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頁
天-朝使臣恍然大悟,感情那商人祖籍是唐人,後來做的卻是天下好物的買賣。
關於海外,早在千百年前就有無數傳說流傳了,據說海外有仙山仙島,前朝皇帝曾不止一次派人去過海外,專為尋找靈丹妙藥與長生不老而去,有人回來了,有人一去不復返,海外究竟長什麼模樣,卻是從未有人揭開真相。
那些好東西是自海外來的,這一切也就說得清楚了。
天-朝使臣仔細打量夏晚棠幾眼,又問,「那你與那商人的關係,究竟如何?為何他不選其它人,偏偏選中了你?」
「大概是因為我人美心善,還救過他一命吧。若說有沒有其它緣由,那大概就是臨江縣離海邊不遠,比去天-朝要省上許多力。而且吧,他能送來的東西就那麼多,東魯之地都不夠賣,我自然不會想著賣往天下各處,如果他當初尋人合作時找的是天-朝人,或許這些東西就應當最先出現在天-朝了。」
天-朝使臣被夏晚棠開頭那句話一噎,後面夏晚棠說了什麼,他根本沒聽。
此刻的天-朝使臣心中只有一個想法,「怎會有人這般大喇喇地將自個兒誇成天仙?難道宋地的女子就不知道謙遜二字該如何寫嗎?」
內心鄙夷過後,這一隊天-朝使臣也就沒有再來探究的心思了。他們認定夏晚棠就是一個走了狗-屎運的婦人,如果被那位商人選中的人是別人,別人照樣能做到這樣的地步,說不定還會做得更好。同這樣的鄉野婦人,有什麼好取的經?
宋帝原本以為天-朝使臣會在臨江縣住上一陣子,仔細看看臨江縣提出的那棚屋種植方法,將其學會了摸透了再走,畢竟那棚屋種植方法的推廣效果還算不錯,雖說無法讓老百姓管飽吃,但好歹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他哪曾想到,天-朝使臣只是在臨江縣過了個夜,然後便走水路匆匆回去了。
這樣的使臣,當得實在失職。
第88章 面聖 有他當年的風範
夏晚棠能從海外搞到煤石的消息流傳出去後, 越來越多的人千里迢迢來這邊買煤石,可煤石不是棉花糧食這等輕便的東西,費工費力拉一車隊回去, 根本不夠幾戶人家分的,每一家分個三車輛車, 一周後就見了底兒,路上卻得耽擱那麼長時間,既費人力也費牛馬。
夏晚棠手頭存的銀子早已破了百萬計,浩浩蕩蕩地朝著千萬大關突破而去。
從各地來臨江縣的游商們操著不同的口音講述各自老家發生的事,諸如有多少人家因為實在沒錢買炭石, 被活生生凍死, 有多少人家因為家裡屯的木柴一不小心被點燃, 屋子燒了個精光, 待鄰居發現時,全家老小都已經被燒成了焦屍……
游商們都只是閒談,夏晚棠卻聽到了心裡去。
她決定放棄一部分自己的利益——利用夕夕礦場將一些距離地表不遠的煤礦暴露出來,讓老百姓發現,讓官府發現,讓更多的人力介入到採礦中去。
只有更多的人介入到採礦中去, 這個時代的採礦業才會進步, 老百姓在這場天災中活下來的機率才會更大。
至於掌握在她手中的那點煤石生意,放棄了也沒什麼。
夏晚棠想的很清楚,真正掌握在她手中的優勢,並非那些未被人發現的炭石,而是夕夕礦場可以不費自己的力氣就可以將未被人發現的礦產資源或是能源開採出來的能力。
有這個能力在,她沒必要一直都把自己與煤炭鎖死,大可以將這些能力用在開採翡翠、寶石以及金銀礦產上, 想想到時候那大船拉了滿滿一串閃瞎人的珠寶玉石停在臨江港口……怕是隔天她們家就得被狗-官們想個理由拉去殺頭抄家。
眼下,夏晚棠沒想著去開採珠寶玉石,她還打算多采一陣子黑曜火晶石,玲-瓏火塔這東西的市場還廣泛得很,若是做好了,別說支撐臨江縣一縣之地的經濟,就算是整個清平府的經濟都能給支撐起來。
當然,煤石生意還是要做的,畢竟不是所有地方的地下都埋著煤,起碼臨江縣這一片的地下就沒見到多少煤礦,磷礦和硫磺礦倒是不少,只是夏晚棠不打算在手中多囤積煤石了。。
……
在夏晚棠的可以安排下,不只是宋地,南明、盛唐等各地都有農民『意外』發現地下埋著大批量的煤石 ,起先只是農民們去偷偷挖,後來挖的人多了,官府自然會發現,而後便順理成章地接手了過來。
挖礦有危險,時常會有礦難發生,可是同被凍死相比,礦難的死傷率根本不值一提,官府壓根沒單獨將採礦遇事身亡的人上報給朝廷,最多也只是將這些倒霉蛋算到了被凍死的人中。
有開採出的那些足以救命的煤石做仕途上的開路石,死亡的人根本不會被廟堂注意到,最終可憐的只是那一家人,亦或者說是那一群人。
但,少數終歸是少數。
少數人的傷痛,只會被刻在少數人的靈魂中,過個八十年一百年,世間再無人記得。
-------------------------------------
眾生皆苦,苦的時間足夠長時,便再沒人覺得這個苦了。
剛開始大雪連天時,老百姓們都覺得日子過不下去了,好似天都要塌了,可是真到了掰著指頭數日子時,兩三年也過得飛快。
有一批人逝去,有一批新的生命到來,一眨眼便是三年後。
先是有人發現將近三個多月都沒有下雪,後來又有人發現冷了三年的天兒漸漸轉暖,路邊的積雪好似開始化了……灰濛濛了三年的天總算能夠清楚地看到太陽了,而且太陽一日比一日亮了。
關於海外,早在千百年前就有無數傳說流傳了,據說海外有仙山仙島,前朝皇帝曾不止一次派人去過海外,專為尋找靈丹妙藥與長生不老而去,有人回來了,有人一去不復返,海外究竟長什麼模樣,卻是從未有人揭開真相。
那些好東西是自海外來的,這一切也就說得清楚了。
天-朝使臣仔細打量夏晚棠幾眼,又問,「那你與那商人的關係,究竟如何?為何他不選其它人,偏偏選中了你?」
「大概是因為我人美心善,還救過他一命吧。若說有沒有其它緣由,那大概就是臨江縣離海邊不遠,比去天-朝要省上許多力。而且吧,他能送來的東西就那麼多,東魯之地都不夠賣,我自然不會想著賣往天下各處,如果他當初尋人合作時找的是天-朝人,或許這些東西就應當最先出現在天-朝了。」
天-朝使臣被夏晚棠開頭那句話一噎,後面夏晚棠說了什麼,他根本沒聽。
此刻的天-朝使臣心中只有一個想法,「怎會有人這般大喇喇地將自個兒誇成天仙?難道宋地的女子就不知道謙遜二字該如何寫嗎?」
內心鄙夷過後,這一隊天-朝使臣也就沒有再來探究的心思了。他們認定夏晚棠就是一個走了狗-屎運的婦人,如果被那位商人選中的人是別人,別人照樣能做到這樣的地步,說不定還會做得更好。同這樣的鄉野婦人,有什麼好取的經?
宋帝原本以為天-朝使臣會在臨江縣住上一陣子,仔細看看臨江縣提出的那棚屋種植方法,將其學會了摸透了再走,畢竟那棚屋種植方法的推廣效果還算不錯,雖說無法讓老百姓管飽吃,但好歹算是解了燃眉之急,他哪曾想到,天-朝使臣只是在臨江縣過了個夜,然後便走水路匆匆回去了。
這樣的使臣,當得實在失職。
第88章 面聖 有他當年的風範
夏晚棠能從海外搞到煤石的消息流傳出去後, 越來越多的人千里迢迢來這邊買煤石,可煤石不是棉花糧食這等輕便的東西,費工費力拉一車隊回去, 根本不夠幾戶人家分的,每一家分個三車輛車, 一周後就見了底兒,路上卻得耽擱那麼長時間,既費人力也費牛馬。
夏晚棠手頭存的銀子早已破了百萬計,浩浩蕩蕩地朝著千萬大關突破而去。
從各地來臨江縣的游商們操著不同的口音講述各自老家發生的事,諸如有多少人家因為實在沒錢買炭石, 被活生生凍死, 有多少人家因為家裡屯的木柴一不小心被點燃, 屋子燒了個精光, 待鄰居發現時,全家老小都已經被燒成了焦屍……
游商們都只是閒談,夏晚棠卻聽到了心裡去。
她決定放棄一部分自己的利益——利用夕夕礦場將一些距離地表不遠的煤礦暴露出來,讓老百姓發現,讓官府發現,讓更多的人力介入到採礦中去。
只有更多的人介入到採礦中去, 這個時代的採礦業才會進步, 老百姓在這場天災中活下來的機率才會更大。
至於掌握在她手中的那點煤石生意,放棄了也沒什麼。
夏晚棠想的很清楚,真正掌握在她手中的優勢,並非那些未被人發現的炭石,而是夕夕礦場可以不費自己的力氣就可以將未被人發現的礦產資源或是能源開採出來的能力。
有這個能力在,她沒必要一直都把自己與煤炭鎖死,大可以將這些能力用在開採翡翠、寶石以及金銀礦產上, 想想到時候那大船拉了滿滿一串閃瞎人的珠寶玉石停在臨江港口……怕是隔天她們家就得被狗-官們想個理由拉去殺頭抄家。
眼下,夏晚棠沒想著去開採珠寶玉石,她還打算多采一陣子黑曜火晶石,玲-瓏火塔這東西的市場還廣泛得很,若是做好了,別說支撐臨江縣一縣之地的經濟,就算是整個清平府的經濟都能給支撐起來。
當然,煤石生意還是要做的,畢竟不是所有地方的地下都埋著煤,起碼臨江縣這一片的地下就沒見到多少煤礦,磷礦和硫磺礦倒是不少,只是夏晚棠不打算在手中多囤積煤石了。。
……
在夏晚棠的可以安排下,不只是宋地,南明、盛唐等各地都有農民『意外』發現地下埋著大批量的煤石 ,起先只是農民們去偷偷挖,後來挖的人多了,官府自然會發現,而後便順理成章地接手了過來。
挖礦有危險,時常會有礦難發生,可是同被凍死相比,礦難的死傷率根本不值一提,官府壓根沒單獨將採礦遇事身亡的人上報給朝廷,最多也只是將這些倒霉蛋算到了被凍死的人中。
有開採出的那些足以救命的煤石做仕途上的開路石,死亡的人根本不會被廟堂注意到,最終可憐的只是那一家人,亦或者說是那一群人。
但,少數終歸是少數。
少數人的傷痛,只會被刻在少數人的靈魂中,過個八十年一百年,世間再無人記得。
-------------------------------------
眾生皆苦,苦的時間足夠長時,便再沒人覺得這個苦了。
剛開始大雪連天時,老百姓們都覺得日子過不下去了,好似天都要塌了,可是真到了掰著指頭數日子時,兩三年也過得飛快。
有一批人逝去,有一批新的生命到來,一眨眼便是三年後。
先是有人發現將近三個多月都沒有下雪,後來又有人發現冷了三年的天兒漸漸轉暖,路邊的積雪好似開始化了……灰濛濛了三年的天總算能夠清楚地看到太陽了,而且太陽一日比一日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