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頁
聽弟弟這麼說,姜曉菱真的是好氣又好笑:「又胡說八道了。」
「誒,姐,我還真不是胡說八道,我說真的。」寧寧回答的一本正經。
他說:「這不是剛回來嘛,我還沒來得及跟家裡說。我本科上完還打算讀研,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想繼續讀下去。」
他說到這裡,頓了頓,又看了看爸媽,這才繼續說道:「我三五年之內肯定是回不來的,將來……什麼情況還不好說。
可不管怎麼樣,我和哥兩個大男人,怎麼也不能讓姐妹幫我們買房子。這事兒我們肯定自己解決。
所以,我贊成你們把房子建的好一些,這樣能和爸媽還有奶奶一起住,互相有個照顧。我和哥在外面也安心一點。」
可能是因為老人在,寧寧怕他們三個心裡難受,所以話說得有點含糊。
但姜曉菱和邵彥成還是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
那就是,寧寧雖然才去了京市一年,卻已經打定了主意,沒準備再回來。
其實,想想也能理解。
小傢伙現在考入的是全國最好的大學,先不說讀不讀研究生,就他現在畢業,也多得是單位排著隊等著要。
更不要說他還要繼續深造,那更是前途廣大。
這種情況,那自然還是留在大城市,才能夠接觸更廣闊的世界,學習更多的東西。
她又由寧寧想到了小河。
小河這輩子和上輩子一樣,在他姐夫的監管之下,飽受摧殘。
可也因此考上了軍校,現在已經是一名光榮的軍官了。
唯一不同的是,他沒有如上輩子一樣去了海邊,而是回了雲省。
雖然因為工作的原因,他還沒有找對象。可不管怎麼樣,姜曉菱心裡明白,大弟弟回寧林落腳的可能性也已經沒有多少。
既然這樣,她現在也覺得寧寧說得沒錯,她把房子建得好好的,把老人們安排好,其實也算是安了三個弟妹的心。
決定做了,那自然是說干就干。
趁邵彥成剛剛畢業,汽車廠給了他一個月的假期,加上寧寧也還在暑假中,家裡有勞力。
姜家以最快的速度將房子買了下來。
在手續辦完後的當天,就找了建築隊駐紮進去,開始了翻建的工程。
這建築隊還是趙泉介紹的。
隨著老一輩的年齡大了,他們村的幹部們全都換了人。
這些年趙泉常年在外走動,見了不少市面,也認識了不少人。
慢慢的,在村里也算是一個說得上話的人物了。
於是上次村委會重新選舉的時候,他差不多是以全票通過,當上了新的村長。
這建築隊就是他們村子自己組織的。
說起來這還是虧得趙泉的眼光好,敢想敢幹。
這邊政策一有鬆動,他就第一時間在村子建了磚瓦廠。還從城裡專門請了技術員,來廠里做專項指導。
隨著國家建設步入軌道,現在磚瓦多緊俏啊!
磚瓦廠建起沒有多久,廠門口就排起了長隊。
可以說,他們村子是緊隨國家政策,以最快的速度富了起來。
這還不算,磚瓦廠這邊穩定下來之後,趙泉又在村里組織了一批能幹的工匠建起了建築隊,專門在四鄰八鄉接蓋房子這樣的小工程。
於是,又一批人緊跟著富了起來。
現在趙泉他們村,那姑娘小伙兒全都變成了香餑餑。
好些有姑娘的人家,都捨不得外嫁了。
而別的村里,一聽說哪家女孩兒嫁到了他們村,就沒有人不羨慕的。
有趙泉這層關係,建築隊的人干起活來,那肯定是又快又好。
不僅如此,能省得錢也都儘可能的給他們都省了。
但就算這樣,沒多久姜曉菱還是捉襟見肘,手裡那差不多三千塊的票子,也看著看著見了底兒。
最後還是邵彥成去廠里借了一千塊錢,說好了每個月從工資里扣,才算是緩解了這個難題。
可不管怎麼樣,在九月初的時候,也就是寧寧還有兩天就要返校時,房子終於蓋好了。
看著那又氣派又敞亮的二層小樓,所有人都打心眼裡高興,只覺得之前的付出沒有白費。
將房子晾曬了一段時間,姜家的人是在十一前搬進的新房子。
燎鍋底的時候,他們請了最親近的幾家朋友。
隔壁的謝家,張工一家,還有王瑾兩口子全都來了。
雖然大家都知道姜家買了房,又重新把房子翻新了。可除了趙泉最初送建築隊過來的時候看了一眼,其他人之前全都沒有來過。
趙泉房子建好後也沒有看到過。
所以,在看到著樓上樓下十幾間的大瓦房,大家全都被震住了。
謝壯張口就是一句:「爸,要不,咱也買個院兒吧?」
一句話說地大家都笑了起來。
姜曉菱心裡一動,借著這個機會還真的遊說起了這些好友。
別人不知道,她心裡可是知道後世那房子的價格有多離譜。
而且她還知道這真的是過了這村就沒這店兒。
過了這一陣子,國家開始管控,就是想買也沒有什麼機會了。
在她的遊說下,雖然大家都沒有表態,可明顯能夠看得出,很有幾個人是真的心動了。
搬到新房子之後,姜曉菱接連做了好幾個晚上的夢。
「誒,姐,我還真不是胡說八道,我說真的。」寧寧回答的一本正經。
他說:「這不是剛回來嘛,我還沒來得及跟家裡說。我本科上完還打算讀研,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想繼續讀下去。」
他說到這裡,頓了頓,又看了看爸媽,這才繼續說道:「我三五年之內肯定是回不來的,將來……什麼情況還不好說。
可不管怎麼樣,我和哥兩個大男人,怎麼也不能讓姐妹幫我們買房子。這事兒我們肯定自己解決。
所以,我贊成你們把房子建的好一些,這樣能和爸媽還有奶奶一起住,互相有個照顧。我和哥在外面也安心一點。」
可能是因為老人在,寧寧怕他們三個心裡難受,所以話說得有點含糊。
但姜曉菱和邵彥成還是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
那就是,寧寧雖然才去了京市一年,卻已經打定了主意,沒準備再回來。
其實,想想也能理解。
小傢伙現在考入的是全國最好的大學,先不說讀不讀研究生,就他現在畢業,也多得是單位排著隊等著要。
更不要說他還要繼續深造,那更是前途廣大。
這種情況,那自然還是留在大城市,才能夠接觸更廣闊的世界,學習更多的東西。
她又由寧寧想到了小河。
小河這輩子和上輩子一樣,在他姐夫的監管之下,飽受摧殘。
可也因此考上了軍校,現在已經是一名光榮的軍官了。
唯一不同的是,他沒有如上輩子一樣去了海邊,而是回了雲省。
雖然因為工作的原因,他還沒有找對象。可不管怎麼樣,姜曉菱心裡明白,大弟弟回寧林落腳的可能性也已經沒有多少。
既然這樣,她現在也覺得寧寧說得沒錯,她把房子建得好好的,把老人們安排好,其實也算是安了三個弟妹的心。
決定做了,那自然是說干就干。
趁邵彥成剛剛畢業,汽車廠給了他一個月的假期,加上寧寧也還在暑假中,家裡有勞力。
姜家以最快的速度將房子買了下來。
在手續辦完後的當天,就找了建築隊駐紮進去,開始了翻建的工程。
這建築隊還是趙泉介紹的。
隨著老一輩的年齡大了,他們村的幹部們全都換了人。
這些年趙泉常年在外走動,見了不少市面,也認識了不少人。
慢慢的,在村里也算是一個說得上話的人物了。
於是上次村委會重新選舉的時候,他差不多是以全票通過,當上了新的村長。
這建築隊就是他們村子自己組織的。
說起來這還是虧得趙泉的眼光好,敢想敢幹。
這邊政策一有鬆動,他就第一時間在村子建了磚瓦廠。還從城裡專門請了技術員,來廠里做專項指導。
隨著國家建設步入軌道,現在磚瓦多緊俏啊!
磚瓦廠建起沒有多久,廠門口就排起了長隊。
可以說,他們村子是緊隨國家政策,以最快的速度富了起來。
這還不算,磚瓦廠這邊穩定下來之後,趙泉又在村里組織了一批能幹的工匠建起了建築隊,專門在四鄰八鄉接蓋房子這樣的小工程。
於是,又一批人緊跟著富了起來。
現在趙泉他們村,那姑娘小伙兒全都變成了香餑餑。
好些有姑娘的人家,都捨不得外嫁了。
而別的村里,一聽說哪家女孩兒嫁到了他們村,就沒有人不羨慕的。
有趙泉這層關係,建築隊的人干起活來,那肯定是又快又好。
不僅如此,能省得錢也都儘可能的給他們都省了。
但就算這樣,沒多久姜曉菱還是捉襟見肘,手裡那差不多三千塊的票子,也看著看著見了底兒。
最後還是邵彥成去廠里借了一千塊錢,說好了每個月從工資里扣,才算是緩解了這個難題。
可不管怎麼樣,在九月初的時候,也就是寧寧還有兩天就要返校時,房子終於蓋好了。
看著那又氣派又敞亮的二層小樓,所有人都打心眼裡高興,只覺得之前的付出沒有白費。
將房子晾曬了一段時間,姜家的人是在十一前搬進的新房子。
燎鍋底的時候,他們請了最親近的幾家朋友。
隔壁的謝家,張工一家,還有王瑾兩口子全都來了。
雖然大家都知道姜家買了房,又重新把房子翻新了。可除了趙泉最初送建築隊過來的時候看了一眼,其他人之前全都沒有來過。
趙泉房子建好後也沒有看到過。
所以,在看到著樓上樓下十幾間的大瓦房,大家全都被震住了。
謝壯張口就是一句:「爸,要不,咱也買個院兒吧?」
一句話說地大家都笑了起來。
姜曉菱心裡一動,借著這個機會還真的遊說起了這些好友。
別人不知道,她心裡可是知道後世那房子的價格有多離譜。
而且她還知道這真的是過了這村就沒這店兒。
過了這一陣子,國家開始管控,就是想買也沒有什麼機會了。
在她的遊說下,雖然大家都沒有表態,可明顯能夠看得出,很有幾個人是真的心動了。
搬到新房子之後,姜曉菱接連做了好幾個晚上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