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她們這會兒又是在嚼些什麼東西?

  溫窈買長命鎖是為了給觀靈的女兒,觀靈出嫁兩年了,三個月前生了個玲瓏可愛的姑娘,如今休養好了,也知道她在溫家自立了門戶,便教夫君送來一封拜帖。

  她這裡算觀靈半個娘家,觀靈回門那天帶著團團,那姑娘養得白白胖胖,揮舞著手臂時,袖子裡便露出一截雪白的藕段兒。

  溫窈看著眼前這小孩兒,腦海里不知怎的就想起先前賀蘭毓雕刻的那個娃娃,那個小女娃比眼前三個月的團團大些,他應該就按照印象里她幼時的樣子刻的。

  她小時候愛扎揪揪穿裙子,揪揪上還要讓祖母拿紅綢帶系個漂亮的花樣兒,多少年的事了,他不一定真就記得那麼清楚,卻全復刻了下來,也不知道是不是潛意識在作怪。

  雕刻的男孩兒倒不像他自己,具體像什麼……溫窈後來拿著看了好久,靈光一現,眼前忽地浮現出年節時那年畫上捧著元寶的送財娃娃。

  可她怎麼記得,賀蘭毓從前明明嫌棄地說過那畫兒醜死了的……

  回到盛京那天,月牙兒問她想將娃娃擺放在哪裡?

  溫窈那時沒言語,想了很久,最後還是將娃娃放進了柜子里,關上門,想要眼不見心為靜。

  可晚上她就做了一個夢,夢裡有個漂亮的小男孩摟著她的胳膊撒嬌叫娘親,說要她抱。

  她也不知為什麼,那會兒就覺得那真是她的孩子,給孩子餵飯、穿衣,玩兒累了髒了便給他擦洗,短短的一晚夢境,卻好像是過了數年。

  夢醒時她抱著枕頭哭了很久,哭得枕心都浸濕了,之後便將娃娃從柜子里拿了出來,擺在書桌上,尋常伏案時,一抬眼便能看見。

  「主子喜歡就抱抱她吧,您瞧,她跟您親呢。」

  觀靈熱忱一片,抱著孩子遞給她,溫窈回過神笑了笑,卻說不了,「近來傷了手不方便,回頭再把她弄疼了哭起來,便不好了。」

  兩人在軟榻上相對落座,溫窈這會子想起來問她,外頭那些「不吉利」之類的流言都從何而來?

  「主子何必將那些放在心上,儘是些胡說八道!」觀靈言語頗氣憤,前後始末說過一通,才道是跟那程小爺有關。

  先前武館門外驚鴻一面,那位程小爺回頭曾託了人打聽她,誰料聽聞她姓「溫」後,程小爺原本對佳人的青睞有加頓時蕩然無存。

  「原來是那個克夫的寡婦,他娘的真晦氣,還是個教人玩兒剩下的,小爺我也是流年不利,出門一趟就碰上這麼個玩意兒。」

  話是當眾說出來的,難聽得很,也刻薄至極,這廂起了頭,「溫氏克夫」之言隔日便如風過境似得人傳人張揚開了。

  溫窈近來整日忙於溫家內外事務,沒空去參加夫人們的小宴,也就未曾聽過。

  誰成想恐怕是應了那句俗話說的惡人有惡報,程小爺出言不遜後沒過兩日,打馬街前過,那馬突然受驚將人摔了下來,腿斷了不說,還把自己摔成了個歪脖子,據說現在嘴都合不上,見天兒地流口水,風流倜儻不再,倒像極了一個傻子。

  這一遭實在巧合過重,以至原先覺得她晦氣那一批人,都不敢再明說了,成了見面便繞著她走。

  那日送走了觀靈,溫窈回到房間,坐在桌案前愣神半會兒,忽地問那木偶娃娃,「你覺得是巧合嗎?」

  ***

  溫府派人送了信箋來。

  回盛京三個月,這可真是破天荒頭一回。

  信送到明澄院時,賀蘭毓還為公務滯留官署未回,來福接在手裡比他主子還激動,也不敢耽擱,當即便教人趕緊往官署送過去。

  近來祭台修建已到了尾聲,禮部籌備皇帝的祭天大典,忙碌之餘,背後又隱隱透出些風聲出來,說皇帝有意為自己的生母追封太后尊榮。

  賀蘭毓的耳目比那些風聲傳出來知道的要早一些,只是未曾有任何表示,拉弓最忌滿弦。

  皇帝生母卑微,曾經不過是個有名無姓的宮女,因是姿容好,主子婉昭儀又日久失寵,才想法子將其送到了先帝跟前媚寵,可生下皇子後沒能保住自己的命,空給旁人做了一場嫁衣。

  如此寂寂無名的一個女人,皇帝想在嫡母太后還健在時為其正名,艱難本就可想而知。

  如今再看,倒難怪那時勛國公府出事,皇帝遲遲不肯動手了,恐怕是因火勢燒起來的時機實在脫離了他的預期,勛國公事後,太后哪怕拼了命不要,也絕對不肯教皇帝如意的。

  二人相爭,賀蘭毓此回並不打算插手其中。

  此時門外有相府侍衛尋來,進屋遞給他一封信箋,說是溫夫人送來的,他一時還怔了下。

  溫渺渺竟然主動給他寫信了。

  賀蘭毓拿著信,心裡有點兒高興,還有點忐忑,各種念頭一霎翻湧不止。

  不知道她會說些什麼,信的開頭會叫他三哥?還是生疏稱一聲「相爺」?她可是因他那天晚上在她受傷的時候相陪,而稍有觸動?

  想頭在這兒,但他從前也總是照看她、抱著她,那時候她對他卻並沒有一點兒笑容……可見並非如此。

  那她究竟喜歡他什麼樣子出現在跟前?

  賀蘭毓打住思緒,兩下拆了信來看,結果見她簡短几行字,和他先前的幾種猜想半個銅板的關係都沒有。

  ——我今日上街,偶然聽聞一樁軼事,有關我與一位姓程的無賴,原是那無賴對我口出惡言後不久,自己便墮馬摔成了重傷,俗話說惡人有惡報,他本是活該,但無奈巧合至此,倒引得眾人皆對我退避三舍,我且問你,此事背後可是你的手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