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誰知鏡中仙卻陷入了猶豫,他說:「你的功德是滿的,可你的殺障也是滿的。」

  北垣非常訝異,便問:「可我命中從無殺障,我的朋友也可以證明。殺障怎麼可能一夕之間便無中生有呢?」

  古文極為簡略,此番問答在帛書原文中不過區區一行半字。徐霜策視線卻驀地一停,隨即反上去逐字細覽了數遍,才確定自己沒有看錯。

  北垣確實提到了一個前文從未出現的「吾友」,而鏡中仙也並沒有提出任何疑問——難道在場還有第三人,只是被文字刻意隱去了姓名?

  更怪異的是,北垣竟然在這時生出了殺障。

  一位剛剛才為了拯救黎民而身死道消的大宗師,正是平生最悲壯又最高光的時刻,全天下被救的百姓都在對他感恩戴德、痛哭哀悼,這殺障卻是從何而來?

  接下來的太古篆字生僻晦澀,只能連蒙帶猜地揣度大意。

  北垣的靈魂已經虛弱到快要消散了,但鏡仙還在掙扎不決,似乎並不很想為他打開天門。就在這僵持不下的時刻,突然他們腳下的滾滾洪水中漂來一星緋色,眾人定睛一看,竟然是一枝快凋謝了的桃花。

  不知為何鏡仙心神觸動,突然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召來那枯枝交給北垣,說:「你法身水解、功德圓滿,飛升確實理所應當。但你飛升之後必須把這支桃花栽滿仙界的東天與北垣,因為它代表克制殺障所需的力量。花越繁盛說明殺障越重,你就必須消耗更大的法力來克制自己,明白了嗎?」

  北垣接過桃枝,遲疑良久後問了一個問題:「如果我殺障一直不除會怎麼樣?」

  徐霜策視線定在了接下來那行筆畫繁複的墨跡上。

  只見鏡仙伸手在那桃枝上點了一滴鮮血,霎時枯木返春,繁花盛開。少年從枝頭摘取一朵浸染血跡的桃花,他沉靜的眼底似乎蘊藏著無窮的威壓:「所以我要在此與你立下血誓。」

  「若將來你以神明之尊墮入殺障,那麼我上窮碧落下黃泉,哪怕追到無間地獄最深處,也定會將你褫奪神位,就地誅殺。」

  然後他當著北垣的面,以訂立血誓的最高規格,將那朵銘刻著誓言的桃花放進口中,吞下了咽喉。

  第64章

  北垣上神就這樣飛升了。

  鏡仙的擔憂似乎並沒有成真, 因為這位神明雖然命帶殺障,卻極其厭惡戰爭和流血。所以他飛升之後,立刻就做了一件大事, 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他召集天下兵械, 銷融鋒鏑, 化為金水,鑄成了一座頂天立地的巨大銅像, 命名為四方兵人,埋藏於極北深澗。

  同時他還降下神諭,只要這世間再有任何一名百姓死於刀兵、任何一棟房屋毀於戰火, 他就將以神明之尊落下雷劫, 讓發動戰爭的國君粉身碎骨。

  從來沒有任何一位神明降下過這種旨意, 因為這要付出的神力太大了, 等於是把整個人界都納入了自己的制約範圍。但北垣上神一意孤行,他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了這件事上,很快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天下無兵, 烽煙驟熄,兩個敵對多年的國家各自被迫解散軍隊,兩國百姓都迎來了久違的和平。

  無定河邊骨被收斂, 將軍百戰終還故鄉。男耕女織,休養生息, 凋敝的農戶漸漸恢復炊煙裊裊, 烽火連天的大地也終於回到了河清海晏。

  最開始人們歌功頌德,稱道不絕,香火信眾遍布天下。

  但匆匆數十載光陰一過,天下大同的盛景開始出現了不同的聲音。

  「為什麼鄰國的人可以占據水草豐美風調雨順之地,而我們風沙肆虐, 屢屢遷徙,辛苦耕作卻只能果腹?」

  「為什麼鄰國花點小錢就可以買走我們的香料、羊奶和鹽,而我們的牛羊成批死於旱災,賣給我們的米糧穀物還如此昂貴?」

  「為什麼國君橫徵暴斂,徭役賦稅以至於民窮財盡,而我們卻必須忍氣吞聲,帝王將相寧有種乎?」

  ……

  不論是兩個國家之間,還是兩國朝野內部,憤怒和不平都越來越多,衝突與摩擦越來越尖銳,但一切都被強行鎮壓在了那道絕對的神諭之下。

  終於有一年,上游大旱,惔焚千里。一支死光了牛羊的部族衝進邊境集市,將米麵糧種劫掠一空,逃跑時殺死了十餘名趕來攔阻的商人。早已積怨日久的商團立刻組織人馬,抄起鐵楸、柴刀,反殺回去砍死了部族後方的女人和小孩。

  第一滴熱血濺出的時候,誰也想不到它拉開了後來那場伏屍百萬的滅世之戰的序幕。

  很快,這場發生在邊境的紛爭就像旱季落在草原上的一顆火星,迅速燃起了連綿大火。被仇恨燒紅眼睛的部族迅速打磨出砍刀、長矛,鐵蹄破境屠殺了邊陲的數座村莊;十里八鄉的子弟歃血為盟,催馬出關踏平了部落的百里營帳。當熊熊大火焚燒夜空,部族首領的頭顱被插在旗杆上,雄鷹也帶著報喪的鳴叫傳遍了大地;復仇的鐵蹄如洪流般匯聚而來,徹底打破了岌岌可危的邊疆。

  一片山接著一片山,一座城接著一座城。土地節節陷落,烽煙再度燃起,當國君倉惶嚴令禁止戰鬥、銷毀兵械的時候,早已群情激憤的百姓從各地揭竿而起。

  戰火終於驚動了北垣上神。

  北垣上神非常震怒,他極度厭惡戰爭,連降九道雷劫向世人展現了違背神諭的嚴厲後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