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沈和風知道這件事是越快解決越好, 打電話聯繫一遍, 在他們來不及反應的時候直接上門。

  女孩的名字叫陳萌,陳父和好友王旺祖是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兩個人從小學到初中,最後輟學出來打工,都是你幫我我幫你。

  所以開始兩個人從村里出來以後只能幹最苦最累的活。

  陳父肯吃苦, 不管是撿垃圾還是去工地搬磚都幹過。

  王旺祖是家裡的老小,上面有三個姐姐在家裡,一點苦都沒吃過, 剛出來的時候根本不願意幹活, 實在是過不下去了才出去,不過掙多少花多少, 手裡幾乎沒有剩下。

  陳父就不同了,他父母早逝,跟著奶奶長大,從小吃的苦就比別人多,好不容易找到工作, 工資一點不捨得花,除了吃飯,剩下的錢全都存起來。

  就這麼存了兩三年,陳父手裡有點小錢了,就去買了輛小三輪,跟工地的包工頭打好招呼,承包工地垃圾。

  工地垃圾可不是小東西,都是一些廢鐵廢鋼之類的,還有一些是水泥,裡面都是鋼筋,這些一般的包工頭都懶得弄,扔到外面就被別人撿走了。

  陳父幹了三年工地,附近的包工頭他都認識,因為幹活努力,大家對他的印象都不錯,反正垃圾扔在哪裡都是扔,給他就是了。

  就這樣,陳父帶著剛結婚的陳母,夫妻兩個白天往家裡拉,晚上砸鋼筋,第二天早上再送出去賣了,一天算下來比之前兩三天掙的錢都多。

  他們本來打算拉著王旺祖一起,只是王旺祖哪裡吃得了這個苦,再說了,拉建築垃圾也要受人白眼,有些工人就指望這個賺點外快了。

  他受不了這委屈,剛好認識了一個開遊戲廳的「大哥」,給人看場子去。

  陳父看好友不願意,也沒再說什麼。

  沒多久陳母懷孕,陳父回村里找了兩個幫忙的,後來一個小團體發展到了十來個人。

  不過有活的時候還不錯,很多時候沒活,大家都是從村里出來的,吃飯要錢幹什麼都要錢,總不能掐著脖子就等附近什麼時候拆房子吧?

  更何況他們租的房子也要錢。

  也是一個偶然的機會,陳父一次給別人拉建築垃圾的時候,被人叫住了,對方問他願不願意承包個小工程。

  對方是個包工頭,不過不親自在工地盯著,他包下來的工程會分開,每一個都承包給不同的人,這樣他在中間賺差價。

  剛好手裡接了一個大點的活,老闆那邊又催的緊,就想到了陳父。

  陳父連忙答應下來,抓住這個機會,手底下一群人都是同村的,大家彼此熟悉,勤勞的人到哪裡都能混的開,一個小工程結束以後對方立馬安排了第二個。

  就這樣,陳父慢慢從一個搬磚的變成了一個工程隊隊長。

  早年沒上過學,後來聽說大城市要想乾的好,要這證明那證明,陳父從小就交代兩個孩子好好學習,等孩子長大把兒子帶在身邊。

  雖然手裡已經存了不少錢,也成立了一個小公司,但是父子兩個人儘量親力親為,畢竟這從採購到蓋房,能應付的地方太多了,不親自盯著不放心。

  王旺祖這運氣沒那麼好,在遊戲廳看了幾個月以後附近開了一家大型的遊戲廳,所謂的大哥也不過是個老闆而已,掙得錢少了,把手裡的工人辭退的辭退,降工資的降工資。

  後來又找了幾份工作,都干不好,等家裡的孩子要上學了才反應過來,手裡沒留下錢。

  厚著臉皮找上了陳父,陳父前兩回給借了不少,第三回 勸他找一個好點的工作。

  王旺祖答應著,從那以後再也沒借過錢,大概是過了七八年,找陳父想讓陳父介紹個工程,他也帶了一批員工。

  陳父看他是真的打算好好幹了,歡天喜地幫忙介紹了幾個老闆。畢竟是一個村的,兩人又是一起出來的,對方過得不好陳父心裡也不好受。

  從那以後王旺祖是真的改正了,手裡的活做的越來越有樣,後來也成立了一家公司。

  兩家聯繫多了起來,這兩年因為家裡小輩的事情,聯繫沒那麼密切了,不過陳父一直記得這個好朋友。

  兩人上午剛打完電話,這電話掛斷沒多久,陳父就聽到好友出事了,立馬給不在家的女兒打了個電話,馬上讓陳萌接他去看看老朋友。

  「家裡只剩下這一輛車。」陳萌解釋道,這一輛車正好被她大嫂開過來了。

  陳父覺得兒媳婦這邊剛走,自己給她打電話不太好,就想讓女兒想想辦法,根本就沒想到兩個孩子在一起呢。

  「先去王家。」沈和風安排,陳萌和她嫂子在前面,幾個人在後面跟。

  陳萌上樓接陳父的時候幾個人在小區外等著,兩輛車不緊不慢的跟在他們後面。

  一輛是沈和風,另一輛是李非凡。

  王旺祖在醫院,他們到的時候剛拍了片子。

  「明明在家好好的,突然吐了半盆血,大夫說要檢查完了才能確診。」王旺祖的妻子也認識陳父陳母,只是沒那熟悉,「多謝陳總過來看我家老王。」

  沈和風和李非凡就在離病房不遠的地方,等三個人從病房裡出來的時候,兩人一前一後的進去。

  老王是清醒的,只是吐了那麼多血,看起來很虛弱,閉著眼躺在床上,聽到動靜還以為是剛剛的幾個人去而復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