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本來吃飯就是湊合,這下子更是吃都吃不上嘴了,村里倒是有不少芳心暗許的姑娘爭著去送飯,都被蘇岳給辭了出來。季桂月倒是有心相送,但是也不方便吶,於是送飯的重擔就交給了最讓人想不到、卻也最合適的人——妞子。

  粥油、玉米粥、稀粥、藕粉、麵條、雞湯,尤其發散清熱的食品,如綠豆、蘿蔔、白菜、梨等成了主角。

  許是成長環境的關係,妞子十分會照顧人、看臉色。蘇岳擰眉閉著眼,妞子知他不舒服,擰鬆了毛巾蓋在他額頭上;蘇岳精神好些、同她聊幾句,妞子就知道先生今兒身體還可以,就告訴蘇岳給他帶的什麼飯菜,如何如何養人云雲,自然了這些飯菜養人都是杜小芹做時同季桂月有一搭沒一搭聊到的,都被妞子聽在耳朵里。

  病一天天好起來,蘇岳同妞子也就越相熟,也對於杜小芹,這個一直存在於妞子口中的人,莫名地熟悉起來。

  病一好,蘇岳就決定在學堂後頭辟出一畝地來,吃的在其次,更是為了活動四肢、強身健體。

  杜大山聞言,鼎力支持,更是送了最最實用的賀禮——一套農具!

  ?頭是農具裡面的大哥,挖、刨、耙、平都用得上,尤其是山里人家,?頭幾乎一年四季都離不開。尤其是對付那些盤根錯節的樹根及如同樹根一般的大黃,沒有個耐用的?頭,只怕撐不上三五日就擰成了麻花。山酊子儘管渾身刺疤,但韌性極佳,哪怕彎曲後仍能恢復如初,經過煙燻火燎的步驟之後,木頭的水分和嬌氣消失,變得筆直堅硬,是?頭的最佳拍檔。

  鋤頭是農具里的骨幹,莊稼地里的雜草永遠比正經莊稼長得更快,哪能離得了鋤頭。杜大山送鋤頭的鋤把是柔韌輕巧的嫣紅柳。剔除柳皮便光滑細膩,雖難成棟樑之才卻是受農人們喜愛的農具把杖。

  收割莊稼、斬雜草、到山裡林地里割毛竹,哪一樣都離不了鐮刀,都是力氣活兒,輕巧的木頭只會耽工誤事,杜大山實誠,直接用了珍珠杆把兒,倍兒瓷實,拿在手中沉甸甸,很有勁道。

  斧子是吉安村里家家戶戶都不缺的。沉甸甸的斧子配上一個攢勁兒的雞骨頭木把兒,那些略微凸起的疙瘩摩挲掌心,微癢而舒服,干起活兒來也得力。

  對方最需要的就是最好的禮物,於是這套農具送到了蘇岳的心坎里,與杜家聯絡也就愈發密切起來。

  蘇岳發現自己越來越適應、融入和喜愛村裡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為村裡的孩子受業解惑,平靜而充實。

  養蠶讓杜小芹每日家忙個不停,可蠶的每一步變化都讓她欣喜和期待。

  採摘的桑葉撒到蠶兒匾子裡,撒時儘量均勻,重複的就要趕緊拾起來放到沒有桑葉的地方去。有三眠的蠶兒白白胖胖的,從葉子底下爬上來從桑葉邊緣吃起桑葉來。而那些已然吃飽的有的昂著頭,有的則懶懶地趴在桑葉上不動,妞子和安安偶爾頑皮,捉了一隻蠶兒放在手上,蠶兒爬動,弄得手心痒痒的,連忙放回竹匾之中。

  快結繭子時蠶身就會變成透明的,杜小芹就要將麥稈兒剪成一尺多長、絞在稻草繩子上,讓預備結繭的蠶兒爬到長長的、如同刺蝟一般的稻草長壟子上做繭子。

  蠶兒結繭前吃桑葉的食量很大,不管是嫩桑葉還是老桑葉它們都吃。家裡的那畝桑樹園裡的堪堪夠吃,有時還得挎了蘆葦籃子和籮筐到張二娘家的園子裡采些去,

  不比蠶兒小時候採摘嫩桑葉,這時候的桑葉得用剪子成枝條成枝條的剪下來,爬上高大的桑樹,用剪刀將桑葉剪下來扔到地上,地面上的人抓緊時間撿拾,一會兒就裝滿了整整一籮筐,等幾隻籮筐都裝滿了,便二人挑著一擔,除了扁擔兩頭的籮筐,扁擔之間還會套了幾隻裝滿了桑葉的竹籃子,抬回家中。有承望,爬樹剪桑樹枝的活兒蘇岳也會來幫一把。

  等抬桑樹葉到了家中,往往蠶匾里清晨才撒的桑葉已經被蠶兒吃個精光,白白胖胖的蠶兒們仰著頭像天上的一團團白雲。杜小芹趕緊幾個匾子輪流撒桑葉,頓時,蠶室里“沙沙”之聲再度響起。

  等蠶兒結繭子,對桑葉的需求量也漸漸的減少,就到了孩子們最喜歡的環節——悄摸兒進入蠶室看蠶兒靈活地轉動著腦袋做繭子將自己一圈圈圍起來,在蘇岳的教導下,兩個小人兒還學會了搖頭晃腦地吟詠“柔桑摘蟬翼,簌簌才容刀”。

  杜小芹的蠶室還是村裡頭一家,村裡的孩子們都巴巴兒想來看,幸而杜小芹從不是尖酸不好相處的人,只要有孩子來,她都笑著讓妞子和安安做孩子王領了去瞧,若碰著家裡有杜芊芊捎回來的甜食點心零嘴兒,來的孩子還有口福得上一兩塊兒。

  不知不覺之中杜小芹已經完全變了一個人,以往的怯懦畏縮早已不見蹤影,自信而積極,笑容變多,倒是同杜芊芊成了真真兒的親姊妹面相。談吐也大方了起來,在村里人緣也十分之好。

  結繭之後才是真正的收穫時節,摘幾個繭子在手裡搖一搖,能搖得動的說明蠶兒已經將繭子做好了,裡頭的蠶已經變成了蠶蛹,這承望就可以摘繭子了。特意托裴華從別縣請了個懂行的師傅來,摘繭子時要注意分類,雪白的繭子放在一個籮筐里,這是最上乘的好繭子;稍發黃的繭子放在一個籮筐里;最黃的繭子放在一起,這是等級最差的,這樣分類就自然分了三個等級,每個等級的價格都不一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