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林泉還給自己的二百畝大生產起了個生態農業的名字,並註冊了商標。

  頭一年,林泉的生態農業園差點賠了。

  主要是技術不好,產量不高,外加銷售通道不行。

  好在林泉是個善於發現問題並且解決問題的。

  先是和技術人員改進技術,提高產量,又繞過坑人的收購商,親自去魔都,找到幾個大型超市負責人,費了半個月,談下了兩筆供貨訂單。

  第二年,林泉生態農業園終於略有盈利。

  而在這時,林泉卻發現他的農業生態園的衍生商機。

  大型農業機器出租。

  林泉的生態農業園因為用的是科學種植,除了人工,更有配套大型農業機器。

  如大型聯合收割機。

  本來林泉只是用來收自家生態農業園的,可二百畝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用上機器加人工,每次幹得都很快,所以剩下的時間,機器都在閒置。

  而他周圍農田的人見他有機器,在例如收麥子時就想來租他機器。

  林泉自然也樂得機器買了不浪費,就按照周圍價格租給別人。

  結果一個夏收下來,林泉突然發現,出租機器賺得錢,居然比他的生態農業園還賺錢。

  林泉:……

  林泉於是開始注意大型農用機器這塊。

  在大部分人認知中,大型農用機器都是在外國,外國農場主用著機器輕鬆收割自己的農場,而國內卻是人工。

  可其實,這個觀點早就過時了。

  國內北方,從十多年前,就開始上大型農用機器。

  尤其東北,更早。

  而林泉所在的華北,最近十來年,農村也在陸續有人買大型機器,然後趁著農忙時幫別人收割賺錢。

  這也是為什麼他周圍農田村民一見他家有大型聯合收割機跑來租的原因。

  畢竟大家都知道這玩意好使。

  不過相對於東北普遍使用大型機器,華北還是稍微弱一些,畢竟華北許多地方有山有丘陵,再加上每家耕地也沒東北人均那麼大。每家那幾畝地買大型農用機器也不現實,所以整體下來,華北的大型農耕機器還是有些不足。

  林泉的周圍的村也是這個情況,大家都知道大型機器例如大型聯合收割機好使,可一台機器幾十萬,對於大多數家庭,這個幾乎是不可能承受的負擔。

  在了解這個,林泉就決定再出資購置一些大型農用機器,用於周邊農村出租,一來彌補生態農業園的虧空,二來也算回報家鄉。

  林泉找上了鄉鎮的農機所,了解大型機器購買事宜。

  農機所對於林泉突然找上門,可以說是萬分驚喜,國家現在大力提倡農業機械化,也支持農民購買大型機器,改變傳農業的繁瑣人力,他們農機所甚至有一些購買指標。

  國家甚至還對農機有專門的無息貸款。

  可無奈國家再支持,政策再給力,百姓手中沒錢,一個大型收割機器幾十萬,就算光首付二三成,百姓也買不起。

  所以對於這些明明是很好的指標,農機所卻天天像燙手山芋。

  如今一聽林泉要投資農機,農機站站長當場瘋狂了,不僅給林泉詳細列舉手當地比較熱門的農機,還當場表態,只要林泉一次購買二十台以上,就幫林泉申請專門的助農貸款。

  用專門的助農貸款購買農機,不僅利息幾乎接近無息,還只用首付兩成。也就是一台三十萬的大型聯合機器,林泉六萬就可以開回家。

  而且更絕的是,農機使用還有國家油補。

  林泉算了算,他買一台機器用於村民出租,如果活好,一年下來,加上油補,居然能直接賺回機器。

  這簡直算是無本的買賣。

  有這樣的好事,那還等什麼,林泉當即在農機站定了二十台大型聯合機器。

  而農機站站長一看林泉如此爽快,也更爽快,麻溜帶著全站上躥下跳幫林泉弄好手續弄好貸款,一個月後,農機站送來了二十台嶄新的大型聯合機器。

  在農機站高興自己順利完成今年指標,林泉的生態農業園,也有了第一批下金蛋的雞。

  林泉的管理能力此時也顯現出來,他找了一批村裡的年輕小青年,送去培訓一下,然後讓這些小青年成為他生態農業園的員工,給他們買上五金一險,平時就在農業園工作,農忙時就以農業園名義接外單。

  村民地都是一畝一畝的不好用機器,林泉就實行排單制,讓村民提前來下單,然後把區域在一片地安排在一起,然後出動機器,成片收割,這樣既節省了成本,也把收割大大簡化。

  弄到後面,每到農忙前,村民都直接先來登記排號,然後林泉的農業園到時去收割,收到哪家,直接打電話通知地的主人來提袋子裝糧食。

  幾年後,林泉農業生態園,已經成了縣裡首屈一指的農機租用園,不僅本縣,連周圍縣市,每年都能接大量訂單。

  而林泉,因為助農,也一躍成為當地有名的企業家。

  林泉:回到現代,我依舊是林總!

  *

  林元,小名寶寶。

  作為林泉和尹蕊的獨生子,自幼就得到爸爸媽媽姥爺姥姥所有家庭成員的一致疼愛,是家裡毫無疑問的小太子。

  可大概順水順風慣了,林元從小就覺得生活太平靜太無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