在地上,極有眼色地賀道:「天將祥瑞,乃是大吉之兆!」

  人一旦有了權力,什麼好事兒都會主動找上來,王楚碧沒搭理那些獻媚的話語,一步步走向龍椅。

  登基之後,王楚碧以女帝的身份,發布的第一條詔令,乃是封慶元公主為護國大將軍。

  自十五歲上戰場起,王翊回回歸朝,想要的唯有一個將軍之名,可先帝在時,士族老臣們偏不讓她這個女兒身的公主獲得將軍的封號。

  如今,大殿內只有她們幾人,王翊摸著詔書,正欲說話,王楚碧卻冷冷開口:「既然封了將軍,未得旨意就不可再擅入京師,你可明白?」

  王翊捏了捏手,忍不住問:「那陛下何時才會宣本、我……」

  她一時沒反應過來,在王楚碧面前,不知該如何自稱,龍椅上的王楚碧噗嗤一笑:「若無戰事,年頭年尾各召你一回夠不夠的?」

  「你作弄我!」王翊反應過來,氣得跺腳,「別以為你當皇帝我就不敢打你!」

  王蒨原本在旁邊還有些眼淚,見兩個姐姐如此,又憋了回去。

  至於李意行曾經對她說過的皇子之事,事實上,王蒨根本就不在乎。

  這一年的冬日,廣竹遠渡取經,回了中原。

  王楚碧政務繁多,是王蒨去接迎他。將近七年,廣竹更蒼老了,走起來也讓人看得心驚膽戰。真經取回,南朝的寺廟比丘聞風而來,廣竹避而不見。

  他用渾濁的眼,看著王蒨,笑呵呵道:「經年未見,施主還是一片赤誠之心。」

  「大師觀我,沒有半分區別麼?」

  「沒有。」廣竹從包裹中,翻找出一包藥丸,「施主的佛緣未斷,塵緣難了,此物或可助你一臂之力。」

  王蒨猶豫了許久,接到手裡。

  「多謝。」

  次年開春,王三公主突發疾病,崩於杏雨時節。

  有人將這個消息告訴了石牢內的李意行,李意行口不能言,目光哀傷孤寂。

  同日,曾經的李氏家主,不可一世的李意行,割腕逝於牢中,眼睫上還有未乾的淚。

  阿蒨身死,再無圓滿可盼,人間已無他的留念和去處。

  春寒雨重,李意行去世的消息被傳回了李氏,李潮生僵了許久,還是力排眾議,將他的屍骨帶回臨陽,葬在了小山居的後山。

  .

  王蒨自然沒有死,只不過不再做公主了。

  她悄悄告別老師與周陵,周陵這幾年與她熟悉了不少,王蒨知道他是個守口如瓶的人,姜祭酒就更不必說。

  上了馬車,周陵問她:「公主,若有機會,我可否去看你?」

  「當然可以,」王蒨愣了愣,「只是,到時候我自己都不知自己在哪兒呢!」

  她這一路帶上了梅珍姑姑,和幾個貼身婢女,準備先去北朝看看。

  廣竹勸她向佛,王蒨卻認為阿姐剛登位,她理應在民間觀望輔佐,更何況,山河大好,她沒有去對著青燈古佛的緣由。

  啟程那一日,是個極好的天,鴻雁飛過。

  王蒨知道李意行自盡,她已經很久沒有做噩夢,也很久不再想起這個人。

  動身前,她去軍營見了一眼那個巫師。這幾年,他的中原話已經說得很不錯,王蒨問他,李意行究竟問了他什麼,究竟又想做什麼。

  巫師對著神像叩首,用略帶生硬的中原話告訴她。

  「他認為我騙了他。」

  「另一個我告訴他,你與他會圓滿。」

  說到這裡,巫師不由笑了。

  「我沒有騙他……在無數次輪迴中,這是你與他最好的結局。」

  【正文完】

  第71章 番外【影照】  他們還會再次相逢。……

  李意行十三歲那一年,曾跟著阿耶去過洛陽。

  不知是不是天意如此,向來身子康健的他,在去了洛陽之後,破天荒地生病了。

  恰逢七夕花燈節會,他不愛湊熱鬧,就躺在床上讀書。

  原本他想著,進了洛陽,湊巧還可以也去宮宴瞧一眼那王三公主,可是當真如信中那樣膽怯懶散?盯著她看了數年,李意行還不知她長什麼樣兒。

  起初,李意行也感到些不妥,後來看習慣了,只得告訴自己,是在了解朝中大小事。

  只可惜這回他病了。

  望著窗外的燭影搖動,少年李意行將書卷翻過一頁,搖了搖頭。

  罷了,從來只有別人上趕著見他的份兒,哪有他左盼右望,等不及要見別人的道理?

  .

  後來兩家交好,二人成了婚。

  與王蒨成婚兩個月,李意行才去軍中領職,是個閒職,正事沒幾件,只不過要時常去巡視一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