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十多年的時間,雖然江海的房價跟全國一個路數,坐在火箭上突飛猛進;但我媽還是堅持每三年時間起一批新的教師公寓,來保障教職工的家庭生活。因為這個,我媽還被人舉報過,理由是國家明文規定禁止再搞內部分房。

  結果我媽把學校的性質一亮,下來調查的人就熄火了。石子路學校本質是民校,我媽這個老闆私人掏腰包給員工發福利,礙著誰的事了?哦,礙著那些進軍教育界資本的事了吧。

  這些年,民辦教育可掙錢了。每年小學入學還有小升初的時候,簡直就是大型角鬥士現場。我表姐每次都撇嘴說「蘇.修的新玩意在上演」,我媽就笑笑不說話。

  她給教職工發房子,她還堅持保留學校的勤工儉學項目。所以,雖然其他民辦學校掏了更多的錢想挖石子路學校的優秀教師和學生,大部分人還是留了下來,學校也愈發壯大。五年前,連學校的一塊蔬菜基地都不得不讓出來蓋了新的教學樓。

  嘿,也得虧蓋了新樓。去年市政府徵收學校時,菜地和教學樓的補貼價格可一個天一個地。整個學校的補償價格一下來,我舅舅掰著手指頭算了回,驚訝地發現比他當初在這塊地上蓋高檔公寓賣錢掙得多多了。合著人家辦學校貼錢,我媽是通過固定資產的增值成功實現了比股神還掙錢的奇蹟。

  就是這房產的增值是全面性的,學校一轉手,新入職沒能趕上分教師公寓的老師就長吁短嘆,感覺按照自己的收入在江海安家千難萬難。現在買房,也只能在偏遠地段了。

  我媽笑著安慰人家,往前數十幾年,她剛蓋學校的時候,石子路也是荒郊野外。任何時候都這樣,長安大,居不易,市中心都擠不起。先買房吧,遠就遠點,起碼能安下家。

  不然她還能說什麼呢?且不說她當不了散財童子,都跟石子路學校脫鉤了不可能再管前任員工買不買得起房,就她自己本身,也地主家沒有餘糧。

  你問她剛賣了學校的錢幹嘛去了?哎喲,那你真小看了我媽花錢的本事。她能掙錢,運氣好,投資眼光一流,房產中介和婚拍事業如火如荼,是標準的商業大佬,但她花錢的能耐更大。像捐錢建希望小學,掏錢資助農業科研項目,給偏遠地區單親媽媽建大棚建福利工廠,她都幹過。

  最絕的是她現在還資助一個中草藥的研究項目。

  我們老家有位草藥大夫專治跌打損傷和癰腫瘡癤,其中最厲害的是他有種祖傳的草綠色的藥膏,對於「痰」也就是化膿性骨髓炎有奇效。鄉村寂寥,草藥醫生後繼無人,我媽就把方子買了下來,請教授奶奶的弟子帶領的團隊開始研究。

  從開始到現在,差不多快兩年半的時間了,動物學實驗都沒做完,那投進去的錢嘩嘩跟流水一樣。

  我看了之後就相信我國已經幾十年沒發明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新藥了。因為這事實在太燒錢太花時間,資本要掙錢,誰願意幹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大概也只有我媽這種人了。

  說起我媽,很多時候,作為從她肚子裡蹦出來的娃,我也無法定義她。

  她愛錢如命是出了名的,她還是個小氣鬼。從小到大,我們浪費一口飯她都心痛,會絮絮叨叨半天當年我奶奶生她時因為餓肚子沒奶水,娘兒倆差點一道餓死的事。

  我媽那碎碎念的功力,唐僧拍馬不及,連月仙嬸嬸和丹妮阿姨都吃不消,碰上艷紅嬸嬸,那就直接撂話「說,你要多少錢?」,反正我跟蔚蔚還有小三兒是吃不消的。掉在桌上的飯,我們都能一顆顆撿了吃掉。

  可要說吝嗇吧,有的時候我媽又挺大方,看她花錢時那豪邁的氣魄就知道了。雖然每次她都要事後心痛半天,但下一次她還是會掏錢。用我爸的話來講,我媽就是好糾結。

  然後我爸就挨了我媽的白眼,即便我爸現在已經去了外省當了地級市的□□,但我媽翻白眼時,他也只能受著。不為什麼,因為妙妙發展得好。

  其他購物網站如火如荼,各種APP爭先恐後,但妙妙早早占據了農產品這塊大頭,跟供銷社合作的親密無間,愣是牢牢占據了廣大農村市場。其他網站一開始不屑於這塊,等他們回過神再想分杯羹的時候,就晚了。

  手上揣著這張牌,我媽底氣不足才怪。她就好糾結了怎麼滴?她有資本矯情。

  可你要拔高,非得說我媽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似乎又有些過了。

  最起碼,她距離脫離低級趣味還差著十萬八千里。相反的,她相當八卦,尤其熱衷於八卦她的姐妹們。

  像艷紅嬸嬸年過四旬又早早做過結紮手術,卻在鄒鵬大哥大學畢業時又莫名其妙懷上了小二子的事,就讓我媽嘖嘖驚嘆了足有半個月。最後艷紅嬸嬸生了個小妹妹,她又私底下跟我奶奶一道替人操心萬一姑娘隨爹,和沙叔叔一樣可如何是好。

  後來小妹妹周歲會說話走路,今年照片隱約顯出了點清秀小佳人的模樣,幾位老阿姨才一個個摸著胸口表示慶幸,活像是她們又養了一遭女兒。

  還有就是丹妮阿姨,我媽盯著人家的姻緣足足瞅了十幾年,愣是沒討到一杯喜酒喝。她一會兒嘆氣,一會兒又說這樣挺好,更自在。每句話都是那樣的真情實感,搞得我根本聽不出來她真正贊同的到底是哪一句。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