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首先就是對甘羅與范睢性格的把控,甘羅足夠磊落,才會做出輔助呂雉打破自己范睢唯一弟子地位的「蠢事兒」;范睢足夠大度,才會不計較呂雉對自己的算計。

  但這並非呂雉最聰明之處。

  她最聰明的是,最後放棄了這個計劃。

  呂雉的原計劃是真的可以逼迫范睢就範的,因為范睢用天才當理由拒絕了太多人。

  但范睢就算大度,也不見得一點芥蒂也無。

  收徒並非終點,而是起點。

  若是得罪了自己未來的老師,就算學業不受影響又如何?師徒關係絕不可能親密。

  呂雉能在最後關頭看清關竅,找到范睢坦然相告,性格足夠果斷,目光也夠長遠。

  嬴政得知此事,也忍不住贊了一聲:「確實是個可造之材!」

  第123章

  呂雉的出現,似乎給了其他人一個訊號。

  在她之後,許多原本默默無聞的女性學子也都開始冒了頭。

  也說不好是因為呂雉的出現,導致其他人終於開始正視了女子的努力,看清楚了男女的智商並無太大差別,還是因為呂雉給了其他女子一個榜樣,讓她們看到了真正的希望。

  趙馨雖然一直站在台前,也時常處理國事,但因為她進入秦國朝堂的方法有其唯一性,所以雖然可以激勵天下女性學子,但這種激勵到底有限。

  可呂雉不同。

  她與秦王室可以說毫無關係,能在人才林立的咸陽冒頭,靠的全是自己的努力與聰明才智。

  而不僅是那些女學子們自己開始覺醒,呂雉的存在也讓這些女子的父母們看到了,女兒確實也有光耀門楣的可能,讓他們對女兒讀書的牴觸也減輕了許多。

  而其中,最讓那些父母看重的,就是范睢的收徒與趙馨這個太后的出面。

  他們會想,自己家女兒也不差,或是也能得到這般榮耀?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只要有了利益,所有的阻礙都將化作捧你入青雲的助力。

  趙馨當初出面參加呂雉的拜師儀式,更多是出於對她本人的好奇,完全沒想過還能帶來這麼好的效果。

  這完全是意外之喜。

  而這個意外之喜,很快就給她,給嬴政,給整個朝堂帶來了更大的驚喜——

  因為如今可以讓學生學習的知識尚少,幾年過去,已經有不下一千學子到了學無可學,必須進入更高等的學府讀書的時候了。

  也即是,該高考了。

  甘羅與呂雉是破格錄取,放在現代那就是保送。

  但更適合廣大學子的入學方式,自然不會是保送,而是高考。

  第一屆高考,大半學子都來自於咸陽、雍城、其他六國都城等比較繁華的城市,除了咸陽、雍城等原秦國城市外,其他城市的學子身份還都比較高。

  因為在入學之前,他們就已經受過教育,入學後需要學習的內容就比其他學子少了許多。

  如張良這般祖輩曾於韓國擔任過五任相國的出身,他腹中的才學知識,自然不是尋常孩子可比。

  但這樣的學子是少數。

  一來大部分這般人家出身的孩子,在滅國的時候便幾乎在秦國的幫助下,被百姓「搶走」了所有財產,難免對秦國有恨。

  短時間內,他們不會想要為大秦效力。

  張良是因為韓國滅亡的早,家中財產雖然也損失了大半,卻仍留下了讓全家富裕生活的錢財。

  他倒也不是沒想過復國。

  只是張良聰明,很快就從後續發展當中發現,大秦民心所向,朝廷與百姓同心協力一起發展國家,他最大的夢想——

  復國與報仇,都毫無希望。

  張良並非固執之人,否則也不會在刺殺嬴政失敗後立刻逃走,且再無刺殺的打算;發現韓國再無復興希望後,也不會真心輔佐劉邦。

  既然沒希望,他便立刻放下了不切實際的妄想,轉而開始為一大家子人的未來考慮了。

  長輩在韓國位高權重,幾乎都沒了。

  如今的張家只能靠他撐起門楣,而要達到這一目的,最好的辦法當然是在秦王朝謀得一席之地。

  單以張良六國貴族的身份,顯然不可能有人向秦王舉薦他。

  於是只有高考。

  而類似張良這樣的人還有很多。

  雖然他們的聰明才智,都無法與張良相比。

  可除了張良這樣的人,更多的還是先所有人一步進入學校讀書,也比其他人更快學完所有知識的老秦人。

  只要是對自己的水平有自信的人,全都報名了這次高考。

  也是大秦建國以來的,第一次高考。

  因為其重要性,這次高考可以說是萬眾矚目也不為過。

  與報名參加了高考的孩子沾親帶故的人,當然想要知道高考到底是什麼東西,出來之後是否真的會有一個好前程。

  而與本次高考無關的人,同樣對其萬分關注。

  他們的後輩同樣可能參加高考。

  不論身份地位,反正都是遲早的事兒。

  因為除了參軍掙軍功這條階級躍遷之路外,他們就只剩下讀書高考進入朝堂了。

  高考的時間,定在了五月十五、十六兩日。

  天氣不會冷,也不會熱;雨水不多,太陽也不大,是非常適合考試的日子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