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畢竟亡國之君,誰也不想當。

  不只是名聲不好聽,等秦軍攻入新鄭,其他人不知道,新任韓王肯定是得不了好的。

  多半會死!

  於是一番推脫糾纏之後,秦軍到了。

  韓國下一任君王,完全沒影兒。

  所以,直接被秦國一鍋端了——

  若是有韓王,那當然是處理掉韓王就算是解決了最大的隱患,可在韓王去世後,這群公子全都保存實力沒有一個上位,那所有的公子都成了隱患。

  更何況,嬴政早早下令,攻破新鄭之後,不能讓任何王室貴族留在原地,最好全部抄家帶到咸陽看管。

  畢竟前世,韓國留在新鄭的舊貴族還曾發生叛亂。

  也是叛亂之後,嬴政才下令將原本只是囚禁的韓王給處死了。

  如今,嬴政可不會給韓國貴族叛亂的機會。

  -

  韓國一戰,快如閃電。

  所有人都還沒反應過來,韓國就已經從地圖上抹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秦國的潁川郡。

  自此,戰國七雄僅剩其五。

  -

  這次滅國之戰白起並未直接參與,嬴政仍舊贏得漂亮。

  以滅一國的功勳,饒是對嬴政親政仍有異議之人,也不敢在明面兒上提出反對。

  因為他所有的反對理由,都站不住腳。

  為王稱帝,文治武功只需其一,再有識人之明、任用賢能之心胸、掌控文武百官之手腕,便已足以成為千古一帝。

  嬴政在這次滅韓之戰中表現出來的所有,讓人看到了這種可能。

  除了貪念權勢之人,再不會有人反對他親政。

  就算私心過重的官員,在范睢與白起都毫不遲疑地奉上手中權柄,直接退居二線進入剛建好的學校擔任了文武兩院院長的職位後,也打消了冒頭之心。

  正好今年也是嬴政及冠之年(虛歲),所以他的親政進行得無比順利。

  親政也需要一個正式的場合來宣告此事,及冠之禮需大辦,是個再合適不過的日子。

  趙馨與嬴政商議之後,決定邀請嬴稷回到咸陽,為其加冠。

  嬴政及冠當日,場面宏大熱鬧。

  秦國只要是有頭有臉之人都趕到咸陽參加了這場及冠禮,就算不能進入咸陽宮,能在咸陽感受一下當日的氣氛也是很不錯的。

  除了秦人,僅剩的四個國家也都派人過來參加了這場及冠禮。

  當天,嬴政等人站在高台。

  嬴稷為自己的曾孫加冠之後,看著孫子眼底幾乎要噴涌而出的野心,忍不住抬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好小子,我等著你打下中原,不親眼看到那日,我就是死了也不瞑目!」

  嬴政看著他雪白的頭髮,鄭重地點頭:「必不負您心中期望!」

  -

  四國使者回國後,對嬴政極盡誇讚之能事。

  這直接導致了,所有人對秦國的戒備達到了歷史最高點。

  都是一國之君,若是有可能,誰還不想攻打其他國家,以此擴大自己的領土呢?

  春秋戰國幾百年,早前可不只有七個國家。

  所有人心中惴惴,除了齊王外,都很擔心秦國會將自己的國家視作下一個倒霉蛋。

  不過最擔心的,還是魏國國君。

  畢竟兩國交惡已久,魏國早前幾乎摁著秦國打,如今卻又算是四國中實力倒數的。

  但誰也沒想到,這時候傳出一個消息——

  燕太子丹趁著秦王及冠這日,幾乎所有侍衛都調集去了及冠大殿守衛,其他地方守衛空前疲弱的時候,與燕國使臣合謀,從秦國逃回了燕國。

  雖說這種事很正常吧,但在加冠當日發生這種事,也算是打了秦王嬴政的臉。

  緊接著又傳出,燕太子丹逃走之時,還從秦國偷走了一塊虎符。

  嗯……

  所有人都想知道,這位剛親政的秦王嬴政是何反應。

  第101章

  「虎符?」

  燕太子丹驚駭地看向燕王喜, 「父王莫不是弄錯了,兒子從秦王宮逃出來已經費盡心力,怎可能去偷虎符?兒子連虎符在什麼地方都不知道!」

  燕王喜看著自己兒子, 眼神複雜。

  燕太子丹雖然在秦國為質多年,對燕王喜卻還算了解,見他如此表情, 立刻明白他並未相信。

  他認真辯駁:「虎符這般重要的東西, 若非貼身攜帶, 必然重兵把守,兒子一個敵國質子,怎可能有機會接觸到秦王嬴政, 又怎可能獨自一人越過重重守衛偷得虎符?」

  燕王喜有些動搖,很快卻堅定下來:「虎符為一國重器,地位堪比王印,這等重要物件被盜同樣有損秦國顏面, 若非真的被盜,秦王怎可能放出此等消息?」

  燕太子丹明白燕王喜說得有理,因而愈發茫然無措。

  因為, 他真的不曾偷走虎符!

  燕太子丹遲疑片刻後開口:「莫不是他人偷走?」

  他心裡其實認為此事是秦王栽贓,想要編造一個出兵藉口而已。但燕王喜不信,他也只能將自己的猜測埋藏心底。

  畢竟, 他的猜測確實有些驚世駭俗。

  但除了這個猜測,便只有其他人偷走虎符, 然後栽贓於他這一種可能了。

  燕太子丹確定自己不曾偷走秦國虎符,卻無法保證其他人沒偷。

  燕王喜意味不明地看了燕太子丹一眼, 神情沉凝。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