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姨丈怎得病了?」隔窗卻傳來女子的聲音。

  蔡瑁原是躺在床上裝病,忽然聽了這一句,還沒想明白怎麼回事兒,就聽得腳步聲紛雜,數人已經進了內室,來到他床邊。

  「哎呀,這面色看著真是憔悴。」那女子又道。

  這下蔡瑁反應過來了,是他的內侄女黃月英。他知道黃月英與諸葛亮被皇帝帶回了行宮。此時見來的不是皇帝身邊的重臣,反倒是自己的內侄女,蔡瑁有些摸不准皇帝的意圖,撐開一線眼皮,看向黃月英,「虛弱」道:「是侄女啊……」

  侍女搬了圓凳來。

  黃月英就在床邊圓凳上坐下來,低頭看著蔡瑁,嘆道:「姨丈病得這樣,姨母怎得不在?」她又仔細看了兩眼,對身後跟著她來的宮中醫工道:「我看倒不像是病,像是累著了。列位大人有所不知,我姨丈多年前就有這個毛病,一勞累就容易發虛,非得好好睡一覺才能恢復過來。」

  蔡瑁心說他怎麼不知道自己還有這麼個症候?但因為不知道黃月英的用意,便只似是而非應著。

  黃月英又道:「列位大人在外面稍坐用茶,我同姨丈說幾句話,再請列位給他請脈。」

  一時醫工都出去,內室門敞開著,只剩了蔡瑁與黃月英二人。

  蔡瑁素來聽聞妻子娘家這位侄女聰穎過人,只是以前在她小的時候見面,只覺是個面黑髮黃的機靈丫頭,後來嫁給了流落到荊州來的諸葛氏後生,也算美滿。只是他想不通,皇帝為什麼會在那日去往南城郊諸葛亮家中,又為什麼今日會派了他這內侄女前來。

  黃月英含笑道:「此間沒有外人,姨丈可能勉力支撐坐起來?」她雖然與姨丈交流不多,但是卻清楚自己的姨母,若姨丈真是病了,那姨母必然是坐在床邊抹淚的,怎麼會不見人影呢?

  蔡瑁也覺得立即躺著仰望著內侄女不太舒服,披了外袍慢吞吞倚著床頭坐了,額上的濕巾也順著滑落下去。

  黃月英接住那濕巾,觸手卻是一片滾燙,不禁一笑,道:「這侍女也太疏忽了些,這樣燙的帕子,怎好給姨丈用?」再看蔡瑁額上,果然被燙的紅通通一片,也難為他忍下來。

  蔡瑁嘴角一抽,也顧不上裝咳嗽了,思量著這位內侄女的來意,問道:「怎得是你來?」

  黃月英笑道:「陛下聽說姨丈病了,很是擔憂,所以命侄女來探望。」

  蔡瑁會信才有鬼,又問道:「你看皇帝是什麼意思?」

  黃月英笑道:「我看是極好的意思。」

  蔡瑁坐直了身子,問道:「何以見得?」

  黃月英斂了笑容,道:「如今朝廷在西有益州張繡領兵三萬,在東有吳郡孫權領兵兩萬,在北有兗州荀彧陳兵三萬,在南為蠻荒之地。荊州境內有淳于陽領兵三萬、甘寧領兵三萬。當此情形,若皇帝下令,四方發兵,即便姨丈有十萬大軍,又能抵擋多久?若姨丈九死一生,贏了下來,荊州經此戰亂,又該成了什麼模樣?屆時姨丈掌管荊州,州內生民不滿萬人之數,又有何用處?更不用提若是輸了,滿門遭殃。」

  蔡瑁心裡發寒,這也正是他與張允等人會按兵不動,希望能與朝廷合作共贏,並通過協商保留家族最大勢力的原因。

  蔡瑁苦澀道:「一步退,步步退,退到何處才算完呢?」他年過半百,經歷多了,自然明白皇權是不會滿足於這一點微小讓步的。這一句話,若來得是朝廷的人,他是不肯吐露的,但因為來的是親人小輩,倒是不難說出口。

  畢竟就像黃月英所說,萬一輸了,滿門遭殃,在這個意義上來說,他與黃月英是可以說體己話的「自己人」。

  黃月英不答反問,道:「姨丈今年五十有七了吧?」

  蔡瑁應了,不解得看著她。

  「表弟尚且不足十四歲。」黃月英說的這是蔡瑁的獨子,「當今陛下將滿落冠之年。姨丈,當為子孫長遠計吶。」

  以此時正常的壽命來說,在蔡瑁離世,獨子成長到能夠獨當一面之前,還有一段空檔期。

  黃月英望著蔡瑁,輕聲道:「在行宮中,陛下幾次來見孔明,有意要重用他。」

  蔡瑁緊張思索著其中的意味。

  黃月英輕柔道:「姨丈憂懼朝廷兵力,其實朝廷又如何不畏懼姨丈在荊州的勢力?若皇帝一切任由姨丈,他又如何能夠安心?所以比起姨丈,皇帝更願意用年輕些的、根基淺些的人。這些人當中,若是孔明當其時,至少是我們中的人。如此皇帝安心,我們家族也不失勢,等到局勢穩固之後,孔明又如何能不照拂他的妻族?只要姨丈今日肯助一臂之力,侄女與夫君畢生都會感激的。」

  這話已經說得很明白了。

  雖然蔡瑁與皇帝,雙方都在以武力恐嚇對方,但誰都不想真的動用武力,只是為了防止對方動武罷了。這等情況下,又都信不過對方,所以尋了一個平衡點,那就是諸葛亮。朝廷與蔡瑁都讓渡一部分權力到諸葛亮身上,如今皇帝已經是表態了,就看蔡瑁願不願意也點頭。

  這個解決方案要成形,那必然是雙方都把諸葛亮看作自己人,或者說都有信心在關鍵時刻諸葛亮會站到自己這一邊。

  皇帝怎麼想的暫且不論,至少在蔡瑁看來,親族的關係還是可靠的。

  況且在此之外,他並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




章節目錄